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8分钟
播放:
76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2月17日TSVC举办了《打造下一个独角兽》讲座第26讲。TSVC对话被投企业句子互动创始人兼CEO李佳芮 — 微软人工智能最具价值专家 (AI MVP);「福布斯」30 Under 30;中关村 30 Under 30;36氪 36 under 36 S级创业者;RCEP U35 科创青年领袖;2021 科创中国·青年创业者;中文首本对话式 AI 图书《Chatbot 从 0 到 1》作者。


嘉宾:


李佳芮,句子互动公司创始人兼CEO




讲座目录:


01 活动概要


02 大模型上半场是什么?什么是非任性创业者?


03 《Chatbot从0到1》,这本书讲了什么?


04 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为创业带来了哪些机遇?这波创业浪潮和过往有哪些不同?


05 句子互动的产品的核心应用场景是什么?当时是如何捕捉到这个市场的?


06 在2023年,觉得遇到的困难和收获有哪些?


07 国内很多公司都想要出海,体会到的挫折、收获都有什么?


08 大家如果想去听你的公开课或者买你的书,有什么渠道?


以下为正文:


02:35  请简短的回顾一下,大模型上半场是什么?什么是非任性创业者?


大模型上半场通常是指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基建,下半场更多指的是偏应用的落地。


回顾大模型的上半场,核心是以ChatGPT为首的大语言模型,掀起了整个大模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时间再往前推,2020年6月GPT-3开启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序幕。因为在此之前,大部分的AI都是专用系统或者专用任务。比如以前我做的聊天机器人,也就是早期分类器定义的AI,Chatbot要定义domain ,intent,不停地要去做分类。核心是到底要解决什么领域的问题,或者有什么意图。这些都是需要一直做训练的。而GPT-3第一次让AI可以解决通用性的问题了,所以说GPT-3开启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序幕。


2022年11月底ChatGPT发布,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不管是海外的各个大模型,比如ChatGPT、Claude和LLaMA等,还是国内的各种国产大模型,包括智谱AI,百川智能等都在不停地涌现出来。


ChatGPT仅仅是基建的开始,一直到去年23年的下半年,从开始的尝鲜到落地再到产生疑问:它到底能给人解决什么问题?大家在使用后发现它确实很厉害,但是当需要解决具体垂直领域问题的时候,它却并没有那么强,经常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哪怕是可能最简单的需求,大模型都没有办法很好地去满足,这背后有一些是数据和生态的问题。但是追根究底大模型还是要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就到了大模型的下半场,也就是应用。


大众或者市场更多还是希望做一些产品化或者商业化的事情,看大模型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有人说ChatGPT的发布是iphone时刻到来,而iphone只是第一步,真正让移动互联网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是 iphone或者安卓里边成千上百个影响我们生活的App,是整个生态的完善。所以说大模型的下半场更多是应用落地的时代。


应用的落地包括各种Agent,我们内部定义是数字员工,以前是聊天机器人,其实在我看来它们没有太大区别,核心都是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还做了很多数字家庭医生,数字销售,数字老师等等,去解决数字员工真正落地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Agent解决实际的问题,需要四个通用的能力:第一是通用大模型的能力;第二是垂直领域的知识;第三比较重要的是必须有专属业务的SOP,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规范;第四需要通过RPA和外界世界做连接。我们也在做这样的事情。


图片


所以通用大模型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模型并不是全部。


07:00  听说疫情期间佳芮写了一本书《Chatbot从0到1》,给我们大家大概讲一讲这本书讲了什么?


我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出了这本书的第一版,去年出了第二版。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讲如何从0到1做聊天机器人的落地。最开始的契机是因为8年前我联合创立的一个开源框架叫 Wechaty。然后在五年前,我和百度共同做了一套对话式AI系列课程,现在还在百度AI的官网上。因为这一套视频课出版社找到我,问我是否有意愿把视频的内容写成书,所以三年前疫情期间,我完成了这本书的第一版,首次提出了Chatbot的生命周期,希望为Chatbot从业的同行业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份指南。


后来到了2022年大模型的上半场,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大家对聊天机器人的讨论又变得非常热烈。当时的情况和我之前做视频课,包括出书的感觉很像,大家对技术浪潮的来临,以及对技术背后的黑科技都很感兴趣。那时候出版社又找到我,我当时就觉得可以把这本书里再多加一些大模型和ChatGPT的部分,就出了第二版。


图片


这本书核心讲的是应用落地,怎么从 0 到 1 搭建一个聊天机器人,就像我们今天活动的标题一样“非任性创业者”提到的。之前听到身边很多人说,如果自己不是一个研究了很久的大模型算法,或者在各种厉害的会议发表过论文的人,那怎么抓住这一波浪潮的?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抓住浪潮不一定非需要搞论文才能抓住,这波浪潮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不要被黑科技吓到,今天你用 iphone 其实你也不会明白底层系统。


我的这本书就是面向“非任性创业者”的,我提出如何搭建 Chatbot ,并提出了 Chatbot 的八大生命周期,其实是在第一版八大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做了优化,主要是把 prompt 撰写更新进来了。八大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流程设计,数据处理,prompt撰写,系统搭建,系统测评,平台渠道集成和运营反馈。因为是一个周期,运用反馈之后又回到下面的需求分析。


图片


我认为做聊天机器人,或者说做大模型应用落地,更多不只是技术问题,是产品的问题,是一个非常系统性的工程。


我觉得今天和几年前深度学习刚刚火起来的时候,大家的感觉是一样的,认为它是纯粹的技术工程,尤其是有很多非常 fancy 的词语,包括 Agent 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 fancy,其实我觉得没有那么 fancy,只是被各种技术术语给影响了,忽略了产品设计和用户需求的理解,这才是最重要的。其实 80%更多的是产品工程,20%才是技术工程,甚至大模型今天可能只有 10%是跟纯技术工程相关的。


之前跟一个朋友聊天,说有谁在 ChatGPT 出来之前真正的在做大模型,所以哪怕他可能看起来一直在做 MLP 一直在做技术,但是大家对大模型没有那么多的了解和积累。接下来如果在应用落地的时候足够快,和客户走得足够近,其实还是能够抓住这一波浪潮的。所以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我对聊天机器人理解的经验,能让大家变得更专业,并且培养一些产品思维等等,毕竟我觉得现在只是开始,离它的落地还有很远。


11:30  既然聊到了AI这波浪潮,认为现在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为创业带来了哪些机遇?这波创业浪潮和过往有哪些不同?


这里要分两块来讲。比较泛的方面,大语言模型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大语言模型极大地降低了做事的难度。有了大语言模型,如果学习能力稍微强一点,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是可以快速搭建出一个MVP的。


比如我之前做过一次分享,AI如何去助力一个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从供应商选择、营销素材准备,自动化运营等方面,都可以在AI的帮助下,又省钱又专业地开始业务。比如原来人们要写文案、设计图、做官网都需要找到专业的人来做,今天就可以用大模型来做。虽然今天做的和资深从业者比较仍然有一定差距,但是可以帮助创业者早期验证一个MVP的可行性。随着AI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全面,未来可以完成更多,基本可以用AI搭建一个雏形,跑通后再陆续去邀请更多专业的人来做。所以从0到1其实是变得更简单了。


我认为在AI时代,未来大模型会越来越强,我们将会看到公司变得越来越小,但是产品的影响力却可以很大,未来几个人的独角兽公司都会变成可能,这也是大模型带给我们巨大的变化。


包括我做播客的时候,有一期和FlowGPT的创始人聊,他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他说:“当大模型无限放大你的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时候,限制你的只有想象力”。所以未来劳动密集型的公司也会越来越少,逐渐从以人驱动,变成以算法和算力驱动。从这个角度来讲,AI可能会取代一大批人,但是它也会给小公司和个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另一方面,从我自己做了SaaS软件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未来企业的工作流是可以被AI重塑的。现在所有的SaaS都是非常反人类的,包括我们自己做的这套系统。比如我要完成一次群发任务,就需要按照SaaS软件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点击20-40次。听起来这好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但是你可能要选素材选人,又要做各种各样的设置。其实对于老板来说,让员工去做一个群发任务,可能一句话就可以把这件事解决了。未来我认为应该是能做到一句话就把这个事儿给办了的。


我们现在看到可能点击需要成本,其实这背后更多的是使用成本和培训成本。如果你不教客户,不告诉他怎么去做,可能这件事就没办法解决,尤其在企业服务的领域。这也是为什么说SaaS有的时候,更多销售的还是方法论,而且更多需要的是后面的培训。


今天我们聊SaaS的呈现,往好了说是我产品做得比较厚,有壁垒,所以比较复杂。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其实是在给一个很差的人机交互在找借口,人机交互本身就应该是简单的,很多时候就应该是一句话把事儿给办了。包括今天我们看到很火的Agent,它能够自主地去决策,自主地去做任务的拆分,自主地去做执行,把一些业务做成一些工作流的分解,这些都应该是被AI驱动的。


比如一个营销人员,以后他只需要说:“帮我给在抖音上下单的付费客户,推送抖音活动的优惠券”,系统就应该会自动从电商平台同步数据到CRM平台,自动分析客户人群,识别不同类型的客户并打标签,自动创建文案和要推送商品图片,自动地创建任务等等。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SaaS的下一代,才是真正的AI重塑工作流。这里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句子互动现在也在做这样的事情。


说回到创业浪潮,我认为浪潮分为大浪潮和小浪潮,这一波AI,是像移动互联网一样的大浪潮,或者说现在AI模型已经变成了foundation model,是一个基础架构级的基础设施,它未来会成为像电力一样的基础设施。


我之前听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在100多年前,那个时候的电烤面包机,它的插头其实是一个灯头。为什么呢?因为在100多年前的那个时间节点,人们也都在畅想未来会怎么样。那个时候的工程师畅想的是:以后所有家庭都会用电,用电来干什么?来点灯泡。当时他们还不知道未来还会有电冰箱、洗衣机。当出现了面包机以后也需要用电,就把电烤面包机接到灯的电源上。那晚上需要用怎么办呢?就有人把插头设计成了灯头。


一开始,人们都以为要做发电的事,就跟现在一样,做大模型,做云计算,结果发现最后这些会收拢成为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仅有几家公司有资格来做。但是会有很多人,用电的能力去把人类的衣食住行,或者是把柴米油盐,全都给它,那个时候叫电子化、电器化。现在在大模型之上,依然也有很多这样的机会。


包括iPhone最早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在手机上下载手电筒、壁纸,今天大家就不会再去下载了。对于大模型能做哪些事儿,大家可能现在都没有办法看的非常清楚,但未来它的想象空间一定是巨大的,肯定比前几年的各种小浪潮要大很多,可能会是一个非常持久,巨大的从底层改变的浪潮。


因字数限制,更多内容请收听音频


欢迎关注“TSVC“微信公众号观看视频,了解更多早期创投相关话题的干货内容!


加入日常交流群请看海报右下角,添加TSVC小助手,获取更多分享。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