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嘉宾:@刘不绝

EP03我们喜欢造“神”又处心积虑的将他推下“神坛”

背景概述:人们喜欢造“神”,因为“神”看起来无所不能。人们也喜欢看“神”跌落神坛,通过否定成功者来无形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时间轴:

00:36

1.什么是“神”

2.“神”是人创造出的另一个自己——《古希腊众神的生活》

  人类有很多的发明,神就是其中的一种;造出来的神有两种,一种是还活在世上的,这种“神”真实的控制一切他想控制的,真正的无所不能。

3.“极恶”和“极善”是共存的

我们不止喜欢造神,我们还热衷于创造魔⻤ 而神和魔⻤是两个非常接近的状态,神会因为做了一件错事变成“魔⻤” 魔⻤会因为某次人性未泯被推上神坛 神和魔⻤不是两个人而是两种状态,两种无比接近的状态。他们都是被审视的客体,他们不允许有属于对 方的特征,他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小心翼翼的活着。他们都没有完整的“人性”,他们只能且必须具有单一 的人性。

4.我们渴望得到善良的载体;“英雄”是某一种困境

“英雄”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困境。 我们期待英雄的出现,但我的不希望ta是我们的家人或朋友。我们更爱自己稀里糊涂被救了的感觉,这样 我们无需背负任何压力。 “人群”躲在“人群”的身后,个人就不存在了,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躲在以个体组成的“人群”身后。 我们永远渴望英雄的出现,但我们会乐此不疲的对与我们亲近的那些想要成为英雄的人“棒打出头鸟”。

06:11

1.我们会记恨跟我们出身相符但最后大有成就的人

2.不希望朋友比自己好太多?

3.中年人的社交尴尬;你有我没有

幸福这词我们不太会用在坏人身障上,我们甚至不敢用在不太好的人身上。

18:29

1.我们是能看得见的盲人——萨拉马戈《失明症漫记》

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仿佛签署了一个契约,但可能有一天我们会问自己,是谁替我签署的。

2.“恶人”的善

3.我们为什么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为了不受欺负,就要先把别人干掉,想要的越多就越容易受伤,我们习惯伪装是为了更好地存活。

4.“打压式教育”打压的时候真的教育了吗?

5.我们给了他人亵渎我们的权利,同时也享受自己被推向“神坛”

6.“造神”很普遍

30:45

1.我们讨厌的“同情”

2.“同情”是剥夺他人独立人格的权利,对弱者权利的剥夺

3.“同情”是成为“神”的阶梯,某一种自私

4.需要获得感情的途径是需要“条件”的,情感的悲哀

5.物质本身是好的人如何去定义?

47:15

1.舆论极端消极和极端积极

2.“造神”是为了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推下ta也同理

此部分推荐书籍《乌合之众》导致舆论极化的因素个体因素:

1.初始偏见

人们对个体的看法往往取决于自身情况,存在个人偏向性

2.选择性接触

人们会主动靠近与自己相似对自己有利的观念,而对那些与自己有冲突的信息持回避态度群体因素:

1.群体归属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身份对自己进行社会划分,然后对自身所属群体产生归属认知,而这种群体归属也清楚的划分出群体之间的边界。

2.群体协同

当个体成为群体的一员的时候会更容易接受群体暗示并互相影响,从而形成群体意识,产生集体行动,自我观念和行为像群体靠拢,丧失自我意识和判断。

3.群体偏袒

偏袒群内成员而不是群外成员

媒体因素

群众的智慧低于个人,个人也会因为进入群体而自行降智商。

“思想给出判断,但判断不是物质状态”

萨特:邪恶并不是一种表面的现象知道了原因也不能消除它,他并不是可以开导的未知,我们活过的每一分钟是无法还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当下,(我们做的事情是历史的选择)

萨特和波伏娃的开放式关系

波伏娃的“女权”也同样具有时代性

人可以观察到物理事件,社会事实是被建构起来的

61:20

1.关于实验

耶鲁大学的米尔格拉姆曾针对权力服从现象做过一个实验。他召集了40个人作为参与者,并且告诉他们参与者分为学生和老师两种身份,事实上,每一个人得到的都是老师身份。他们被分配在单独的房间里,看不到隔壁的人,但是可以听到声音。

老师将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只要回答错误,就会被电击,实验人员会模拟学生被电击发出的声音,电压M45伏特不断上升到445伏特。老师会听到叫声,哭声,拍墙声求救声。实验人员会督促参与者继续实验,如果督促超过四次,参与者依然选择停止实验,实验就会停止。而实验结果是,所有人,都将电压加到了三百伏特。只有14个人在到达最高电压前选择了停止实验。其余的26个人,无论隔壁如何哀嚎,都将电压加到了最大。

2.人性的自私不是决定性因素,善也同样

68:09 再见之后的闲聊

本期主播:@SodaBella(全网同名)

@刘不绝  (全网同名)

播客中提到的书:《乌合之众》《失明症漫记》

BGM: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作品27-2

联系我们

抖音同名:@SodaBella @刘不绝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播...
SodaBella
刘不绝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晚来天欲雪_zsKe
1年前 河南
1
41:48 这个点想讨论一下 其实我感觉我们班的课代表并非高人一等 更多的是在为别人做服务 收发作业对他们来说已经很辛苦了 因为我们班人很多!(80+) 另外 也许也是因为我们班会频繁采用多个小组长➕课代表➕监督委员会➕我相互嵌套的模式,我对这点没有太深的体会。不过是规则总会有漏洞,让我再观察一下
小瑜yaya
1年前 广东
2
34:21 说到同情 我的生活也许过的很惨 或许我也为此悲伤 但是我并不喜欢我的朋友在了解我的处境时流出同情的表情 我不喜欢被人可怜 怜悯 我个人认为 这是对我的不尊重 我不知道我的这个想法是不是错误的 。
LuuZ
1年前 陕西
2
1:33:10 到
而上
1年前 江苏
2
1:33:18 全都看完啦
2Real_XRgF
1年前 湖北
2
1:26:48 听到这里啦 哈哈哈哈
温暖不炽热
1年前 浙江
2
1:30:13 好喜欢你们的头脑风暴 可以这么说嘛 词穷哈哈
myJune
1年前 上海
2
新的一期听完咯~我来评论! 这一期也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两位主播姐姐的许多观点会引起我的思考,“哇 之前没有注意到这里诶”。尤其是最后老师学生的那个实验,虽然过去也听过,但是这次听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另外~很喜欢Bella和不绝把主题聊天结束之后的聊天哈哈哈,感觉像书的后记或者片场花絮(๑>؂<๑)说的内容也很“生活”,像我们是朋友一样。(嘿嘿 最后,听这期的时候我就很多次感受到了两位的观点和安兰德的《源泉》这本书里的许多思考不谋而合!正好在“花絮”里一个姐姐说最近想读一些关于自我的书,那我很推荐这一本!里面关于同情,关于大众情绪,关于利益相关背后... 下期见(๑>ڡ<)☆
myJune
1年前 上海
2
新的一期听完咯~我来评论! 这一期也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两位主播姐姐的许多观点会引起我的思考,“哇 之前没有注意到这里诶”。尤其是最后老师学生的那个实验,虽然过去也听过,但是这次听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另外~很喜欢Bella和不绝把主题聊天结束之后的聊天哈哈哈,感觉像书的后记或者片场花絮(๑>؂<๑)说的内容也很“生活”,像我们是朋友一样。(嘿嘿 最后,听这期的时候我就很多次感受到了两位的观点和安兰德的《源泉》这本书里的许多思考不谋而合!正好在“花絮”里一个姐姐说最近想读一些关于自我的书,那我很推荐这一本!里面关于同情,关于大众情绪,关于利益相关背后... 下期见(๑>ڡ<)☆
木木三金
1年前 河北
3
48:49 说到这里,我有大把的时间去关注各个“圈子”(话题)对语言的理解也比较快,大概能明白各个“圈子”的“词组”的含义,我对大部分的“站队”保持中立,我刷一个“话题””也能刷到各个角度不同人的讲解,所以我总是觉得双方都很有道理,并且也能体会到这里说到的词组。有时候真的不明白他们有没有想过这类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产生了一种“同情”我讨厌这种“神味”我也会包容这种想法,毕竟人无完人。
鱼香rose997
1年前 黑龙江
3
1:33:08 听完🙋🏻‍♀️打卡,我曾经也对于偶像和喜欢的博主做理想化假设,我是一个tvb剧迷,最喜欢tvb的一点就是他们拍出来的角色很丰满,正面人物会有缺点,反面人物也有不可忽视的魅力,很多角色诠释的完美程度会让我不禁去了解演员本身,结果发现,啊~我喜欢的这个人和我喜欢的另一个有过节甚至老死不相往来,慢慢在这种选择中我发现我很难在他们中站队,就更让我重视了一个事实:喜欢一个人可以只喜欢某一个方面,我喜欢张可颐的演技和美貌不一定要喜欢她的爱迟到,喜欢徐子珊的人格魅力不一定要喜欢她某个恶贯满盈的角色, 在对喜欢的人和事物理想化的过程中映射的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理想化,和亲密关系中相似,接纳对方的缺点的同时,也是对自己完整人格的允许,最初我认为,人一定要成功,要强大,要完美,但允许他人缺点存在的同时,逐渐接纳了自己,接受自己挣不了多少钱,而把精力投入到热忱被激发的地方 ,接受朋友很少,享受和自己相处的时光,接受被诟病不接地气,安于在寂寞中走入灵魂深处,接受在别人都成家立业时,自己精神漂泊居无定所。接受别人已经成熟稳重,自己还是自由散漫,接受自己无法按社会框定的路线规行矩步,而在人群外踉踉跄跄独自起舞。
枳洲
1年前 浙江
3
要跳出自己剧限才能看到世界的全貌,神化只是为了歌颂。神无处不在也随时衰败,还是要立足自身去看待。某种代表性的出现,打破了那些禁锢。新的秩序出现必然会有新的信徒,但信徒并不是诚挚的。更多的像那些飞蛾,那些火热的光或是说流量才是被吸引的关键。每个人都有错误的存在,但往往只会模糊自己的错误。
枳洲
1年前 浙江
3
要跳出自己剧限才能看到世界的全貌,神化只是为了歌颂。神无处不在也随时衰败,还是要立足自身去看待。某种代表性的出现,打破了那些禁锢。新的秩序出现必然会有新的信徒,但信徒并不是诚挚的。更多的像那些飞蛾,那些火热的光或是说流量才是被吸引的关键。每个人都有错误的存在,但往往只会模糊自己的错误。
Asteria朝夕
1年前 江苏
4
1:24:55 后面真的高能,下一期可以来个厌女的主题,很喜欢这种深层剖析的感觉🤔
我有希望我最大
1年前 广东
4
忽然想起一个观点 教育使得我们学会思考 学会反思 但是那些没有经历过教育洗礼的人 他们会因为无知而变得勇敢 会因为不会反思而变得理直气壮 因而显得受过教育的人在很多时候都显得很弱势
Shero_in
1年前 广东
5
23:18 不尊重女性和对女性家人好也不矛盾,陌生人在他眼里只是女性,而家人是具体的人
7_GyTA
1年前 福建
5
来晚了
秋夫卡
1年前 天津
6
1:10:33 哈哈哈哈我好喜欢不绝老师的笑声她一笑我也想笑🤣
塔咪
1年前 内蒙古
6
45:04 人性很复杂,没有绝对的恶也没有绝对的善,人性有它的灰色地带!
chi_zfMj
1年前 河北
8
听完啦,突然深刻理解了:自己是不被定义的。他们眼中千千万万的我,是我的一部分。更准确的说是他们把自己具像化后的“我”,所以我成了他们愿意去相信理解的神。但恰恰因为“我”是亿万分之一的我,被他们拉下神坛。所以我之前在乎的所谓他们眼中的自己的好形象,好离奇!像个蜡烛,融在不同的模具中取悦别人。听到不绝讲的自己视频下的赞美,深有感触。我时常害怕自己的一句赞美亦或是同感评论会给人带来压力,想到“史蒂夫说” 博客的内容。确实应该向内探索,找到自己才是在这个“造神”的时代相对妥帖的、较好的对待自己的办法。这只是单拎出我感触较深的一点来展开反馈。像“同情”这个话题我之前只是觉得这个词有些奇怪,贝拉和不绝的探讨过程也让我真正意识到、看到这件事背后的东西。里面的点值得反复观看,os:这样能带来思考,促进精神“活”跃这件事儿真的很酷!期待下期博客
Rosalyncy
1年前 湖南
13
看完答到😎
SodaBella
1年前 新疆
21
哈喽👋朋友们今天讨论的话题“造神”我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但我们都知道这些是无解的命题🤨同时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细微的察觉不到的利益纷争,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更或者为什么我们无法睁开眼睛认识我们自己,等等。🧠接下来就是属于大家的夜话时间,详情页有时间轴还有总结期待你跟我们的思想火花🥰贝拉和不绝把时间交给大家😙
刘不绝
1年前 英国
31
34:24 我当时说了这个故事并且说我很不喜欢“同情”这个词,然后评论区说我三观不正…但我记得之前也是这几个人说我三观正的。所以…他们真的知道三观是什么吗?这篇作品我掉了好多粉,很开心,修正掉了很多粉丝,现在留下的都是能听懂我说话的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