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EP05你死后 世界开始爱你
本期脑图:

本期精华:
你知道吧,死亡不会让另一个你活下来,
站在你的尸体前哭泣——卢克莱修
李玟走后,我曾看到一文案,说她的一生最可悲的就是新闻报道上那句“无儿无女”
死去的人致死都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爱,即使有人爱他们了(比如一些公众人物)
希望是用生命写就的死亡,绝望是用死亡写就的生命。
面对苦难的信息差
我的痛苦比你的痛苦更痛苦
传统观念“人都不在了”
我曾被一个人震撼,她面无表情的展现了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反抗
就是我的奶奶…她的全部婚姻都堆砌在暴力之上 …。她甚至没有去参加爷爷的葬礼。 全部人说:有点狠心了吧,毕竟一起过了那么多年。。。。
谈起死亡,不得不提及里尔克

“好的死亡”和“个人死亡”观念
里尔克认为人类可能在哺乳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人们对自己的死亡存在有意识的预知。而正是这一结局在我们身上强加了生活的叙事观念,这种叙事具有或者将会具有意义。生活将会走到结局(而且我们预先就知道生活将会走到结局),所以这种意义就具有整体的形态-死亡驱动了生活的情节。这就是必须克服的困境。它认可了其他哲学家的观点,他们把意识描述成“对自然的犯罪”。
他还总是留意那些能提供捷径的比喻,恰如他在描写无花果树时所做的那样。无花果树的深远意义在于,它越过开花阶段直接挂果。里尔克在此设问,我们是否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接受熟悉的植物学隐喻:开花可能是一个美丽的阶段,也是美好的辞藻,但从根本上讲,开花难道不是一个没有产出、短暂的等待阶段吗?在此意义上开花难道不是浪费时间,难道不是恰恰站在捷径的对立面了吗?他还在其他地方继续设问,是否有人“生而完整”,是否有人生而具有完全统一的经验知识?诗歌是否就来自那里?
所有这些问题都引导里尔克去论证如下观点,即认为死亡应该是生活的逻辑顶点,“而不是某种带有敌意侵入生命的东西”。
因为我们都是叶子和皮肤,
每个人都把有力的死亡埋藏在内心,
它是所有事物围绕的核心。——里尔克
“李普曼说,他像诗人那样死去了,因为“在他看来,即使面对死亡,自己的想象也比实在更加重要,更加真实……就像是他因为蕴含在自己诗中的内在世界,而把自己同全部生活隔绝开来,同职业、财富和婚姻隔绝开来,于是他拒绝承认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根据他医生的说法,虽然他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但仍然选择不依赖止疼片,而且他也从未询问过他到底患上了什么病。这的确是有力的死亡 ”
精华二:
那些对人类怀着无私的爱,却对具体的人缺乏基本的责任感,他们会用自己对全人类的爱,变成对具体的人采取一切暴力行为的理由。
人乐于帮助他人,凌驾于他人之上,与此同时又会因为自己无法报压在身上巨大的恩情来痛恨施恩的人。
笛卡尔认为真理并不是现实直接存在,真理是“我思”每一个真理是我思维的主体,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人说话习惯于“I think”开始,人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思想去洞察,通过思维去证实,我们尊重他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吃饭”“喝水”而是我和你一样思考。

我们通过经验来获得语言,任何一种文化经不住理性的判断终将会被淘汰。
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本身的理性去思,可以担保获得真理,让不好的世界好起来。
76:31再见之后的闲聊
本期节目
致敬逝者 李玟女士 崔真理(崔雪莉)女士 郑灵华女士 【排名不分前后】
和一切曾经或正在饱受暴力的人们
本期主播:@SodaBella(全网同名)
@刘不绝 (全网同名)
播客中提到的书:《地下室手记》《卡拉马佐夫兄弟》《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BGM:
始:Hollywood——黑裙子
终:Hollywood——黑裙子
联系我们
抖音同名:@SodaBella @刘不绝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