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岛上主播:筱狸

7月7日,在加拿大作家、诺奖得主艾丽丝·门罗逝世近两个月后,她的小女儿安德莉亚·斯金纳(Andrea Skinner)通过媒体揭露,其继父,即门罗第二任丈夫杰拉尔德·弗雷姆林曾在1976 年对9岁的她实施性虐待。1992年,斯金纳将这个埋藏已久的秘密告知了母亲,但门罗并未对此表示同情,甚至在短暂分居后选择继续弗雷姆林共同生活。

残忍的事实令无数人震惊、感叹且困惑:作为读者,我们如今该如何看待门罗和她的作品?继一个月前的“门罗故事会”之后,本期跳岛FM,主播筱狸请来了作家童末和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但汉松,一起从这起作家丑闻聊起,再次回到门罗与她的作品,细辩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与边界。

终生书写女性故事的女作家,原来一直隐藏着和她的作品同样黑暗的秘密。社交网络上,“文学只是一种巧言令色”标语式地刷屏,“取消门罗”的呼声如荒原上的火星四处蔓延。当门罗原谅了不该原谅的人,我们还应该“原谅”她吗?

激愤之余,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有些难堪的事实:门罗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道德有污点的作家。我们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应当受到创作者道德水准的影响吗?检视作者不完美的良心,究竟是中国人老话说的“知人论世”,还是一种无谓的苛求?而当门罗——如同她之前的许许多多人一样——选择将所有的行动力和天才保留在文学的边界之内,我们又可以如何校正和警示自己?


【时间轴】

00:13 艾丽丝·门罗丑闻事件始末与其生平简介
02:20 嘉宾在知晓门罗家庭丑闻后有何感受?
03:51 第二次蜜月,第三次死亡:与门罗再次猝然相遇
07:40 阿特伍德,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等作家对门罗事件的回应
14:21 作为女性作家前辈偶像的门罗“塌房”,对我们有何警示
16:24 反对取消门罗的两条原因
17:38 为什么说门罗从来没有文过饰非,也不是巧言令色?
26:00 内部视角下的门罗:细节、丰富、心灵史
29:02 当阅读时遭遇两难的“门罗时刻”,我们只能咀嚼“痛苦的愉悦”
32:17 为什么门罗所有的行动力都仅局限于写作之中?
37:01 门罗的故事在多大程度上是自传性的?
45:26 关键词一“厌女”:门罗笔下的女性是怎样的
55:11 关键词二“家庭破坏者”:很多时候家庭秩序反而是施害者
58:04 现实中门罗的一些婚姻家庭生活细节与创作经历
1:13:23 寻求“完美的良心”?作家里没有完美的道德样板
1:18:38 当门罗原谅了不该原谅的人,我们还应该原谅她吗?

【节目中提到的名词】

  • 人物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美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编剧。 代表作品有《人间乐园》《他们》和《奇境》等。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国际女权运动在文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有《使女的故事》《圣约》等。
雷蒙德·卡佛,“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代表作有《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等。酗酒成性,曾因骗取失业金被指控,伤害并抛弃了最爱他的妻子玛丽安。
诺曼·梅勒,美国著名作家,凭借《夜幕下的大军》和《刽子手之歌》两度获得普利策奖。酗酒、吸毒、家暴,长期负债,结婚六次,有数个私生子。
保罗·德曼,比利时解构主义评论家及文学理论家。曾在二战时撰写反犹作品。
艾玆拉·庞德,美国著名诗人、文学家、意象主义诗歌代表人物。与法西斯为伍,被称为"背叛了美国的诗人"。
克努特·汉姆生,挪威作家,19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大地的成长》等。希特勒的追随者,德国侵略挪威后仍发表赞扬希特勒侵略行为的文章。
T·S·艾略特,美国著名诗人、评论家、剧作家,曾获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荒原》等。厌女,撰写反犹诗歌。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等。酗酒、吸毒,结婚四次,曾侵犯幼女,最终抑郁自杀。
让-雅克·卢梭,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最初拒绝与身为女仆的情人结婚,并将5个孩子送进孤儿院,默许朋友奸污自己的情人,最终在晚年与情人步入婚姻。

  • 作品

《快乐影子之舞》《熊从山那边来》《忘情》《你以为你是谁》《科利》《逃离》《公开的秘密》《破坏分子》《好女人的爱情》《渥太华山谷》《乌特勒支停战协议》《拨弄》《沉寂》[加] 艾丽丝·门罗
《历史的运用与滥用》[加]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出品人】蔡欣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Viann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

主播...
筱狸
锌Zn
鸮一只
祝羽捷
猫弟maud
跳君
烧酒哲
广岛乱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147675z
9个月前 未知
28
打杀门罗和节目嘉宾的评论太可怕了……
milk
9个月前 山西
28
听完了,最大的感触其实是门罗还可以多读重读。她也许不再是一个写作的偶像符号,不再是女性主义时代标榜自我的时尚单品,但是她作家的作品就放在那里,留给读者去阅读,去评价。结尾说得很好,作为看客我们远远站在那里,可能连“原谅”的权利都无法奢求,但是作为读者,在知晓了作者的生活经历重新回到作品里时,文学真正复杂而深邃,语言难以言明的那部分也许才真正向我们揭开了一角。
Joannefly
9个月前 湖北
32
34:51 有什么必要为她找理由呢 我也认同作品和作者要分开看 取消文化没有必要 帮她脑补动机也没有必要
瓦力斯拉夫克里奇
9个月前 广东
34
看到评论里面那么多对男嘉宾的指责和攻击,多少有些震惊和失望。如此理性的讨论都能被说成偏见或者是来自异性的不能共情冷漠。一种理性的非主流意见的表达向来需要勇气,尤其在如此撕裂的简中环境中。难怪很多人不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要么只是去为了讨好一个群体说一些随大流无伤大雅的话,也就是正确的废话。
saltsalt
9个月前 天津
36
30:56 好好笑啊,既然作品能和人品分开,为什么在这么多无可争议的事实前不能说一句:门罗作品不错,但是个人渣。还不是因为人们慕强,所以不断的代入成功人士为成功人士开脱。话又说回来,门罗的作品一直被高估,写的好的人又不止他一个,我不觉得一个女孩活生生的被性侵还有什么好为她和她的奇葩第一任老公和强奸犯第二任老公开脱的,女儿只是个话题,没人关心这个女儿现在怎么样了。其实当我们面对不公时,我们的处境不会比门罗女儿好,但还是更多人去代入门罗,读书读多了都是非黑白不想分说黑白之间还有千百层的灰了。
theonly1_Ken
9个月前 浙江
42
07:07 感觉跳岛讨论文学中的性别问题且对谈嘉宾有男的时候,十有八九都会暴雷。桑塔格那期历历在目🙂‍↕️
Bluemanman
9个月前 上海
44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在这个主题下听一男的笑着说门罗的生平,然后侃侃而谈“原谅”……一点共情的没有,还沾沾自喜地炫耀自己的“学识”,我可真是被爹到了…
阿绿啊
9个月前 浙江
52
1:11:40 这样的想法很怪,为什么保护女儿=把女儿放在事业之上?这没道理啊
岛屿与花
9个月前 上海
56
门罗的丈夫不是一次性事件,他对女童有特殊癖好,这些门罗不会不知道。他还写信给朋友炫耀,说九岁的安卓勾引他。这些信也是几十年后他能被定罪的关键。门罗被女儿告知后,丈夫一直道歉的是出轨而不是性侵女童。门罗也认为这不过是丈夫和女儿之间的事。
阿绿啊
9个月前 浙江
61
1:06:53 “永远地毁掉”这种说法和“被玷污就完了”有什么区别呢?她只是遭到了严重的伤害,但她依然是完整的人
戈菴
9个月前 北京
65
1:12:15 我觉着门罗为自己女儿伸张正义,和破坏掉她自己的作家生涯,两件事情很难建立逻辑联系。
十元希
9个月前 陕西
71
52:23 男嘉宾仿佛一个努力伪装理性的门罗的忠诚粉丝,他真的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吗?
文工团职员
9个月前 上海
76
1:05:46 男主播这里的笑声完全就显示了他丝毫无法理解今次这个主题的重点和沉重性所在,而是自恋地对文学偶像生平的津津乐道中,紧接着的遣词造句“永远地毁掉了这个女儿”也是极度修饰化的一种表述,太令人胆寒了。
-巽-
9个月前 北京
78
当主持人将门罗的作为轻描淡写为“不完美的良心”,进而嘉宾逻辑滑坡到“没有人有完美的良心”做为诡辩,我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 文学确实是一种巧言令色。
退休的恶霸
9个月前 湖南
89
1:07:04 是的,把被强仠的女性形容成永远被毁掉了,是一种非常恶心的说法。这样的社会文化加重了女性的耻感,让女性更难活得有生命力。
saltsalt
9个月前 天津
96
32:07 男主播真有意思,门罗的愧疚和内心搏斗告诉你了,你为什么去脑补去美化他,没有事实依据的去美化。反倒是有事实依据的写给女儿的信不提了。真他妈有意思。
saltsalt
9个月前 天津
116
21:39 我很奇怪,有的主播能去那么理中客的谈论刨除人品看作品。受过一点教育的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但愤怒还是愤怒。怎么一座诺贝尔真的就比一个九岁女孩受到性侵更重要了?大家好像更能感同身受门罗作为成功人士的无奈和痛苦。那活生生的一个九岁女孩被性侵下不了床的痛苦就因为她没拿过诺贝尔文学奖就被放到了第二位。门罗也不应该因为是女人是作家就被赦免。活生生的人的痛苦并不能去为了实现文学性牺牲。如果这样利用他人的痛苦去实现文学性,那不是丑化文学么?什么叫这个新闻太门罗,没人考虑女孩还在讨论门罗的复杂,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她文章写的再好不也是某种人渣么?因为是诺贝尔得主就要去理解他为什么是人渣么?大家一视同仁一点吧。
阿绿啊
9个月前 浙江
130
1:19:49 除了她女儿还有谁有资格原谅门罗?!
修女_ecmb
9个月前 北京
139
但汉松老师不知道是因为太崇拜门罗,还是终究缺少作为女性的生命体验,他对门罗对女儿造成的伤害共情不大,
谬见之明
9个月前 上海
211
18:06 我看到那条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如果那些男的都还留在文学史上,为什么她不可以?如果那么多男作家都曾免于道德审判,或在道德审判下保全了自己的文学声誉,为什么她不可以?为什么女作家们就要受制于定型化的性别想象、文学评价体系和道德评价体系的三重标准? 我们可以去期待一种解放的、彻底的、纯粹的正义理念,但是那些确实在努力推动这些理念的人,在私人生活和道德方面未必经得起这种理念的质检,这是很正常的,没有人能经得起这种审判,也没有人有义务接受这种审判。 文学也好,私人生活也罢,这些都不是给我们对作家的人格或人生打分的“试卷”:那上面的题目大多是你没办法、只能去做的题目,有没有做对、又能否承担做错的后果,其实每个人都不知道。在这一点上,作家并不必然是“比我们大一号的人”,相反地,他们(尤其是她们)或许恰恰是因为写出了一种“平均”、甚至“平均以下”的处境才能够引发我们如此多的共鸣。如果我们曾经被门罗小说中那些懦弱的、无法克服的、黑暗的秘密击中,如果这种击中是真实的,我们就没有理由认为她“塌房”了,或者认为自己有资格原谅她——因为在我们被她击中的那一刻,门罗创作的功能其实已经完成了,她没有鼓与呼,没有扛大旗,她没有试图假扮成一个自己不是的人,因而我们也不必用当下语境中的女性主义话语来审判她。 卡夫卡说“作家用一只手抵挡住命运的侵袭,另一只手匆匆写下自己的东西”,这可以是一种战斗的姿态,但也可以是一种逃避的姿态。当一个女人好不容易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她惧怕现实的力量会拆毁这个房间,所以她拒绝走出来,我可以明白那种诱惑,我也知道自己很可能无法抵御那种诱惑。我并没有“被她欺骗”的感觉,因为我没有期待过她是一个道德无暇的人,文学没有允诺过我这些,我也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向文学索求这些——所以是的,正如嘉宾所说,我们没有资格“原谅”门罗。 这期真的聊得太好了,有来有回,而且氛围真好,喜欢两位嘉宾!(特别喜欢这期shownotes的彩蛋!)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