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实的美与善变得越来越抽象的时候,人只能从自毁和娱乐刺激中获得存在感与快乐。”
我们离那个“人与人还拥有物理边界”的古典世界已经很远了,在这个越来越赛博的互联网世界里,隐私被时时监控早已是房间里的大象。我们的个人隐私被公共机构及商业集团收进黑盒子,被贩卖、被利用,以公开的商业方式试探你的更多喜好与隐私,也以非公开的灰色产业链方式侵入周边生活——妻子进入孕期后丈夫立刻收到色情服务信息、大量的偷拍视频在全世界传播等等。不仅如此,因为互联网平台的隐形操控,主动暴露隐私也在成为新的流量密码。从名人到普通人,越drama越私隐的部分,从来不缺乏吃瓜围观。最终,让所有人用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换取所有人的隐私,成为一种循环。
然而,文学作品中已经讨论了上百年的“窥私欲”与生活的关系,当我们得知的他人隐私远远大于需要了解的,焦虑、压力、虚无的反噬会伴随而来。当我们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吃瓜八卦吵架评论,属于个人的生活时间又再进一步被侵占。对每个普通人来说,我们可能见证或参与一场个人隐私变成群体讨论,也可能是被讨论隐私的下一个人。我们或多或少地介入过亲友的隐私,尤其是恋爱中双方的隐私。那么,隐私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设定自己在关系中和在朋友圈的隐私边界,也是梳理关系和生活的重要一步。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小红书@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小红书@好语录的安慰
03:21 瑞典是一个没有“个人隐私”的国家?
10:27 你们有没有对别人的隐私有过偷窥的欲望?
15:08 《巨型收音机》:当我们得知的隐私远远大于需要了解的
21:34 窥探隐私,是文学作品里的重要议题
26:37 尊重别人的隐私与个人空间,是一种爱人的方式
30:04 当个人隐私开始群体传播,很容易造成谣言和语言霸凌
36:15 在流行“网络挖坟”的时代,不如主动参与隐私的编剧吧
45:45 东亚家庭中的隐私边界(一言难尽)
50:27 你看过伴侣的手机/电脑吗?
01:02:49 消费八卦隐私,也是在消费自己的时间精力
01:08:53 鼓励你分享更多隐私:来自互联网的隐形控制
【本期节目提到的创作者/作品】
卡佛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希区柯克《后窗》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
约翰·契弗 《巨型收音机》(*更正,约翰·契弗于一九一二年出生于马塞诸塞州)
“瑞典,一个没有隐私的国度” via 山花寂无主
张踩铃
油管博主Emma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Swans In Flight - Asher Fulero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瓜羊、阿君
插画:何心
文字:丁影子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