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想说的话
不久前,我和大家聊了一下我们现在新出现的 90 后这代,他们的文化与老一代的文化的区别。
今天我将继续从一些文化现象上,来给你分析一下这个新的一代年轻人的心理。
从中你也可以看到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出现的一种新的趋势和新的文化。
内容提要
02:12
国风文化背后的情感爱国主义
12:00
网红现象与后物质主义2.0时代
23:14
盲盒与体验性消费
本期BGM
《最伟大的作品》——周杰伦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剪辑:达达
主播...
许纪霖的播客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560334m
2年前
5
感觉90后的农村户口的人有很多都经历过物质匮乏。只有中秋和过年才能吃到水果和肉,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戴新帽。零食是奢侈品,别提健不健康,别提卫不卫生,有的吃就很幸福了。发芽土豆不能吃?从小吃到大。剩菜剩饭不能吃?顿顿都不落。
我父母经常讲她们那个时代只能吃野草树皮莜面,没有任何调料,没有肉。跟那个时代比起来确实幸福很多了,我见过因为患佝偻病死掉的,因便秘死掉的,被老母猪吃掉的等。我们自治区的孩子很多都还是经历过物质匮乏的。自己盖房子,家具自己做,衣服鞋子帽子手套自己做,吃的自己种,被褥枕头自己缝,家电坏了自己修,从小就养成能不花钱决不消费的习惯了,除非这个东西真的效率更高,且确实好看。
HD560334m
2年前
3
23:13 感觉许老师讲的后物质消费和“感性”很像,可不可以理解为一码事呢?感性即从情绪、情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人事物。许老师说的那样的年轻的一代可太多了。没有恶意诋毁女性,但在现实中,我接触过的人群中女性占的更多。我和部分男性买东西,会看配置参数,买衣服包包会看三要素:色彩、版型、风格,及价格和场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的好话,ESF?-A/T的人比较是许老师讲的情感爱国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那个样子。E——外倾、F——情感型、S——感知型。而许老师讲的这些,好像和农村或城市没什么关系。好多农村出来的90后女生也有非常多这个样子的。买书的那个例子太鲜活了,我个人买的书不看是因为看不过来,我是按直觉读的,所以总会读完。但真的有非常多的人是像许老师说的那样子,根据封面买书看。好像真的是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大家有这样子的变化。
LorenzGEN
2年前
3
这里定义有问题,一般语境中的汉服指的是汉族的服装,而不是汉朝的服装吧。

泰卡特
2年前
2
16:39 人的内在追求转向,这个趋势没问题,但是这与人的外在追求(物的追求)并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从形式上看,追求物有所变化,从对物的拥有到了对物的体验,但是这依然是逐求的、欲望的、消费的、缺乏主体性的。

手工水饺
2年前
2
02:55 不太赞同,个人观察下来,穿汉服可以是个人爱好,爱国情感是相伴而生的,不是前提条件
HD560334m
2年前
1
32:47 这样子的女生比较多诶感觉,穿衣三层境界:得体、好看、个性,最重要的不是撞衫,而是要符合自己的个性,要能够展现自己的魅力,合不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而且很多男生根本不在乎撞衫,甚至会觉得这是一种缘分。
HD560334m
2年前
1
13:00 到现在都看不到买冬奥会吉祥物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长一
2年前
1
汉服个爱国有的毛关系

泰卡特
2年前
1
14:32 播主在讲年轻人不对物与精神二分,还说他们不贪物,可能这里还是要去分基本生存物与欲望贪懒物。在吃不饱时年轻人和老一辈有什么区别?就像播主自己说的上海封控期间年轻人与老一辈拉平了,虽然强调这只是偶然的,但是在同样的情境下两类人反应一致也不容忽视,这反而说明在基本生存物不能满足之时谈不需要欲望贪懒物显得有点何不食肉糜。换个角度,老一辈在基本生存物能够得到保障之下,并解决了心理阴影之后,跟年轻人在追求所谓精神满足其实也没那么实质的差别。况且这是不少老一辈正在做的事,只是他们在媒体中的声音和被关注得少而已。换句话说,把老一辈和年轻人,换作改革开放之前与改革开放之后这两个时代来讲更贴切。毕竟对与决大多数人,他只是时代的一角,跳不出时代的限制也拋不开时代的要求。

脆筒冰淇淋
2年前
1
15:05 我虽然是 95 后,小时候也经历过物质匮乏的生活 。记得是上初中了我家里才能顿顿有肉,小时候的衣服很多是堂哥们的,基本蔬菜大米都是自己家种的。
Wong_0kPT
2年前
0
情感爱国主义和后物质主义2.0就是“我觉得,我以为。”
BrightLin
2年前
0
32:46 既不甘默默泯然众人,又不敢彻底特立独行。
BrightLin
2年前
0
36:29 意见接受,态度照旧
LorenzGEN
2年前
0
13:51 仿佛所有中国青年都是物质富裕时代里成长的一样
SaSa13
2年前
0
分享,陪伴,玩在一起

泰卡特
2年前
0
在国际化中爱国,就是在世界里找到一个自我认可的身份。这片土壤里可认可的身份受限,且从小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自然就容易认同中国人的身份。说至此,这种矛盾就很好理解了。

泰卡特
2年前
0
09:37 不这么看。今天的人依然是工具理性之人,而情感作为被时代压抑又不可能被排除的一股人心力量,必然要得到疏解,我认为看到的这些现象更多只是工具理性侧面倾漏出来的一些情愫而已。在经济学主流理念和经济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之前,工具理性人不会(质)变。

泰卡特
2年前
0
11:18 情感确实是人之根本,但是所谓(工具)理性时代不意味着这个根本有所改变,而是面对这个根本人们是如何应对的。在这个时代,人们被要求做一个理性人,去克服各种非理性因素,虽然是做不到,但这就是理性时代的定义所在,因为其关键在于时代文化的要求而非这个要求能否有效实现。据此可以设想,情感时代,就是社会的建构一切制度和要求皆重在处理人的情感,力求人人都能够心情舒畅,内在感情被在乎到。从此看,现在依然是理性时代而非情感时代。

泰卡特
2年前
0
18:54 不能把年轻人用以作为身份认同的事物,拿来框定老一辈。老一辈人的身份认同除了与年轻人一致的“中国人”等之外,还有他们自己那个时代的诉求,比如美好的婚姻、大房子大车子、飞黄腾达的子女等等。
教父是死神
2年前
浙江
0
15:45 情感爱国会产生两个问题,情感的不客观会造成行为的不理智,而情感的不稳定易被有意识的强力所引导或操控,然后因为客观的原因而又引发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