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丑恶之物中存在美吗?特别栏目「沙仑的玫瑰」的第二期复旦大学德文系姜林静、法文系陈杰和英文系包慧怡选择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巴黎的忧郁》……他那些幽暗而绮丽的散文诗,开创了一种捕捉现代城市生活瞬间的方法和美学。

两百年之后,现代都市的喧哗、骚动和冷漠已经成为一种默认的境况。再来回顾波德莱尔笔下那个十九世纪的巴黎,随这位漫游者在拱廊街或咖啡馆、在介于公共与私密的空间中窥视汹涌人群中每一个擦肩而过的匿名者:神情哀愁的过路女子、脸色阴沉的乞丐、暗送秋波的妓女……这些意象对于当代的读者来说或许会显得陌生。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与波德莱尔笔下那些漂泊在城市荒漠中的孤独者共情。

在这期节目中,三位老师从安吉拉·卡特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波德莱尔的戏仿与颠覆说起,依次剖析了他身上的诸多标签:波德莱尔厌女吗?是瘾君子吗?如何理解“恶之花”中的“恶”?他的创作如何拓宽了“美”在浪漫主义之后的含义?对于他而言,人群意味着匿名的专制,还是转瞬即逝的灵光?工业化之后的大都市犹如海洋,是迷人和不安的混合巨兽,让身处其中的我们时刻面临被人潮吞噬的焦虑。被感召的时刻、要溺亡的时刻,我们有可能在阅读波德莱尔的时候获得一点痛楚的安慰吗?

【时间轴】

01:17 从“黑色维纳斯”说起:男作家的缪斯如何在当代女作家笔下重生?
08:47 工业时代的诗歌难题:艺术要不要给“丑陋的”科学唱赞歌?
15:03 波德莱尔的自觉:在文学市场中,作家不得不“卖身”
20:42 波德莱尔笔下的现代城市是一颗脱轨的灾星
24:16 在地铁中感受“人脸的专制”:我们为何不再警惕被匿名吞噬?
34:28 “恶之花”之“恶”的几种理解:从不完美的材料中提取美的可能性
46:37 被波德莱尔疗愈的经历:他所写的都是城市中孤独的受难者
56:58 波德莱尔论酒与大麻:酒属于劳动人民,而大麻让人懒惰
64:49 作为“浪荡子”的波德莱尔:染绿头发、四处躲债、与继父决裂……
71:05 理解波德莱尔的现代性:将消逝的瞬间封存为永恒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和作品】

  • 作家
    夏尔·波德莱尔 (1821-1867),节目中提到他的作品如下:
    诗集《恶之花》中的《致读者》《人与海》《美颂》《亚伯与该隐》《致一位女路人》《敌人》《感应》;
    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中的《凌晨一点》《人群》《人人都背着奇美拉》《女巨人》;
    艺术批评《人造天堂》中的《论酒与大麻:作为个性扩张的途径之比较》;
    以及艺术评论《1846年沙龙艺评》《现代生活的画家》《再论埃德加·爱伦·坡》《埃德加·爱伦·坡和生平及其作品》。
    勒孔特·德·里尔 (Lenconte de Lisle, 1818-1894),法国高蹈派诗人。节目中提到他的《诗与诗》。
    马克西姆·杜刚 (1822-1894),法国作家和摄影师。节目中提到他的《现代之歌》。
    瓦尔特·本雅明 (1892-1940),德国犹太裔哲学家、文化评论家和作家。代表作《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爱伦·坡 (1809-1849),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节目中提到他的《怪诞故事集》《创作哲学》《诗歌原理》。
    阿蒂尔·兰波 (1854-1891),法国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醉舟》。
    泰奥菲尔·戈蒂耶 (1811-1873),法国唯美主义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 画家
    恩斯特·路德维希·克尔希纳 (1880-1938),德国表现主义画家。代表画作《街景》系列。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1774-1840),德国浪漫主义画家。代表作《雾海之上的旅者》《海边修士》。
    康斯坦丁·居伊 (Constantin Guys, 1802-1892),法国画家、记者。波德莱尔称他为“现代生活的画家”。
    欧仁·德拉克洛瓦 (1798-1863),法国浪漫主义画家。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
    爱德华·马奈 (1832-1883),法国画家,印象派之父。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奥林比亚》。
  • 其他作品
    《好骨头》[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黑色维纳斯》[英] 安吉拉·卡特
    《审美书简》[德] 弗里德里希·席勒
    《一个吸食鸦片者的自白》[英] 托马斯·德·昆西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Yihang
【后期制作】广岛乱
【视觉设计】孙晓曦 李旭照
主播...
筱狸
锌Zn
鸮一只
祝羽捷
猫弟maud
跳君
烧酒哲
广岛乱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山竹胖胖
1年前 上海
1
55:57 “想象力既不是幻想,也不是感受力。想象力是一种近乎神的能力,他不用思辨的方法,就能本能地觉察出事物之间内在的、隐秘的关系。”
逃跑专家-
2年前 广东
1
讲得太好了…
昆弋
2年前 浙江
1
26:42 在快凌晨一点听《凌晨一点》
Mlin_zlo5
2年前
1
天啊 太惊喜了,我很多年前看过包慧怡老师的诗!
_银
2年前
2
1:10:35 原来波德莱尔爱染绿毛wwww 想到基督山伯爵里对印度大麻的描写也是“这绿色的胶冻…果酱…”之类
梅朵夕颜
2年前
2
好喜欢这期!听完意犹未尽的,这样的系列请多来点!🥳
YolandaFeiloSunshine
2年前
2
姜老师铁粉来啦!
五十元233
2年前
2
22:19 disaster的两重含义
stillcute
2年前
3
1:17:10 失眠听完了 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jopsToo
2年前
3
好耶,这次有包老师!
薏米_gNF2
2年前
3
包老师!
doudoua
2年前
6
01:16:35 “一部分是发现并捕捉昙花一现的瞬间,另一部分是通过艺术或通过创作,令这样的瞬间成为永恒”,听陈杰老师这段,想起看本雅明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里提到,波德莱尔的现代之爱不是“一见钟情”,而是“毁灭之爱”,在毁灭前的最后一瞥中产生的爱。
CruelApril
2年前
6
03:49 卡特这篇《黑色维纳斯》真的绝美!读的时候对这段印象很深刻: 他一天到晚对她诵诗,使她疼痛,愤怒,擦伤,因为他的流畅使她没有语言,使她变哑,一种更深层的哑,呈现为一连串不合文法的粗声咒骂与要求,对象倒不是她的情人——她挺喜欢他的——而是她自己的处境,巨鹰般的无知黑女孩,什么都不会。
钱荔
2年前
7
30:02 “奇美拉的头像海外奇谈的头那样,高居在那些人的前额上,这些奇美拉的头仿佛是古代战时用于增加敌人的恐惧而戴在头上的可怕军盔。”这个意向一方面令人不寒而栗,另一方面又觉得它无处不在。在今天的世界,有时我碰到大家一起坐电梯,在电梯里,恍惚间一抬眼,看到的全部只是白色的口罩、看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动作都一样(都在刷手机)。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像但丁在《神曲·地狱篇》中写的:“那群人在等着登上要渡他们去冥河的船。”某种意义上,当今的人们更能感受到奇美拉那种“人面的专制”,而我们何尝不生活在其中。
五十元233
2年前
9
51:23 “被注视的感觉给你带来了存在感”,male gaze的悖论。
stillcute
2年前
9
好想听佩索阿!!
Wayway
2年前
12
英法德的串讲,即便放在学生时代,也是神仙组合,举校欢腾的盛世!
秦小破po
2年前
14
1:11:36 “现代是瞬息,是短暂,是偶然,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与不变。”
广岛乱
2年前
21
1:09:56 突然发现波德莱尔和大卫鲍伊的相似:时髦,病娇,爱黑美人 hhhhh
flipflip
2年前
25
跳岛也太棒了吧,打工人感觉回到了大学的阶梯教室。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