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在产品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评价,说“深度不够,高度不够”。这是职场打压别人的常见话术吗?到底什么是深度与高度呢?都是做工作,为什么有的人就更有深度,更有高度呢?
在我看来,深度就是Know-Why和Know-How,也就是知道为什么,知道怎么做。要加强深度,最重要的是做之前追问为什么,做之后总结怎么做。高度就是在更广的时空和更多的人群的背景里去看问题。要加强高度,只有一个途径,就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高度没有深度,可能变成好高骛远的理论派,不切实际,很难落地。只有深度没有高度,可能变成落入窠臼的雕花匠,着眼过细,陷入内卷。要加强自己的深度与高度,只能一点一滴付出努力,接触良师益友,多看有益书籍,最终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微信公众号“青禾茶室”。

主播...
Roy_Talk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Clover_gMTe
1年前 福建
0
希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但是总觉得需要学习的很多,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怎么办呢?
willa_C4yb
1年前 广东
0
深度,追问为什么,探究本质,知道如何去做。 高度:更广时空更广人群去看,正所谓,见自己,见他人,见众生。 另外,简历那个举例,有点疑问,如果这样子写的话,简历内容篇幅会很长呢,不够精简,不能快速吸引面试官注意,而且我面试的时候,就会去追问细节,问他怎么思考的等等
HD999720s
3个月前 上海
0
17:04 深度,追问为什么,总结怎么做。高度,在更广的时空和更多的人群的背景里去看问题,方法是丰富知识储备。同时进行。良师益友和有价值的书籍。
HD999720s
3个月前 上海
0
16:10 伟大的产品,本质上是知识的转移。
HD999720s
3个月前 上海
0
15:44 学习一些其他的内容。
HD999720s
3个月前 上海
0
09:53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特质是好奇心,就不会问为什么,就不会有深度。
HD999720s
3个月前 上海
0
09:44 换个环境,开启新进步和正循环。
家欣666
4个月前 河南
0
间奏09:深度与高度 很丰富,但是没什么深度,泛泛而谈。描述的时候会深入更多。发现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 知道怎么做,怎么解决问题,就是有深度。只有自己能为自己负责。个人成长靠的是自己。 深度就是知道为什么,知道怎么做。高度更高是站在更广的时空,更多的人群中去看。站的高,就需要看的更加长远。 影响几十万个商业用户。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从他人中学。进行学习。 要更加耐心,慢慢的去积累和沉淀。
yyy6e
1年前 未知
0
- 提升简历的”深度“ - 原版:负责某app中的某模块,通过用户调研结合竞品分析确定模块的整体改版方案;协同研发团队拆分敏捷迭代,推动模块改版上线;上线后一个月内模块用户增长100%,用户满意度达到4.5分,获得当年公司级产品创新三等奖; - 初级改进建议:1. 添加数字 2. 添加具体做法 - 初级改进版: - 通过用户调研→对18位用户进行1对1访谈 - 结合竞品分析→对国内的A、B,国外的C、D做了详细的分析对标 - 协同研发团队拆分敏捷交付:将21个功能点拆分为三个模块,分三周进行敏捷交付 - 中级改进建议:体现具体做法背后的问题 - 中级改进版: - 对18位用户进行1对1访谈→在产品与运营团队对产品方向产生严重分歧时,主动提出回归用户,牵头组织调研计划,挑选18位核心用户进行核心访谈
乐乐Schtzchen
2年前 上海
3
深度:1.添加数字;2.具体做法;3.做法对应的问题
如心如性
2年前 广东
5
深度,知道为什么与怎么做 高度,在更广的时空更多的人群背景去看问题 其二缺一不可。可以同时进行。 深度更容易感知到,高度不易感知,要有耐心。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