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岛上主播:柏琳

眺望当下的世界,伊以两国乱局再启,俄乌之间战火未熄,地区之间的高墙正在重新矗立,当分裂成为一种常态,边界是否仍有消融的可能?

身为写作者的柏琳,用新作《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本期「独上阁楼」,她将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罗新教授一起,从这部作品出发重新审视巴尔干地区及其背后世界性的分裂问题,并且讨论如何通过非虚构写作探寻观念的边界,找到指向未来的答案。

事实上,20年前解体的南斯拉夫,早已消失在了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在当下的语境里谈论巴尔干地区,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历史的猎猎回音里,当下的写作者可以给出哪些新的答案?边界的诱惑既是外部世界对城内人的致命吸引,也是筑城者对构建壁垒的强烈欲望,而当我们书写边界,便是从底部扣问高墙存在的原因。罗新教授对历史写作的认知也提示着我们,没有人有权垄断历史,非虚构写作本身便是一种观念的反叛。只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仍需警惕书写的边界,在宏大的观念与具体的个人之间找到执笔的平衡。

【时间轴】

02:53《边界的诱惑》该如何分类?旅行文学or社会纪实?
10:10 中国人对南斯拉夫的两种印象:中年人怀旧,年轻人猎奇
18:30 边界的诱惑:被关住的人想翻墙,关人的人却总想把墙筑得更高
23:24 火药桶,血与蜜之地……“巴尔干”为什么总是一个贬义词?
26:17 作为东西方之间桥梁的巴尔干,和巴尔干内部各种各样的桥梁
33:35 前南地区的教训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
40:19 关注远方时,如何把握共情的边界?什么是“不对称的共情”?
46:09 我们为什么应当警惕“斯拉夫精神”等类似表达?
01:01:57 民族感情是与生俱来的吗?为什么说民族感情是政治教育的产物?
01:11:23 要做一个“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有哪些事不可为?
01:17:22 岛屿空间介绍:泉州芥子书屋

【节目中提到的人物与作品】

  • 人物

玛丽·伊迪丝·达勒姆(1863 - 1944),英国人类学家、旅行作家,以书写20 世纪初阿尔巴尼亚生活而闻名。她对阿尔巴尼亚地区的关切为她赢得了当地人的拥护,被称为"高地女王"。

埃斯库罗斯(前525年 - 前456年),古希腊悲剧诗人,与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并列为古希腊最伟大的悲剧作家,有“悲剧之父”的美誉。

  • 书籍

《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柏琳
《从大都到上都:从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漫长的余生:一位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批判、怀疑与想象力》罗新
《黑羊与灰鹰》【英】丽贝卡·韦斯特
《边境:行至欧洲边缘》【保】卡帕卡·卡萨波娃
《反潮流》【英】以赛亚·伯林

  • 电影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

  • 词汇

Balkanisation / Balkanlization(巴尔干化):一个常带有贬义的地缘政治学术语,可以被定义为:一个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分裂成较小的国家或地区的过程,这些国家或地区关系紧张甚至处于敌对状态。

Jugonostalgija(南斯拉夫怀旧/南斯拉夫情结):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大部分存在于前南斯拉夫。它指的是对过去分裂的南斯拉夫的一种情感渴望、对战争的悲伤以及再次团结的期望。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Viann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
主播...
筱狸
锌Zn
鸮一只
祝羽捷
猫弟maud
跳君
烧酒哲
广岛乱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Barbarika
1年前 陕西
3
51:52 想要避免被简单划入一般意义上的“旅行文学”的话,可能一些过于抒情浪漫和自我感动的视角就需要更利落的修剪,同时或许也需要拒绝把个体体验推向抽象探讨之“快捷通道”的诱惑~
CYNNYC
1年前 中国香港
4
非常非常喜欢这期你来我往的讨论
波子快跑
1年前 上海
4
46:44 记:在写作中需要警惕广泛地运用抽象的、包含意识形态的词汇。
丁工拧螺丝
1年前 江苏
4
59:18 👈从左边这个时间点往前的回复像是补录的?
Sophia321
1年前 上海
5
听了忽左忽右还挺想看这本书的,听完跳岛已经不想看了……
HD431916l
1年前 北京
5
1:12:59 啊特别赞同罗老师说的这里。无论是哪个专业的从业者,对自己领域的知识和潮流更应该保持冷静和分辨—如果专业者都无法探索和推崇其中的多样性和可能性,那这一领域的边界必定会不断被闭锁吧
HD282440z
1年前 北京
5
罗老师说的太好了,尤其是关于“共情”、关于“民族“。
Pastis
1年前 江苏
5
原来可以配合收听,太好了。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61e4f2a5dae7932c6db6c49
hdmi
1年前 加拿大
6
罗新老师真是君子之风,温文尔雅。但坦白讲对谈者不在一个世界里,没法实现真正的交流
Barbarika
1年前 陕西
6
55:01 “深渊凝视”“宇宙黑洞”这样的糖霜表达当然可以在谈话聊天的饼胚上填补空白增加颜色,但若是涉及严谨的议题探讨和写作思辨的话,可能需要慎用甚至避免使用~
呢喃语页
11个月前 安徽
8
54:55 “您说的都对,但是我blabla......”
睡山
1年前 广东
9
45:09 罗新老师对旅行写作视角和共情对象的论述很有启发!
HD429778z
1年前 美国
10
听了这集我就去读了罗新老师的《有所不为的反叛者》。在走出民族主义史学和世界本无黄种人两章里,罗新老师就叙述了他对于用民族和人种来书写历史的不赞同。这种批判的眼光也带入了这期播客,感觉很少看到嘉宾如此坦荡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配合作者一味的夸奖。感觉生活在美国这种移民国家,我会跟认同个体差异大于集体差异,并弱化民族性的观点。当然,这也可能是我利己视角的观点。一直特别喜欢《独上阁楼》这个单元,感觉有很多思想上的碰撞,也是每期都仔细听,未来会反复听的主要原因。
刘文山
1年前 北京
13
44:59 罗老师这一段讲共情的部分太棒了!
inter1908cg
1年前 美国
14
自从剩余价值炸号后,罗新老师说话好像要委婉了很多😆
Hui_Tianjin
1年前 立陶宛
16
罗新老师的述说,提醒我,对什么共情需要警醒。还有如何看待不工作的人,他的说法让我觉得开阔。
波子快跑
1年前 上海
20
44:06 罗新老师前两年被问起来 为什么一直出现在公共领域 他说了一句话:毕生所学 只为此刻
瓦力斯拉夫克里奇
1年前 广东
33
说实话关于抽象宏大的民族性问题的讨论,柏琳的回答个人看法是没有说服力。当我们去到一个地方生活工作旅行游历,多久可以说我已经很了解熟悉了一个地方、地区、国家,更何况是一个分裂为六七个国家的南斯拉夫。个人能接触的人总是有限的,用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的等方法或许能概括一个地区民族精神和性格等社会科学要研究抽象总结的问题,我个人总觉得个体的差异性远大于群体特征。 前段时间读了罗老师的《从大都到上都》和斯坦贝克的《横越美国》让我愈发困惑这类不可量化的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方面的总结他们的代表概括性的说服力。当研究对象是一个小型的村落和社区这类研究还是有说服力的,当上升到一个国家或多种族多文化的区域是否还有说服力是有很大疑问的。
Berlinka
1年前 北京
45
和罗新老师的这次对话,让我非常受教。我有许多写作中和观念上的追求,还处于模糊的雏形,有追求但是很不清晰,正因为学问远远不到家,所以阐释不清晰,而罗新老师的清晰和直指本质让我的漏洞显现无疑,是很好的提醒和鞭策。反叛观念,挑战边界,不是口号,而是艰难的身体力行。感谢罗新老师,感谢所有的批评。
rainbow_LOBj
1年前 江苏
64
重复听了罗新老师在44:40至50:20对抽象事物的共情及用词的小心的论述,个人感觉有助于客观而冷静地思考问题。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