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94分钟
播放:
7.45万
发布:
2天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我们读小说《乔瓦尼的房间》,作者詹姆斯·鲍德温。
《乔瓦尼的房间》 创作于1956年,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位旅居巴黎的美国男子的生活,以敏锐而深刻的笔法,细腻入微的描绘出他与其他男性交往时的情绪感受,尤其在巴黎一家同性恋酒吧遇到名叫乔瓦尼的意大利调酒师,他们之间产生的一段恋情,是关于这位双性恋男子如何在一个拒绝其性取向核心的社会中探索挣扎的故事。
小说出版后即引发争议,包括其中对同性恋、双性恋的刻画以及与恐同症的斗争。此外,这部小说还涉及社会疏离、身份认同、男子气概等问题,创造了一个关于死亡和激情的动人故事,揭示出人类内心无从言说的复杂性。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美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纽约,童年坎坷,受到贫困和种族歧视的影响。1948年移居法国,在巴黎生活9年,极其贫困,四处漂泊。1957年,回美国投入当时如火如荼的黑人解放运动,成为美国民权运动重要的意见领袖之一。他是二战后美国黑人文学“真正的必不可少”的作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代表作《去山巅呼喊》《土生子札记》《另一个国家》《下一次将是烈火》等。
你会听到:
1、小说故事情节与时代背景。
2、作者詹姆斯·鲍德温生平。
3、阅读中被吸引与触动的是什么?
4、精彩片段分享。
5、如何理解“人一旦拥有了自由,就没有比自由更难以忍受的了”?
片头曲:香堂
片尾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主播:超哥 / 星光 / 大壹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杨大壹
1个月前 上海
55
🫶感谢朋友们300期的陪伴。 🎁欢迎你在评论区一起聊聊听这集的感受,或者你是怎么理解家庭和自由的关系的,我们会从评论区选出5位朋友送上《乔瓦尼的房间》纸质书一本,截止到9月21日有效。 🍁下周二是秋天特辑,祝你今秋新鲜快乐!
贾伟超字宏喜
1个月前 北京
37
恭喜文化有限,爱你们:真诚,善良又有着独特的温柔。 套用这本小说的说法: “我就是这样遇见文化有限的。我们相遇的那一刻彼此就有感应。一直到现在还是……” 这一期,大家讨论的核心也许可以如此叙述:大卫试图通过逃离家庭(美国的未婚妻、父亲代表的期望)来追寻自由(在巴黎与乔瓦尼的爱情),但他最终发现,自己并未获得真正的自由,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与虚无。 因为他逃离的只是家庭的外部形式,却从未真正面对和审视家庭植入他内心的“枷锁”——那套关于男性气概、体面生活、社会认同的规训。他无法认同自己的欲望,本质是因为他无法摆脱内化了家庭价值观的“自我”的审判。 这让我深刻反思:家庭与自由,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 纯粹决绝的逃离,往往只是一种虚假的自由,因为它否定了构成“我”之重要的一部分。而盲目的遵从,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毁灭。 刚好近来我开始动笔撰写自己的家族史,最初是希望为家族留一份记录,怕那些故事随着长辈的老去而湮没。但在持续的访谈、记录与思考中,我的想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愈发觉得,书写家族史,并非为了建造一座封闭的祠堂,供后人膜拜一个被美化的过去。 恰恰相反,它是一次挖掘与审视。通过梳理三代人(乃至更久远)如何被大时代的风浪裹挟、如何做出选择、如何相爱或疏离、如何传承或背叛,我真正想探寻的是:“我”为何成为今天的“我”? 那些来自血脉的、地域的、时代的无形之力,如何在每一个家族成员身上留下刻痕,我们又如何在承认这刻痕的前提下,艰难地争取属于个人的自由与主体性? 这份书写,因而成为一场深刻的自我认知。它不是为了给出答案,而是为了提出问题。 听着这一期大家围绕《乔瓦尼的房间》的探讨,我感受到,或许也是我正在书写的家族史试图探讨的路径是:真正的自由,源于首先勇敢地看清“家”赋予我们的一切——爱、温饱、支持,同时也有期望、创伤、乃至局限性的价值观。然后,带着这份清醒的认知,我们不是简单地否定或抛弃,而是以此为基础,进行选择、批判、继承和创造。 是“看清后的再选择”,是“接纳后的再超越”。家庭不是我们需要逃离的“房间”,而是我们必须穿越的“镜廊”,唯有通过它,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照见自己,从而走向更广阔、也更坚实的自由。
韩德尔
1个月前 北京
22
家庭和自由的关系其实特别像“风筝和线”——线不是为了绑住风筝,而是让它能飞得更高、更稳,而风筝的飞翔也让线有了存在的意义,本质是动态平衡下的互相成就,没有绝对的对立,只有不同阶段的适配。 具体来说,这种关系会随着人生阶段变化,但核心始终是“支撑”与“尊重” 家庭是自由的“底气来源”,不是“枷锁”。小时候,家庭的规则(比如按时回家、认真读书)看似限制了“玩耍自由”,但其实是在帮我们建立边界感,让我们在安全范围内探索世界——就像学骑车时父母扶着后座,不是不让你骑,而是帮你避开摔倒的风险,等你稳了自然会松开手。长大后,真正的家庭支持,是让你敢选“难走的路”:比如你想辞掉稳定工作去追梦想,家人说“别怕,家里永远有你一口饭”,这份安全感才是你敢追求“职业自由”的最大底气。反之,那些用“为你好”捆绑你选择的,不是“家庭”,是控制欲。自由是家庭的“新鲜氧气”,不是“逃离”。家庭不是“捆绑体”,而是“共同体”。每个人都需要一点“私人自由”:比如妈妈爱跳广场舞、爸爸爱钓鱼、你爱周末宅家看书,这些不被干涉的小自由,会让每个人在家庭里更舒服——就像一盆花,既要浇水(家人互动),也要晒太阳(个人空间),才能长得好。甚至,个体的自由选择还能让家庭更有活力:比如你去外地工作,带回来新的观念和见识,反而能让家里的氛围更开阔;你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会让家人慢慢学会“尊重差异”,而不是固守“一家人必须一样”的旧想法。 偶尔的“张力”很正常,关键是“双向妥协”。当然,两者也会有碰撞:比如你想晚婚,家人催婚;你想丁克,家人盼孙子。但健康的关系从不是“谁赢谁输”,而是“我懂你的担心,你也懂我的坚持”——比如你耐心解释自己的人生规划,家人也试着放下“传统期待”,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说到底,好的家庭和自由,从来不是“二选一”。家庭给你“退路”,让你敢闯;自由给你“自我”,让你活得鲜活,而鲜活的你,又会反过来滋养家庭。就像大树和枝叶,树根扎得深(家庭),枝叶才能自由舒展;枝叶长得茂(自由),大树也才更有生命力。
HD580145j
1个月前 北京
19
这期的开篇听得非常感动,三位主播非常努力、谦逊,认认真真做了300期非常不容易。 近两年,我读书基本是跟着《文化有限》的讲解进行,但还是跟不上你们的讲述进度。 加油,主播们!
森罗暮扉
1个月前 四川
17
庆祝第三百期!!🎉🎉🎉🎉
Oh_Captain
1个月前 中国香港
13
读完《乔瓦尼的房间》时,我不想去评断大卫的是非对错,也不愿多谈上世纪的社会环境给他带来了多少所谓的桎梏和压力,因为这些不是这部作品留给我的余韵。那长久地滞留在我的喉咙中无法被咽下的苦涩,是鲍德温对人物情感可谓残忍的精准表达带来的。是任何一个人都能体会到的,由人性共有的懦弱、逃避与无法心安理得带来的苦涩感。 想起上个月《纽约客》在回忆鲍德温的专栏里提到:“我们之所以害怕爱,是因为我们害怕暴露真实的自我。”为了应对这种恐惧,我们发明了各种空洞的类别,黑人、白人、同性恋、异性恋——并将不属于自己群体的人“他者化”,从而逃避面对真实的自我。 他所写的痛苦从不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时代,而是每一个曾经在爱中逃避、在自我面前无处可逃的人。
蜡烛芯
1个月前 四川
10
07:55 乔瓦尼和大卫的相遇,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大卫对自己性向的否定、挣扎与自私的选择,才是杀死乔瓦尼的真凶。
珂珂在喝可可
1个月前 北京
8
“人不可能在不快乐的状态下自行发明停泊的地点、爱人和朋友,一如他们不可能发明自己的父母。生命给我们这一切,也带走这一切,而最困难的便是给生命一个肯定的答案。”
阿哈利姆神杖
1个月前 浙江
7
100h+三百小时真棒
飘荡的蒲公英
1个月前 上海
5
三百期快乐🎊感谢三位老师为我提供了长长的书单
心底的鬼z
1个月前 云南
5
第一次听你们的播客 虽然没看过这本书 但是分享的很细节 很有画面感 以后就蹲你们播客了
everglowL
1个月前 新加坡
4
首先恭喜300期!非常非常不容易,付出的一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得多,辛苦了三位!我是今年五月读的这本小说,今天听了三位的精彩诠释,再一次把我带入当时读时的复杂情绪里。摘一部分我的书评:大卫从始至终都在找一个归属地,找一个避风港,找身份认同、找性别认同、找爱。然而可悲的是,最终他什么都没找到,甚而失去了更多。那些曾经扑向他的汹涌爱意,他要么抵触,要么逃离,从不曾正向地接纳和享受。他不信任任何人,包括他自己。 故事并不复杂,爱却不是,因为大卫同时和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搅和在一起。残存的道德感让他始终心怀愧疚,无法释然:我身体里所有的东西都尖声喊着“不!”,但整个人却叹着气说“是”。 大卫、乔瓦尼,赫拉,三个人的晚餐。另外两人频频举杯,炙热勇敢,大卫却如坐针毡,谁也不敢看,满脑子想的都是该如何全身而退,该如何体面收场,该如何互道晚安。
开心小镇青年
1个月前 广东
4
我很小就离开父母的怀抱到外面读书,妈妈一直都支持我做的任何决定和选择,在她身上我看到了“相信”的力量。在我拥有了有界限的自由以后,开始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自己的人格,经历了一些磨练,心里很感谢妈妈对我的松绑,这么多年以来都能保持通风良好的距离。家庭和自由的关系,就像大树的树根和树枝一样,各自伸展又彼此支撑,双方都能在关系中保有自我。
张炳璇
1个月前 浙江
4
18:28 看看人家巴黎 看看人家纽约 中国到现在大部分人还都是谈同色变!!!
Jadore22
1个月前 陕西
4
42:23 哇,转眼间文化有限就300期啦,祝贺🎉掐指一算文化有限也陪伴我4年半时间了,还记得第一次从《文城》入坑,晨跑过程中接连听了2遍。印象最深的还有《克拉拉与太阳》、《你的夏天还好吗》、刘子超《失落的卫星》、东北文艺复兴系列等等,还有一年四季的专题、超长的读书日特别节目,伴随着星光从单身到结婚又身份升级,得到过节目组送的书籍,跟着你们养成了读书喜欢,知道了宝珀文学奖以及被种草各种优秀文学作品。年龄大了也不想再感慨和回忆了,喜欢你们每周二早晨通勤路上的陪伴,祝文化有限越来越好!
Sucy_JnDC
1个月前 广东
4
庆祝三百期🤩期待还有下一个三百期
司司姐
1个月前 重庆
4
我看小说《断背山》时,才真正理解到同性的爱情也是应该被认可与接纳的真情实感。之前,我对同性恋的态度是一种好奇的。但小说中把杰克与恩尼斯两人对爱情的感受写的太真实了。相爱时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分开时撕心裂肺、牵肠挂肚;再见时浑身发抖、无论控制。与我与我的爱人之间的感受几乎一模一样。身体比大脑、比“我自己”更诚实。看过《断背山》之后我认为人应该尊重自己的内心,包括身体,也认同爱情,不仅局限于异性之间。 听了这期文化有限,我也准备看看这本书。
Sucy_JnDC
1个月前 广东
3
1:24:48 大卫对社会期待的恐惧大于对乔瓦尼的爱,无法突破社会规训的限制。
愿世界美好环环相扣
1个月前 湖南
3
1:01:58 “我开始对乔瓦尼产生恨意,那恨跟我的爱一样有力,来自同一根源。”
HD1007987r
1个月前 江苏
3
哇,我今年刚开始听你们节目,先从第一期开始听的,听了一段时间,再来听你们最新的,好感慨啊,都300期了,希望你们还有更多得300期,喜欢听🥰🥰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