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基金经理性格匹配的投资信仰,来自用心的小雅。
整理录音,看到一段话。有个明星基金经理,我看他的重仓股好像都是“衰票”,看起来几乎都不认识。因为他本来就喜欢在中小市值公司里面找机会,好股票一路上涨的过程,就是他一路减仓的过程,还能剩在重仓股名单的,大多是他看好、但还没有大表现的公司。
我问他,你好不容易挖着了一个好公司,一路不把它多吃一点,不是有点可惜吗?这不等于不容易弄了一只烤鸡,最后吃了个腿就把它给扔了,你就没想着多咬几口?
他说,是很可惜,所以他也尝试去改,但他后来发现,没有办法改,因为这就是性格。他还特意去跟自己的老领导聊过这个事情,说自己这么便宜就买了一家公司,把它卖了以后,它还涨了两三倍。
老领导说,你不用觉得很可惜,你当时买的这么便宜,就是你的性格,你卖的很便宜,也是你的性格,这两个东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个人的性格是说,可以在很底部买了很便宜的东西,又可以把它拿到很贵。
因为会在底部去买东西的人,说明他对估值是敏感的,有逆向思维,就是这种性格基因,他才会去底部去买这些东西,当他卖的时候,一定也会这样,他对估值也是敏感的。
我想起来,去年做深度访谈的某基金经理,也是持仓我很多不认识,换手比较高,被我扔了几个小时刀子,基本明白他的方法确实让他没办法长期持有,这是由投资信仰和投资观决定的,尤其起步是做成长股出身、经历过一些市场的基金经理,多少都有点儿类似之处。
如果我一定要说他们的持股周期短,可能他们比那些长期持股的人更在意估值,对估值更敏感。
每次跟不同的基金经理聊,都会感慨,每个人真的只能选择跟自己性格匹配的投资信仰和方法论,没有完美的方法论,各有优缺点,只能由自己的性格禀赋出发去做选择。
有时候,看到很多基金分析,都是鉴于自己的价值观和投资体系去评判不同的基金经理,说这个决策是对的,那个决策是错的,分析的底层逻辑可能就存在问题。没有谁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是多元的,没那么单一,投资世界也如此。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