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从2015年的非虚构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到2016年的摇滚诗人鲍勃·迪伦,再到2019年曾激怒了欧美主流文化界的彼得·汉德克,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争议不断。在今年的获奖者公布以前,英国的《卫报》预测瑞典文学院将趋向避免争议,而10月8日,露易丝·格丽克成为获奖者,又让多数人措手不及。

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坚持传统和回应时代之间,进行了怎样的自我怀疑、自我调整?诺奖和布克奖在评选标准上有哪些不同?为什么说诺奖是一个“迟到”的奖项?韩国的李箱文学奖等“小奖”为何近年更多地步入公众视野?再看目前国内的文学奖项,为什么颁给的作家都“面目太清晰”?国内作家对诺奖有怎样的心态?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作家、评论家赵松和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的诗人胡桑,聊聊对文学奖的观察。跳岛FM的下一期节目会具体谈谈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得主露易丝·格丽克,敬请期待。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时间轴】
06:55 从鲍勃·迪伦到彼得·汉德克:诺贝尔文学奖过去5年在回应时代和坚持传统之间的自我怀疑、自我调整
12:55 批评诺贝尔文学奖陷入“欧洲中心主义”其实是批评当下普遍的文学状态
20:10 “理想”、“艺术”、“传统”:从100多年来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看时代嬗变
24:37 诺奖vs布克奖:确立经典vs奖励新人
29:02 德国的毕希纳文学奖、意大利的斯特雷加文学奖、韩国的李箱文学奖、台湾的联合报文学奖、香港的红楼梦奖……近几年出版业对“小奖”的反应变快了
35:50 黄锦树、张贵兴等“马华作家”对新的写作“技术”的实践:“甚至不是欧洲作家能够实验出来的。”
39:55 中国当代文学曾经的先锋性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环境”,对国外的借鉴没有消化成“自我技术”
44:39 “现在国内的文学奖颁给的作家面目太清晰,我们还没能认识的面目少了点。”
46:52 诺奖颁给露易丝·格丽克不意味着这是“未来的方向”,诺奖承认的是“过去的理想”,具有迟滞性
53:30 国内作家对诺奖人选的指责凸显了争夺话语权的焦虑?为什么西方作家的反应更淡定?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新浪微博:BeulahDong)

【嘉宾】
赵松,作家,文学、艺术评论家。1972年生于辽宁抚顺,现居上海。已出版作品《隐》《空隙》《抚顺故事集》等。

胡桑,诗人、译者,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著有诗集《赋形者》,散文集《在孟溪那边》。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记忆记忆》[俄罗斯]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著
《梦游人》[奥]赫尔曼•布洛赫 著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王若弛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播...
筱狸
锌Zn
鸮一只
祝羽捷
猫弟maud
跳君
烧酒哲
广岛乱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onnuck
3年前
0
来重温!
黄大黑
3年前
0
今天又听了几期喜欢的节目,想到要更新了真高兴😊
枣枣早
4年前
0
1:00:17 这一期好棒!!
EphraimDW
4年前
0
太油腻了,哪来那么多标准潮流风格
草草听听
4年前
0
36:24诶,之前从来没和东方抒情性传统联系起来哈哈哈
草草听听
4年前
0
34:14后人类 和选书倾向
勤奋使人进步
4年前
0
“而是诺奖给你一个思考的对象。”说得好。
真是B君
4年前
0
46:28这句话好喜欢。我也觉得,能获得诺奖的,应该是用过去的标签所无法总结的新的姿态
JC张玉婷
4年前
0
喜欢这个节目 期待更新
HD859764y
4年前
0
29:27视野打开了,发现一个新维度
Agapezry
3年前
1
1:00:03 诺奖不是教你如何思考文学的一个奖,二是给你一个思考文学的对象。
则改方
4年前
1
1:01:35 《梦游人》先有价值探讨再来写人。好有趣,已加入阅读书单。
真是B君
4年前
1
46:49不要讨好诺奖,要等诺奖讨好你
硬壳
4年前
1
nobel 文学和“理想”弱相关了
伊夏
4年前
1
老师们推荐韩国作家的话,我推荐一下豆瓣阿布老师推荐过的《百年旅馆》吧😄这书的推荐语也好像模仿诺奖颁奖词:这是韩国版的《百年孤独》。(当然马尔克斯很不欧洲
伊夏
4年前
1
“中心国家不会被称之为传统,边远国家就会被称为传统,包括俄罗斯。”
杨威利
4年前
2
29:47可能也是因为文学阅读群体的多样化。大家不再那么关注名著,而是更加关注个人口味。第一次看黄锦树的书就觉得很惊艳,从此之后对港台文学和马华文学了解的越来越多。微博上的港台bot和岛屿文学bot也体现出大家对于港台文化和华文的关注。
伊夏
4年前
2
“批评欧洲中心主义其实不是在批评诺奖,是在批评当下的文明状态。”
重度耳机依赖患者
4年前
4
这期节目真的及时,也破除了一些我对诺贝尔文学奖迷思。两位老师可以常来,有火花啊~
伊夏
4年前
28
老师们的观念很健康,就是情况不是我们要去质疑诺奖到底权威不权威,努力的方向应该是我们更多设置文学奖,国际化的也好,本国本地的也好,让更多的奖项鼓励更多的文学创作。不靠一个奖去包括更多作家,要靠多元的奖项去面向更多元的作家。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