
当下社会信息虽蜂拥而至,法学专业的本土化印象却未令憧憬法学的高考生或初入大学的本科生窥得全貌,业外自媒体“各行其是”的描摹反而给法科生筑牢一座“信息茧房”,法律职业教育领域的信息不对称亟待打破。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从法科生职业规划入手,结合当下的社会转型现实与人才培养需求,从法律服务市场从业者、法学高等教育从业者、不同学历的法科生的多元视角,为法科生提供一些经验之谈。
《东方法学》学术播客不止于期刊论文的讲述,我们在这里与专家学者、行业嘉宾近距离对话,聚焦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展现对前沿社会问题的知识厚度、思考深度与法治态度。
本期嘉宾
- 裴长利 律师、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校外兼职导师
- 倪 妮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学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 刘 玥 复旦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主持人
- 任愿达 《东方法学》编辑部实习生
时间轴
02:41 从感性至理性的选择:一位本科学生的自述
04:01 重温理论与指导实践:一位资深律师的进阶
06:33 课堂内外的任务串联:回答是什么与为什么
07:57 本科教育的合理变现:宜放眼量,厚积薄发
12:57 教育实效的校验标准:前端引导,后端延伸
14:11 用人单位的整体期待:夯实基础的长期主义
17:06 用人单位的选才逻辑:恰如其分的供需匹配
21:52 从检察院至外资律所:漫谈获取实习的细节
26:40 培养单位的支持经验:差异培养与信息共享
33:14 用人单位的求职建议:规范、好学并有长性
45:30 本科生眼中的科技化:注重工具的比较优势
49:12 法律科技的使用关键:独立思考,审慎判断
54:06 以人为本的人机结合:聚焦法律服务的本质
56:30 法律人的担当与机遇:服务大局与脚踏实地
01:00:38 多元化的复旦样本:重释高端法律人才
责任编辑
- 卢 玮 《东方法学》编辑部副主任
制作团队
徐 天 施怡聆 郭 骏 任愿达 赖生权
关注我们
- 公众号 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 微 博 上海市法学会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