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初读到这句话时,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这似乎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相悖。但是在昆德拉看来,沉重的负担把人压向大地,而灿烂的轻盈只会令人远离生命与真实的存在。经典重读栏目「一起读」的第三期,我们来读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这次“一起读”的三位读者,初读这本现象级长篇小说的时差跨越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本期专业读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艾江涛,第一次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觉得体验不佳,之后才读出味道来;而飞行读者曹利群作为古典音乐评论家,则意外地在古典音乐这条“歧路”上找到了解读昆德拉小说艺术的钥匙。作为尚健在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昆德拉何以执着于隐藏在作品背后?贯穿他整个创作的“媚俗”这一概念,应当如何理解?我们有可能彻底摆脱“媚俗”吗?如何理解小说中的古典音乐元素?在以戏谑、轻巧的方式阐释灰暗现实这一点上,昆德拉与卡夫卡有怎样的异同?一如四重奏的旋律,对同一事实的多重视角阐述是对复杂世界的隐喻。或许,与其挣扎在摆脱媚俗的漩涡中,不如投身于具体的生活,播一曲明丽的音乐,感受生命的重量。

❗:由于远程录制,本期节目的音质不佳,给大家造成的收听不适还请谅解!

【时间轴】

02:10 时差二十年的经典初印象:先读原著还是先看电影,差别很大
10:32 昆德拉对“隐身”的执念:“艺术家应该尽量设法让后人相信他不曾活在世上。”
17:19 从“第二滴眼泪”谈起:不得已而为之的媚俗,是一种生命的妥协
30:02 生命的轻与重,就像诙谐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
40:15 昆德拉看卡夫卡:在混乱、灰暗和分裂中发现诗意的可能
47:36 如何避开哲学的方式讲哲学?:昆德拉的“重复”叙述
57:39 小说的“混沌”之美:让我们共情的不是情节,而是人的处境
64:07 一起读小撇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吗?

本期节目是《三联生活周刊》“一本杂志和它的播客朋友们”1200期串台活动中的一期,8月份,拥有二十余年发展历史的《三联生活周刊》迎来了它的第1200期。在7月末至8月中的活动期间,各档播客栏目将对谈多位《三联生活周刊》的资深主笔记者,从不同领域畅聊“三联人”眼中的“生活、读书和新知”。

欢迎关注播客「Talk三联」,每一期都有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笔记者们,分享报道背后的故事。

岛民福利:添加跳岛FM助手(微信号:TDFMZS)加入听众群,我们会抽取幸运听众,送出“三联中读”数字刊会员月卡福利,快乐免费看/听《三联生活周刊》。我们在岛上等你来~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和作品】

  • 人物
    米兰·昆德拉(1929- ),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节目中提到的他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无知》《告别圆舞曲》《笑忘录》《被背叛的遗嘱》《小说的艺术》《慢》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莱奥什·雅纳切克(1854-1928),捷克作曲家。代表作《卡佳·卡巴诺娃》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苏联作曲家。代表作《第十交响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候国的波恩。代表作《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
    古斯塔夫·马勒(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代表作《巨人》《复活》
  • 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俄] 列夫·托尔斯泰
    《记忆记忆》[俄]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吴晓东
    电影《布拉格之恋》(1988)
    电影《低俗小说》(1994)
    电影《暴雨将至》(1994)
    音乐《F大调弦乐四重奏Op.135》贝多芬
【出品人】蔡欣
【节目编辑】何润哲 Yixin
【后期制作】广岛乱
【音乐】AURA.Pote - Howling Fox
【视觉设计】孙晓曦 李旭照
主播...
筱狸
锌Zn
鸮一只
祝羽捷
猫弟maud
跳君
烧酒哲
广岛乱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王文瑞_5W3n
2年前 北京
2
太喜欢艾江涛了,听了3遍
焗盆之外
2年前
2
43:38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非要有诗意”
发条'
2年前
2
好喜欢!
囧姑娘
2年前
2
02:18 初二第一次读,启蒙读物
HD234779z
1年前 浙江
3
RIP
倪皮皮
2年前
3
曾经不断被引用的火爆一时的书和作家,曾经用到滥的「媚俗」和「刻奇」,隔了这么多年再次谈起,终于好像被时间又一次涤清了。cool.
W_nRnh
2年前
3
高中的时候读完懵懵懂懂的,二读现在可以安排起来啦
跳君
2年前
4
🔈岛民福利! 在本期节目的评论区留言,我们会抽取三位幸运听众送出上海译文2022年新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下周开出。 另外,添加跳岛FM助手(微信号:TDFMZS)加入听众群,还有“三联中读”数字刊会员月卡福利。我们在岛上等你来~
channelEULB
2年前
4
从古典音乐角度解读好有意思
Breathein
2年前
4
Es muss sein ! 上个月刚读完上海译文这本书。音频中提到的媚俗,轻与重的阐释和理解这些命题,从音乐来看昆德拉的这部作品这个角度,拓展了新的视野,收获匪浅!
狮狮_048I
2年前
4
关注跳岛很久啦,希望打磨内容的同时可以看重一下音频品质呀,这期实在有点粗糙了,折磨耳朵……
milk
2年前
5
非如此不可?非如此不可!
Gordon黄天灏
2年前
6
好喜欢媚俗的讨论
少女孤狼
2年前
6
57:35 相反 我感觉小说混沌的妙处就是 在不同的阶段和某一个瞬间 会和小说的中每一个角色的片段共情
limafa
2年前
7
昨天刚刚读完,读得恍惚。凌晨两点,合上书,恍惚中,昏黄的灯光中,回味。 最后两章读得恍惚,对于粪便和上帝,这两者存在于同一个天平的两端,她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联系,善恶的世界两级,这之间的隐喻的关系我似乎没能很好的理解,读得很朦胧。 在伟大的进军这一章中,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讽刺。 在卡列宁的微笑这一章,是在写人与动物的关系么?当然不是,更多的,不如说是在写人和世界,在写人类有多局限,在人类所有自私愚昧的情感面前,卡列宁显得大智若愚。所以人与狗的爱才得以建立,这一切都指向这fucking stupid的人类情感联结,特蕾莎与托马斯就是一个例证。豆瓣上有人说"卡列宁是全书唯一幸福的'角色' " 最后写到托马斯变成了特蕾莎怀里的野兔,这在一瞬间让我发问"难道我在看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不,其实前文说到过,特蕾莎模糊了梦和现实,所以卡列宁的墓志铭上她想要写下"卡列宁安息于此。曾经产下过两个羊角面包和一只蜜蜂"所以特蕾莎分不清工程师和山上枪刑的男人,所以她将托马斯视作了她怀里的野兔。 两个人在飞机上忧虑,幸福是内容,忧虑是形式。多么梦幻。她们终于再一次在一起,幸福的在一起了。 两个人在舞厅跳舞,多么梦幻。舞步踩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上,一下,两下,此刻他们终于平等,他们多么幸福。 这"幸福"就像是人世的媚俗,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媚俗,在这媚俗中我们拥有轻与重,正与负之间难以言说的暧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媚俗"赋予意义。 听到这一期的很多讨论和自己阅读时不谋而合的感受,感觉很开心,三位老师讲的也很棒,听播客总是能收获比作品本身更加丰富的东西。
Georgia_LTAu
2年前
7
说话太难懂了
垃圾苏
2年前
8
音频杂音真的听得太难受了🥲
HD703112z
2年前
14
Muss es sein? es muss sein!
小韩呀
2年前
16
我觉得第一滴眼泪是个人的自发之感,强调自我的感受。第二滴眼泪有服从世俗观念的感觉。媚俗中的俗就是指我们整个社会世俗观念。我们生活在世俗中,且使用世俗,所以无可避免的有这些观念。
启正
2年前
39
27:07 对媚俗的鄙夷本身也是一种媚俗。另外一个译法是“刻奇”,所谓第二滴泪,是在审美时刻把情绪理想化,并从中获得某种价值判断,此时在这个想象共同体中刽子手和抒情诗人联手共治,美学取代伦理变成暴力,换句话说,审美是对自然的暴力,意义是对生命的暴力。而人的悲剧是无法不刻奇,生活不在别处,却无法停止向往。
是我二酮
2年前
44
10:54 哦天哪,米兰昆德拉还活着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