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你小时候有没有问过妈妈,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你得到的回答,是不是也属于诸如此类的玩笑:垃圾桶捡来的、洪水冲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在这些堪称奇幻的叙述中,生育这件事被轻巧绕开,作为个体的母亲以及她切身的疼痛也无形中被埋进沉默。是什么造成了女性生育经验在日常讨论和文艺作品中的缺位?本期跳岛,我们邀请了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学者许晶,她长期关注、研究儿童发展,也是一个12岁男孩的“老母亲”。在节目里,她与跳岛的主播于是钟娜一起,聊了聊她对“成为母亲”(motherhood)的思考。

与言说生育的缺位相互映照的,是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普遍的恐育情绪。越来越多年轻人害怕生孩子,怕的具体是什么?生育恐惧具体指向哪些恐惧?是否生养,可以作为一种划分女性的标准吗?未婚未育和已婚已育的男女,是否真的无法共情?而所谓的母爱,真的是一种“本能”吗?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谈到了文艺作品中的“逃跑的母亲们”,试图理解她们所体会到的“母爱的游移”。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理解到,所谓的母爱不一定和生育这个动作绑定,而是在和孩子的交互过程中产生的复杂状态,是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的经验。正如主播钟娜所说的,无论是否为人父母,我们总归是女儿、是儿子。对于生育这件事,无论我们是否有生育的经验或愿望,都能在共情与思考中获得更深的理解。

【广告时间】
本期节目由Athletic Greens赞助播出

Athletic Greens是一家全球性的健康品牌,其使命是通过关注基础营养,帮助人们拥有健康的主动权。AG公司的旗舰产品AG1是一个多合一的基础营养补充剂,是包含了75种成分、9种必需营养品组合而成的一款方便美味的饮料产品,旨在为顾客提供简单、高效的营养补充解决方案。

关注Athletic Greens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跳岛FM”,获得专属福利。

【时间轴】

04:40 大多数母亲生孩子的时候都没准备好,全部想象都只是冰山一角
16:42 生孩子,是刀枪不入的当代职业女性那个“魔法失灵”的时刻
22:52 从“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到儿童性教育:两代妈妈如何讲述生娃之痛
36:35 核心家庭的养育模式并非由来已久,养孩子不应该是妈妈一个人的事!
50:34 想逃跑的母亲和游移的爱:重新思考“母爱是一种本能”
57:40 在与孩子交互的过程中,“母爱”可以是全人类共有的经验
66:49 诚实地谈论生育不一定会“劝退”,更全面的信息有利于更理性的选择
74:48 许晶:作为一个研究者,我更清晰地看到了养育过程中的权力关系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 书籍、专栏文章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英]蕾切尔·卡斯克
    《初为人母》[英] 安·奥克利
    《最好的决定》[美] 梅根·多姆(编)
    Motherhood
    by Shelia Heti, 2018(中文版即将由99读书人引进)
    "Thanksgiving in Mongolia" by Ariel Levy, The New Yorker, 2013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日] 上野千鹤子
    Mothers and Others: The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by Sarah Hardy, 2011
    《包法利夫人》[法] 福楼拜
    《我的奋斗》[挪威]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 影视剧
    《暗处的女儿》(The Lost Daughter, 2021),改编自费兰特的同名小说,导演玛吉·吉伦哈尔
    《疼痛难免》(This Is Going to Hurt, 2022),改编自亚当·凯的同名小说
    《虚构安娜》(Inventing Anna, 2022),导演大卫·弗兰科尔
    《女人的碎片》(Pieces of a Woman, 2020),导演凯内尔·穆德卢佐
    《凯文怎么了》(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2011),改编自莱昂内尔·施赖弗的同名小说,导演琳恩·拉姆塞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节目编辑】何润哲 桑瑜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陈景婧
主播...
筱狸
锌Zn
鸮一只
祝羽捷
猫弟maud
跳君
烧酒哲
广岛乱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中杯冰美式
3年前
3
32:01 所以生完小孩也还是会痛经么…
Yokiiiiiiiii
2年前 安徽
4
1:04:02 “不要用否定的语法定义没有生育的女性;我虽然不是母亲,到这并不是一种缺失,只是一种存在罢了~”
Jolene00
3年前
6
不理解崇尚“不打无痛”的自然分娩,要更好地感受疼痛么?增加生育的高尚感?
仨仨
3年前
6
这个片段跟法拉奇写的《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一样😿读起来很痛
一积昆
3年前
6
我只听过于是老师的声音,无法想象老师居然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果然阅读使人年轻。
Lucyluying
3年前
7
关注Athletic Greens,支持支持跳岛的金主
蜉蝣foryou
3年前
7
14:57 所以,所以那种体验真的有意义吗?但是那只是暂时的吧,女生的生育痛苦是持续的
HD344639b
3年前
8
43:27 不知道是在哪看到的“儿童是人之前,老人是人之后,女性是人之外”。和这里的观点有点像
LeEtranter
3年前
8
前面广告整整3分钟!!!
小王小王小王总
3年前
9
我身边很多博士同学也说过:女博士最好在最后两年内把结婚生孩子完成 这样以后工作不用放产假就会省掉很多麻烦🥲可是我觉得如果我想要做妈妈了 应该是我做好准备接受生的疼痛也准备好花心思来享受亲子关系 我不想把ta当成我走向工作岗位开始产生价值前需要解决掉的一个麻烦
跳君
3年前
10
本期节目由全面膳食营养补充剂品牌Athletic Greens 赞助播出。关注微信公众号「athleticgreens」并回复暗号「跳岛FM」,即可获得专属福利!
珍珍教二当家
3年前
11
AG小绿粉广告铺天盖地😂
猫毒
3年前
11
建议想生育的朋友们先把「人间世」两部纪录片看完 再做决定不迟
跳君
3年前
12
回复这条评论和大家聊聊,你小时候有没有问过妈妈,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大人们又是怎么回答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描述生孩子的体验的?
morokofish
3年前
13
15:19 男人体会了又怎么样,会有同理心的本来就有,没有的体会了也只会庆幸他自己不是女人,更加喜欢他自己的男人身份吧。
珍珍教二当家
3年前
17
姐妹们多看看女性知识科普呀,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更自由
zebrablabla
3年前
24
前段时间帮我的单身生育的朋友带孩子,仅仅是几天,我都感觉头昏眼花。为了早下班去接孩子,就要很早起床去上班,还要早起准备早餐。面对孩子随时随地的互动,要求,哭闹,要保持一种耐心也很难。那一周我特别难过,不停给身边人讲述带孩子的难,还有去给孩子办疫苗证明,一直被要求告知父亲信息的时刻,反复、反复,以至于有一天我觉得太难过了,在厕所痛哭。一想到我亲爱的朋友过去几年都在每天经历这些,我对她依然还在创造感到很欣喜,同时又觉得,她一定有许多不曾被承认的痛苦。如果不被承认,那些时间就仿佛不存在。所以我会反复、反复去确认,请告诉我吧,更多告诉我吧,那些琐碎的事情,和你觉得不值一提的难过,都请告诉我吧!所以也很谢谢所有这样倾听女性不同阶段经验的节目。这期听得又哭又笑![大哭]女性的身体自主,女性被规训的“母职天性”,女性期待的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女性的疼痛(身体和心),女性如何面对育儿,如何在疼痛时面对孩子。啊!多么具体!当听到更多女性的身体和心的经验,我越来越勇敢了,选择自己愿意选择的,承担已经发生的。不管是痛还是快乐。
吴一幺
3年前
29
35:55 另外女性的写作已经被抑制的很严重了,选择生育的女性可能都没有机会时间写作,即使写了也可能没有被看到和留下来的机会
Miaaaa15
3年前
31
哇!喜欢许晶老师!最近看完《成为母亲的选择Regretting Motherhood》也觉得有新启发。在连续阅读了一系列女性主义母职研究,包括《职场妈妈生存记 Making motherhood work》《职场妈妈不下班 Second Shift》《回归家庭 Heading Home》之后,其实是感到了一些疲乏的。早期的女性主义通过在原有的结构之中寻找突破,研究者们试图呈现成为母亲之后的女性所陷入的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人们看到,无论全职母亲、兼职母亲结果都是沉重的选择,但同时母亲似乎又不像是一种选择,以往讨论中“母职”本身就是一个前提一个默认设置。于是关于是否生育孩子,《最好的决定 Selfish, Shallow and Self-Absorbed: Sixteen Writers on the Decision Not to Have Kids》给出了选择不生孩子的女性作家的声音,某种程度上人们也逐渐接受不想成为母亲的女性。可是问题依旧存在,那些已经成为“母亲”但是却后悔的女性呢?她们是否也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有没有可能她们也被理解被接受呢?某种程度上,接受母职的不同演绎、接受女性拒绝母职以及接受母亲后悔承担母职是截然不同的问题。
kouraxxd
3年前
44
36:05 去看了一下这本书的豆瓣评论,都在说她这本书过分“怨妇喋喋不休二百页”,或者指责她怎么能在生育过程中找到一点幸福感,全都是抱怨。为什么要规定世界上只有爱孩子的母亲呢,难道只有赞美生育奇迹的作品才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吗,为什么要以自己的想法规定母亲一定要在生育过程中找到幸福感?这也就是一种天然的母职绑架啊。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