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基金重仓股揭面纱,选美标准变了么?来自就叫姜诚。
基金一季报披露完毕,虽然抱团程度有降低,但最大的重仓股依然是那两个。拉出来前50号重仓股看看,也多具有同一个特征,那就是“成长”。即便是银行和地产这两个价值型行业,最被重仓的也是其中估值较高的当下有更强成长性的“龙头”。市场的审美标准一目了然,依然是成长。
偏好成长有问题么?难道不是“成长创造价值”么?
偏好成长有没有问题后面再说,先说说“成长创造价值”——这句话有问题。我记得大学教材中没有这句话,它只说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以DDM模型为例,就是未来股利的折现值。如果采用红利再投资策略,一个推论就是不管一只股票的未来股利是增长还是下滑,是周期波动还是保持平稳,在时间轴上,我们看到的价值线都是一条相似的指数型曲线,如果画在对数坐标中,就是一条平稳向上直线,斜率是折现率。这说明,不是成长在创造价值,而是时间在创造价值。换句话说,价值只会随着时间增长,而非随着利润增长,这是条反直觉但符合理论的推论。
另一个引申推论是——超额收益不是来自利润的高速增长,而是来自买得物超所值。只有买入价格在价值线以下,才有超额收益。这也是我们从不刻意在价值股和成长股之间站队的根本原因。
那么,偏好成长就有问题么?也未必,因为价值虽然跟成不成长无关,股价却跟成长有关。市场追逐的未必是长期高成长,而是阶段性高增长带来的股价弹性。
长期高成长根本就不存在,成长股长期利润增速也不比价值股高,大盘成长指数自有记录以来的涨幅也跑输大盘价值指数不少。
或许股市的记忆短暂,始于2019年初的成长股占优行情赋予了投资者一种一致的审美,那就是只有成长才是王道。我也不知这种审美会流行多久,但概率上也只是一种流行趋势而已,无需猜它会流行多久。
关于上面的几个推论,可以自己动手去画一画,反直觉的,未必是错的。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