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留守儿童近期因为重大的悲剧事件而再次占据了社会视野的前沿。在人们纷纷标签化甚至污名化这个群体的时候,我们请了一位乡村学校的校长来和我们聊聊她眼中的留守儿童和乡村教育。
刘校长在乡村教育领域耕耘了20多年,她所在的学校和所有的乡村学校一样面临各种办学困难,因此G大鼓励并感谢所有听完节目后愿意向刘校长及学校提供帮助的听众和粉丝朋友直接扫码(下面的海报里有)和她沟通。
此外刘校长将在五一节组织乡村妇女儿童到上海来看更大的世界,正在寻找公益性质的场地、住宿等支持,同样欢迎并感谢各位有能力的听众粉丝扫码和她直接沟通。

-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刘校长 - 河南一所乡村学校的校长
椭圆老师 - 乡村学校支教老师,G大成长论青少年数学学习研究项目老师
- 本期内容 -
02:53 舟车劳顿去支教幼儿、小学生和初中生
08:16 留守儿童总量下降是每个支教教师辛勤的努力
10:40 “成绩好坏和玩游戏没有多大关系”
17:13 08年一个班级有98个学生
22:48 留村还是随迁,子女教育里的多元决策
30:32 都去县城读书,乡村学校已经没学生了
38:17 乡村教育,再向深水区前进
43:30 在城市里推进很难很慢的交叉学科,在乡村学校自然产生了
50:34 硬卷是有效果,但我想让孩子主动学
58:52 对留守儿童改变最大的,无疑是手机
01:05:10 “我为了你”,到底为了谁
01:15:32 不幸福的老师,也教不出幸福的孩子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 彩蛋 -
宏博学校为了文首的海报设计,邀请全校学生一起参与了一场竞赛,选中我们最喜欢的一张做成了海报,其他的校方拜托我放在这里。感谢孩子们。

主播...

G大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奇思妙想的J人
1年前
上海
1
好羡慕刘校的学校,不知道有没有夏令营什么的
第五个季节
1年前
广东
1
节目很棒

Emily1234
1年前
上海
1
为什么我一直Get不到椭圆老师的说话重点😂 刘校长娓娓道来,句句珠玑。

麟之为灵
1年前
湖北
1
59:37 对!这也是我心里想的点啊!随着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现象:孩子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但这不能成为孩子不健康成长的理由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要肩负起教育责任啊,父母也很辛苦,不能一棒子把全部将责任推给他们。而是真正实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教育!一个真正体会到爱的孩子(不只是父母亲子爱,包括各种各样的爱),他们依然是能茁长成长的呀!
HD293669s
1年前
江苏
1
1:23:14 妈呀,我在苏州结婚都没花那么多。彩礼+ 3 金+ 酒席 + 车 等等 总包 15w…

活宝婕
1年前
上海
1
49:24 太羡慕这类教学了
zzhou1024
11个月前
广西
2
我是一名大学生,想做有助于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大创项目,想真实地尽力帮助到他们,但是我越了解反而越觉得无力,真的好难,我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节目里提到呼吁妈妈们回家,回家的妈妈给予的家庭教育是否真的在孩子成长中有用,这些留在乡村的妈妈也很苦吧,那些再呼吁也没回家的妈妈更难吧。所以导致这一切的是什么,我要做什么可以真的帮到妈妈和孩子,我很迷茫。
jooker
1年前
上海
2
农村留守学习校长,脑海中浮出的象形是中年官腔,讲着河南话的中年人,刘校的象形完全颠覆我的认知,是一个有初心的教育者该有的样子
HD293669s
1年前
江苏
2
我认为也可以挖掘一下刘校长的故事。她从一开始拒绝回到村里,到后来继承父母的理想,致力于乡村教育的奉献。
花沂
1年前
上海
2
素质教育达到一定程度,成绩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但是这样的结果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并伴有试错成本,对上海绝大多数的并且十分在意排名的市重点而言,他们是不可能去做这样的尝试的,他们的模式只是降维的衡水模式。所以说要改变目前唯分数论的模式,不但需要校长的胆量,更需要家长的配合。
xiaohui_a5WS
1年前
北京
2
二维码扫不上。。。非常认同刘校说的,对于孩子来说,有爱有陪伴有引导,即便他长大不是大众眼中的出色,也不会危害社会,带着感恩的心进入社会,享有自己的生活。而这个爱不是家长和社会眼中的孩子该变成什么样,是有引导和陪伴的情况下,孩子就自己探索。但是作为大城市的小孩,结果往往是全家被裹挟。如果无法去一个自由探索的环境,最起码给孩子留白的时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ssport
1年前
辽宁
2
听完发现校长口音控制的太厉害了,一点乡音都听不出来,直到听到“坷垃”俩字🤪
草莓酱_WDuj
1年前
陕西
2
1:19:26 这个就是我养孩子的目标,我孩子要是能有刘校长这样的老师就好了

丝么伐读饭么穷切
1年前
上海
4
G大的选题视角很好,常常让人感觉出其不意。最近听一期忽左忽右关于留守儿童,被剥夺的童年,一期新气集,也关于留守儿童,但父母是长期在外经营公司的精英,两个孩子完全托付给家务阿姨和家庭教师,感触太多了。
李娜_2xli
1年前
浙江
4
43:31 想把城市的房子卖了,举家去刘校的学校😀让孩子有个真正的童年,不想卷了😅

黄佳佳住在小宇宙
1年前
江苏
5
1:28:59 相当可贵的一期,听到的是刘校对正确的教育理念的相信,坚持,最最宝贵的是没有一丝抱怨或悲壮,所以我相信刘校说的教会孩子给自己幸福生活的能力!我不是家长,但还是感恩庆幸我们的社会里还有刘校这样的教育工作者👍❤️
懒懒更健康
1年前
上海
6
55:20 有当老师的亲戚,不止一次听到提到不懂教育的当领导。我的理解是这些高管是要政绩,但是吧……很多实操操蛋,门外汉指导专业的

老杨家的杨小花
1年前
山东
8
2012年的时候,去鄂西山村做志愿者,接触太多的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当时就有个愿望,我希望城乡之间能够实现自由的流动,希望农民能在家门口挣到钱,但是实现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很多像留守儿童陪伴教育的事情要做,刘校长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直觉得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好的方式。我在鄂西待了一年多,2013年底我到了北京工作,成了一名北漂,若干年后,结婚生子,生完孩子我爸妈就来北京跟我一起照顾孩子,但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爸妈需要回家照顾我的姥爷姥娘,自己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北京工作也不现实,只能让我爸妈把孩子带回山东老家,十年前我在关注留守儿童,十年后,我的孩子也成了留守儿童,当时心里五味杂陈,自己在北京坚持了半年,最后还是选择离开北京,来到青岛,距离老家一个半小时车程,现在孩子在我小时候上学的镇上读幼儿园,工作日我会各地出差,每周末就回去看孩子,想等自己在青岛工作稳定后就把孩子带到青岛上学。
bw_eL0U
1年前
上海
8
我是南通农村的,我的一些亲戚比如我表弟表妹就做过留守儿童。零几年的时候电视上有那种劳务派遣的广告,去日韩新加坡等地,最远的好像是美国吧。像我表妹就是父母都去了,一去就是几年,不过收入对当时的农村来说是相当高的。
后面就是去外地打工,比如上海。这个好一点,毕竟离得近,每年都能回来。
再到现在,当地镇上就有一些企业,制造业纺织业为主。每天都可以回家,收入也还不错。但这时候孩子基本都已长大,外出上大学/工作,角色互换了。
我自己是临近初三时从上海返乡,当时14岁,应该算青少年吧。回去后是爷爷奶奶之类的照顾我。
不过对我来说,远离父母不见得就是坏事。因为我父母当时关系比较恶劣,吵架打架闹到半夜时常有之。记得有次大晚上还有居委会的阿姨上门来调解,被我爸骂了回去😂
相比椭圆小姐姐我有两点比较幸运。一是我父母对我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家暴;二是资质愚钝,并没有考进民办,去的普通菜中。这种学校就比较轻松,不管父母闹到多晚,第二天跑到学校就是嘻嘻哈哈的,不会多想,也算是个情绪的疏泄口。
老家的学校和上海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当时初三就要每天上到九点,十分不自由,但好歹有周末。高中就更是窒息。
加上对当地不熟悉(虽然是我的家乡,但之前也就是逢年过节才会回去),农村又是个偶尔住住比较有意思,长期就很无聊的地方(现在好多了),所以也会怀念在上海的生活。
不过虽然当时不理解,现在看看也有可取之处。
至少在江苏,南京市区的孩子高考考不过南通乡镇的孩子,可以说并不鲜见。我那时候,南通的乡镇高中除了比不过县中(类似刘校提到的县一中),其余都不虚。
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教育公平”吧,至少付出能有一些收获。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些上海这边菜校出身的朋友,他们有些反而希望对菜校推进衡水模式😂
当然时过境迁,如今的南通,有些县的乡镇高中依旧强势;有些就像几位老师提到的,当地可能是想搞房地产,刻意打压乡镇学校。
评论区提到的教育理念我也十分赞同,孩子应该有自由探索乃至野蛮生长的空间,父母把握好大方向不脱轨即可。现在的学生确实比我们那时候惨多了,24小时处于监控之中。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写了这么多😅
晓平乎乎
1年前
山西
10
48:32 发现乡村就很好实现一些教学理想,跨学科教学、戏剧表演方式来学习语文、英语这类语言类内容、kpl田野教学。是衡水的背面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