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本期节目由Tezo 耳机“鸢X”赞助播出!】

   新升级版的鸢X也已经上线,只要多一杯咖啡的价格,就能解锁app互动玩法,探索不同的降噪和调音模式!让你拥有更智能的收听体验!

   大家可以在天猫或者京东搜索Tezo耳机,或者直接点击下面链接跳转~ 买鸢或鸢X报【贝拉夜话】4个字暗号下单购买的都有机会获赠价值¥109 元的随身收纳包一只噢~

没抽到不要紧! 同款通勤耳机购买链接戳👇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1dvs.23580594.0.0.621e3d0d5NtAaD&id=747266061078

————————————————————————

EP08允许别人伤害自己是一种恶——吃人者的伪善

本期脑图:

本期精华:

萨特的“他者”的塑造: 萨特强调“他者”是通过社会互动中的审判和定义而塑造出来的。

 

萨特的“他者”概念: 萨特认为人们通过对他者的定义来构建自我。

 

在一个群体中,人们可能通过对软弱者的贬低和排斥来强化自己的地位,同时也符合他者概念中的对立和对抗。

 

存在前他者: 萨特认为,在我们有机会意识到自己之前,他者就存在于我们的经验中。他者并不仅仅是我们意识中的对象,而是与我们共同存在于同一现实中。

凝视中的他者: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提到了“凝视”,即当我们感受到他者注视我们时,我们会感到自己被对象化,成为他人审视的对象。这种凝视可能导致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与羞耻: 他者的存在可以激发自我意识,使我们开始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羞耻感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我们开始关注他者如何看待我们,而不是单纯地体验自己。

他者的自由与责任: 萨特强调,他者也是自由的主体,拥有自己的选择和责任。他者通过其行为和选择定义自己,并影响着我们的自由。我们在与他者互动时,需要承担对他者的责任,同时他者也在承担对我们的责任。

“地狱是别人”: 萨特在戏剧《躲避而不可避免》中提出了“地狱是别人”这一著名的言论,强调在人际关系中,他者的存在可能成为一种限制,因为他们对我们的评判和期望可能影响我们的自由和选择。

他者的人格价值: 康德强调每个人都是目的论者,而不是手段。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尊严,不可被违犯。在他的道德理论中,将他人视为目的而非手段,即将他者视为拥有独特价值和尊严的人格体。

 

 

镜像阶段”是由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婴儿在早期生活中经历的特定发展阶段。以下是关于“镜像阶段”的主要概念:

 

自我形成: 镜像阶段发生在婴儿的生命早期,通常在出生后六个月到一岁之间。这个阶段标志着婴儿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镜像: 镜像阶段得名于婴儿首次看到自己的镜像时的经验。这通常发生在婴儿被放在镜子前,或者通过其他方式看到自己的身体形象。婴儿在这一瞬间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的身体存在,而不是零散的身体部分。

自我认同的形成: 镜像阶段对于婴儿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它标志着自我认同的初步形成。婴儿在镜像中看到的影像成为他们后来认识自己的基础,这有助于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

象征秩序的起始: 镜像阶段的完成也标志着婴儿进入象征秩序,即开始逐渐理解符号和语言。这是拉康后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了语言和符号对于个体认知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虚构的一致性: 在镜像阶段,婴儿可能会体验到一种虚构的一致性,即他们通过镜子中的形象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一致性在后来的生活中可能被挑战,但它在自我认同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中,他者的反应和审判充当了这个“镜像”,帮助我们构建自我认知。

 

巴特勒是一位美国哲学家和性别理论家,她的表演性别理论强调性别是一种社会构建,而非生物决定。以下是关于巴特勒表演性别理论的主要概念:

性别是表演: 巴特勒认为性别并非是固定、先天的特征,而是一种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表演构建的身份。个体通过一系列行为、动作和语言来表演自己的性别,从而参与性别的社会建构。

表演性别的规范: 社会对性别表演施加了一系列规范,即特定社会中关于男性和女性应该如何行为、穿着、谈吐的预期规定。这些规范不仅约束了个体的性别表演,也维持了二元性别体系。

性别重复: 巴特勒提出“性别的重复”这一概念,强调性别并非一次性地被建构,而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得以巩固和维持。通过不断地重复特定的性别行为,个体在社会中建立了自己的性别身份。

异性恋矩阵: 巴特勒使用“异性恋矩阵”一词来描述社会中围绕异性恋和二元性别的体系。这一矩阵规定了何为正常的性别和性取向,同时排斥了违反这些规范的性别表演。

性别的解构: 巴特勒主张通过挑战性别规范和二元性别体系来解构性别。她认为,通过对性别的表演进行变革和拓展,个体可以打破传统性别框架,推动性别解构的过程。

 负面信息优先效应: 负面信息优先效应指人们对负面信息更加敏感,更容易被负面信息所影响。在与软弱个体互动时,这种效应可能导致人们更倾向于注意和放大其负面特征,而忽视其积极的一面。

 

自我效能感与他人评价关系: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可能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软弱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可能因为他人的否定而降低,使其更容易成为负面评价的对象。

携带伤害感生活:

路西法效应(the Lucifer Effect

环视我们周围,是否发现,曾经和我们关系非常要好的人,即便是曾经的舍友、同事,当有一天我们和他们或者他们和我们之间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领导关系方面发生较大的反差时,双方交谈的强调、语气、体态语言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这是因为“路西法效应”。它是指受到特定情境或氛围的影响,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一面,甚至是恶的一面。

《路西法效应》(the Lucifer Effect)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撰写的对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StanfordPrison Experiment)的报告,写于实验完成的三十年后,完整记录并解析了实验的缘起、经过以及颇为狼狈的结束。

《路西法效应》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全盘并且深入解释「情境力量」影响个人行为的概念。

原谅伤害自己的人,不来自于慷慨,来自于“操控”试图拿回主权的一次博弈(恶)

【享受施暴者给的短暂操控权】

创伤性联结:

处在「创伤性联结」的人会把它视为爱受虐方常常会把「创伤性联结」和「健康的依恋」混合在一起,认为自己是被爱的,对方只是一时情绪不好而已。

但真正的创伤依恋和健康的依恋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在于创伤性关系是基于「权力和控制」,而爱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

追求杰出:

杰出之追求给他人带来的——只举出这架历史长梯上几个阶段的名字:酷刑,打击,恐怖,因恐惧而震惊,惊奇,羡慕,赞美,神化,快乐,欢乐,欢笑,讽刺,挖苦,嘲弄,进行打击,自我施加折磨—在这架长梯的尽头,站着苦行者和殉道者,他由于渴望杰出而忍受痛苦,正像他那站在梯子另一端的野蛮人兄弟,他们为了杰出而让别人痛苦。苦行者战胜了自己,他的目光转向内部,看到自己分裂为一个受苦者和一个旁观者;当他打量外部世界时,他似乎只是在为焚烧自己的柴堆搜寻木柴;在这幕追求杰出的最后的悲剧中,唯一的角色点燃和焚化了他自己。

———————————————————————

69:00再见之后的闲聊

本期主播:@SodaBella(全网同名)

                 @刘不绝  (全网同名)

播客中提到的书:《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朝霞》

BGM:

始:Polonaise——梅林茂-2046电影原声大碟

终:Polonaise——梅林茂-2046电影原声大碟

联系我们

抖音同名:@SodaBella @刘不绝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刘不绝

主播...
SodaBella
刘不绝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匿名_KysQ
1年前 浙江
3
我个人认为没有人之初性本善或者恶这种理念。谈谈小时候的我吧,做了很恶的一件事在小学时期,到现在我才知道这件事有多残忍。还有见过其他小孩的恶,我才否定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定义。后来接触小孩,我也发现有小孩小心翼翼爱着母亲和身边人,也有我不经意的一句话而一个小孩默默尝试帮我,他也有恶的一面,但此时的他却温暖着我。成长经历中遇到好多虚伪利用心机的人,包括我唯一的好朋友和认识十年同学情的假闺蜜,还有过去初中被女生恶意造黄色笑话等等。但也有在外地遇到麻烦事被陌生人无条件帮助,也有身边人无条件对我好,也有工作被身边人照顾。在不久前我做了个梦,梦到初中的一个人,那个笑容行为,在过去的我眼里会认为是讥笑,在那天我感觉到的是尴尬和善意。第一次明白黑白灰的空间,过去我都非黑即白的评价一些人事物,直到经历了好多事才意识到人不是简单的黑与白,而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和经历相当重要,缺一不可。我从小都是放养状态,三观塑造过程中也伤害过别人,是经历教会我怎么做人,也是被人伤害的经历才让我有感同身受的机会,才有机会用个人认知去改变自己。说实话原谅被伤害是不可能的,只是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小孩无知,成人的技能是思考,小孩犯错有容错,成人的选择只有等待着的结果
L_E0WQ
1年前 未知
3
01:21 先说一句新年快乐!晚上夜班再听
应似飞鸿踏雪泥_
1年前 广东
3
31:44 不要试图用愧疚感来操纵别人
应似飞鸿踏雪泥_
1年前 广东
3
31:20 原谅伤害自己的人也是一种作恶
孙靖笑
1年前 云南
4
04:24 我们总觉得我们是富有同情心的,我们是有爱人的能力的,但是其实我们一直爱的也不是人,而是一种在我们心里的强者。(容貌、实力……)莫言《檀香刑?》:你既然要同情就不能只同情那些应该被同情的人,你也要学会如何同情那些作恶的人…
王赛儿32
1年前 河南
4
是的,一直扮演一个感情中的“被害者”角色又何尝不是一种恶呢?也许你深情的纠缠也给了你口中的“施暴者”一种压力,也许你固执的爱别人并不想接受呢?你在认为他把尖刀朝向你的同时不也在用你的尖刀捅向他吗?
要拎得清
1年前 湖北
4
59:54 感觉就像是受害者在与施暴者的相处之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价值所在,所以他才一直愿意现在这个循环漩涡里面不出来
秋夫卡
1年前 天津
5
1:17:31 爱你们,最好的老师们🥰
坠入星海
1年前 山西
5
初中,班里面有个被孤立的女生,因为我是转校生,不知道之前具体发生了什么。有一次的体育课,我主动去找她聊天,聊之前,听说了关于她的一些事情,主要也是因为当时自己没人陪我一起玩,还是觉得有点孤单的。体育课结束,有个女生过来问我,怎么和她聊了一节课,当时我就慌了,就倒打一耙的说,是她非要和我聊天,我都不想说话。现在想来,我也是一个恶人。
J-June
1年前 广东
7
我记得初三的时候,我与一个同班女生也不讨厌。当时也有跟风的那种心态,和我一起玩的人讨厌她,当时我内心也有点讨厌。原本是她俩吵架,但是我想着朋友讨厌,我也加入吵了几句。她说话就是激进,就导致朋友很生气说放学别人要打她。那会我内心就有点害怕,是不是因为自己让她要被挨打,但由于面子我当时我没有道歉,同时我又害怕她被打。第二天知道没有被打的时候,心里如释重负。当时并没把善恶分的那么清楚。
在人类社会癫狂发疯
1年前 湖南
7
好的好的 听完了 来对我的几个想发言的地方来统一评论了! 先说一下 就是上高中二三年级之前 我总是喜欢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好人 好的作为是什么?是施加我的善意。 后来上高中三年级的时候 我一下子就发现了我其实是个不怎么样的人 这不是一个否定 我的意思是 我知道我自己不是一个什么好玩意 因为在很多的时候我用了我的小心思去伤害了别人。但是先说一下结局 我在大学三年级也就是现在的这样的时候 我学会了自我思考。 第一件事 先说个刚才博客里面的那个“破窗效应”那里的案例 。那个女生她的家庭很好 至少是我们这个圈子里蛮不错的一个 在一次畅聊的时候 她说了很多让我们感到落泪的瞬间 比分 “一个人去做手术切除良性肿瘤”“在08年雪灾的时候只有学习老师给她亲手做了一件毛线衣御寒”“家里的重男轻女 她受尽了竹编”“小学在厕所被霸凌”“复读的时候几欲轻生”很多很多 我真的当时哭了很久。之后 在一次沟通中 我提出希望她多爱惜自己 她问我知不知道xxx (因为xxx伤害过她)。我那个时候很懵 我的想法只有一个:你这样不心疼自己 难怪你曾经也是这样被伤害。再到后来 矛盾冲突愈演愈烈 她选择靠近她的男友离开我们 我想的是 你这么一面说对他多么多么挑剔一面又要和他一直不分开 是因为你童年的遭遇 你缺爱。 现在突然想到她 我是会感到抱歉的 因为我曾经进行过这样恶意的揣测 所以我试着和她保持着相对健康的友谊关系 但是我也深知很多事情无法再继续 就好比 她觉得我也成为了她的那些伤害者的一员 第二件事 回到开头说的 觉得我不是好东西这里。中学的时候 二年级 我是班长 我们班同时还有个学习委员。我记得很清楚 关于她 因为她当时也竞选了班长 在结果出来的时候我因为老师说的那句“成绩最好的当班长”我产生了对她的优越感。(这是第一个点)那个学习委员其实是个很爱忙活的人 会给班级写课表 安排卫生 管纪律等等 我和她除了称呼不一样 她几乎也能做我的所有事情。而我 选择了默许 因为我觉得百密一疏 犯错的时候我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事实也是这样 她干了很多的事情 也错了很多的时候 在老师的心目中 我们有了稳妥与毛躁两种差别(第二个点)我也想过 关于竞争权力这件事 我试图将她拉下来 以学习为主之名在班主任提议调动班干部征求我意见的时候(因为实际上我们班主任很少让我们做什么 我们班的工作也只安排了两三个班干部)可是班主任拒绝了 于是我选择了继续默许她各种举动(第三个点)学习委员曾经遇到过一次很严重的友谊危机 因为她太喜欢和她的好朋友在一起 却被第三个人说装烂好人形象。我那天去安慰了她 她在我怀里一直哭。我还告诉她 那你别对她那么好啊。 而在回到自己宿舍听到舍友说学习委员一直只哭 不去解释情况的时候 我选择了沉默。也就是说 我其实也在心里 有过这样的想法 我打心里也在投这个观点一票。(第四个点)这些都是我个人认为我的阴暗面 很隐晦 但是我能感觉到。 第三个事 回到今天的标题上 现在可能是要说是昨天了。“允许别人伤害自己” 其实我是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收听了本周的博客 。我过去也很喜欢标榜这样的形象 比如 “我是吸渣体质” 这又何尝不是在允许别人伤害自己呢?诚然 这是事实 每一段或多或少存在无缝衔接 第三者等等。但是我曾乐此不疲地讲这些故事反复的讲给一个又一个人听 控诉他们的薄情以及我的委屈。我在博取同情。过去我也很擅长于这些把戏 它们也是有效果的 让下一任心疼心疼我 让旁观者对我有了些滤镜。现在我突然就不说了 我曾经以为我是忘记说了。现在看 其实我将自己在社交关系中放到了与人平等的位置 我不用那些把戏去换取自己的社交身份了。我很高兴我有了这样的变化 第四 其实看到这里 会发现 我并没有用肢体上的正面冲突来施以恶意 对别人对自己我用了这种面具。我曾经很喜欢这样的自己 有人设又周旋于各种人之间 所以我有着别人没有的交际圈。后来呢 我被这些恶意裹挟 我开始总用那些想法去揣测 用一些刻薄的观点去衡量 甚至选择所谓“保持中立”的站队 我站在人后换取着我觉得很满意的一切。我的施恶对象是我自己。 现在 我依旧会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什么好人。所以我去试着换种角色思考 在别人施以恶意的时候我也开始体谅和思考。我遏制它们 遏制我那些再次要呼之欲出的行为。我关注自己 我只想让我往好走 比如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我从两年没进图书馆到走进去看我喜欢的书 从热爱热闹到静下心来完成我的创作 再到现在打出这一行行字 或许我还会对我对他人作恶 但新的一年 一切肯定都会往好的方向去的 我希望 我也觉得一定是这样。
HD651985t
1年前 上海
7
我在过去的25年都在用他人的目光审视自己,从他人的视角凝视自己,正如那句话所说——他人即地狱。我在过去的25年里都活在地狱里而不自知。我是一个山东农村的女孩,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和思想,一直活在自己狭窄的世界里。我之所以将自己客体化,我觉得是因为我父亲对我母亲身材的毫不掩饰的批判和羞辱。从那开始我就种下了用他人目光看自己的种子。我越来越讨厌自己的身体,一遍又一遍地伤害自己,以至于最后变得麻木,没有了自己的感受,这在一种意义上我已经死亡了。我幼儿园也欺负过同学,也伤害过我的家人,后来也伤害过某些人,但我伤害最多的人是我自己。伤害别人是一种恶,那么纵容这种伤害是更大的恶。允许别人伤害自己的人比加害者更恶。我们常说的老好人,并非是好人,不过是想落得一个好人的名声,让自己开起来清白无辜,其本质是懦弱。最大的善是善待自己,最大的恶是恶待自己。最接近于善的品质是坦诚,勇敢。那么怎么才能善待自己呢?我目前认为第一步是对自己诚实,接纳自己的一切。
葱明可爱
1年前 江西
9
29:35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过一句话“你软弱就会吸引欺负你的人”
麦球不姓刘
1年前 北京
12
记得小学的时候不懂事,一二年级吧,班里有一个有些痴呆的小女生,班里的同学都知道她,然后当时我们男生有挺多就开玩笑的,好像以欺负他为乐一样,开了玩笑她会哭或者逃离,然后我们就哈哈笑,现在想起来真的有些可怕,真的挺罪恶的,所以有些时候自己也会想起,时常提醒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也很想和他说一句对不起,然后多了解一些他.一直认为自己还算一个善良的人,但不知道为什么一二年级会那样一起去做,人性本恶还是自己本就是恶,但现在已经不会,今后有了孩子也会去教育他,不要再去伤害他人
SodaBella
1年前 新疆
12
快请坐
刘不绝
1年前 英国
15
快来啊家人们
快乐小狗呀
1年前 湖南
18
对!!!我之前还和老师说关于“吃亏”的事!!我说女生在两性关系中如果和对方发生了关系,那么除了认为身体上的客观“吃亏”外,女生往往还会在这个基础上叠加一层主观“吃亏”意思,然后我就很不理解。因为好像普遍来说女生是吃亏的一方,而男生就是占了便宜的一方!那这句话的底层逻辑就是 女生失去了什么 ,而男生得倒了什么!再进一步是不是可以说是!女生往往是提供者,而男生才是服务的享受者!当然 我十分确定的是 由于男女在生理构造上的不同决定女生在客观的生理角度上所要承担的确实比男生要大得多!所以这种生理的客观吃亏是绝对的。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但是大众所说的“吃亏”好像并不仅仅只是指这种生理,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从心底里觉得女生被占了便宜这种心态!!!!然后我当时就给我老师说:我作为一个女生,如果我选择做了这件事,一定是在我愿意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我一定是对那种生理的客观“吃亏”有一个绝对的预判的,我在客观分析了种种对女生不利条件下,依然选择了这件事!仅仅只是因为我也想。因为我也想感受在伴侣关系中肌肤之亲的快感!我也是乐在其中的,这件事情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我也是其中的享受者!而并不仅仅只是提供者!并不是因为对方想!所以我做了这件事。而恰恰是我想,所以我也希望他和我一起做了这件事。其实就是双方都乐在其中啊!讲的是你情我愿啊。为什么一定是男生占了便宜呢!那我还说是我占了男生的便宜呢!这句话就像是抹杀了女生的生理需求,而仅仅只是为了满足男生的生理需求。 再者就是因为把自己放在吃了亏的一方,所以也加重了某些男生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的那种沾沾自喜感!但凡如果女生也把自己放在主体地位上即:但凡,男的要是有以此为炫耀资本的心态,那女生也就不用客气的坦然说一句 他不行!或者没把我伺候舒服!的主角感。如果女孩也有一种主体地位心态,减少那种吃了亏心态,也就会减少男性那种占了便宜心态!哼哼哼!见不得那种以此为骄傲的男的,不知道他有啥好沾沾自喜的!出力的是他啊,他多累啊。女孩也可以是享受者,的这件事又不丢脸!!!🤘
刘不绝
1年前 英国
19
你曾经伤害过别人吗。我们总会深刻的记住让我们难过的事,很快忘记我们伤害别人的事。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你曾经伤害过别人吗”或者“你见过的“恶””,我们会在评论区抽三个宝宝获得我们的耳机和日历。上期抽到奖品的三个宝宝是泡泡po33 、栗栗安o 、是歪歪耶,恭喜三位宝宝!谢谢你们的来信。
OuYoriZeit
1年前 安徽
27
是呀,世上太多的恶,都是因为没有底线的善良,纵容恶而得到的果。就像罗曼·罗兰曾说的,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使其更恶。 我最近一直在想朱令案。朱令,清华才女,曾经的天之骄女。因为被人恶意投毒,被毁掉了本应该有的花样年华和美好人生,之前的她有多优秀,多耀眼,对比中毒后的人生就有多悲惨、多残酷。这个案子之所以迟迟不能告破,甚至到朱令去世都没能等来“迟来的正义”,其原因应该在问题之外。也就是这个社会到底有多少对”恶”的保护,甚至是纵容。 无论这个凶手是谁,从本质上讲,她和江歌案里的刘鑫,可能都是一类人。她们都是极端自我的人。内心骄傲,底色阴暗,以自我为中心,且没有同理心。这样的人,不遭遇真正的法律严惩,是不会真正自我醒悟的。 我觉得,朱令案也警醒了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天真,不要对人性一无所知。罗素说的,人就是天使和魔鬼的共同体。 与其花时间去弄明白人性到底有多复杂,不如承认这种复杂,然后制定相应的自我保护策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与人为善的同时,守好自己的堡垒,不让“恶”有侵袭的机会。
荔枝呦呦呦
1年前 陕西
38
最近看了个视频,一个刚当父亲的人,发了抖音,大概内容表达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意思。底下的评论大致高赞就是,孩子有这样的父母很悲哀,父母先自己优秀,再要求孩子之类的。 我不知道我的观点是否经得起别人反问,但我真实的感受,就是: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知识,观点不多的人,他只是原始的一种希望,想法,对新事物新生命的一种美好期待,其他人有必要以自己最近几年刚接触到的思想观点,就大加批判别人的思想,甚至有种我的观点层次高于你,我就应凌驾于你,指责你。 虽然我也不知道对于再上一层的观点,知识,应该怎么传播给别人,再说你站在第二层,还有第三层,第四层…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