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SodaBella
本期主播:@刘不绝
@SodaBella
PS:本期发散讨论故无脑图梳理
一、"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
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这句话强调的是君子在尊重他人观点的同时,也能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盲目追求与他人的观点一致。
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面对多元化的社会和各种不同的观点时,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而不是盲目追求与他人的观点一致。这种精神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品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二、确认偏误是一个广泛研究的心理学概念,有许多实验和研究证明了这种现象的存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和研究结果:
1. 一项经典的研究是由心理学家托马斯·皮彻尔(Thomas Pyszczynski)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他们发现人们在面对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更容易受到确认偏误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阅读一篇关于死亡的短文,然后评估一系列陈述的真实性。结果显示,当陈述与参与者的现有信念一致时,他们会认为这些陈述更为真实。
2. 在另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罗伯特·诺顿(Robert Norenzayan)和他的团队发现,宗教信仰也会影响人们的确认偏误。他们让一组基督徒和一组非基督徒评估一系列关于宗教的陈述,结果显示基督徒更有可能认为支持他们信仰的陈述是真实的。
3. 还有一项研究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的,他们发现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确认偏误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参与者被要求评估一系列关于彩票的中奖概率,结果显示当彩票的中奖概率与参与者的期望相符时,他们会认为这个概率更高。
以上只是几个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实验和研究都证明了确认偏误的存在。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普遍,例如在政治、商业、科学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当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表现出强烈的坚持己见和不愿妥协的态度,这可能是一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或“固执己见”(Dogmatism)。

三、确认偏误
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记住和解释信息的方式,以证实他们已经存在的信念和假设。这意味着,当人们面临争议性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忽略或否认与自己观点相反的证据,同时更加重视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这种倾向可能导致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变得极端化,难以接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另一方面,固执己见则是指人们对自己观点的坚定不移,不愿意考虑或接受其他人的观点。这种态度可能源于个人自尊心的保护、对权力的渴望、缺乏自信或其他心理因素。固执己见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甚至可能表现出攻击性和敌意。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尝试理解他们的立场。通过积极的沟通和讨论,可以促进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争执。同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调解人,以协助解决争议和促进和谐。
四、友谊的本质不在于两人看待事物的方式完全相同,而在与共同的追求。
五、反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反对本质主义的核心观点,即每个事物都有其固有的、永恒不变的本质。反本质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而改变的。
反本质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等人。他们主张,事物的本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马克思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其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而尼采则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人的生命力量决定的。
反本质主义对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有着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避免将事物简化为一成不变的本质,而应看到事物的多变性和开放性。
六、存在先于本质,以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定义自己,意义是差异中诞生的。
【本期所有观点都只为博主本人观点】
BGM:
始:9PM in Shibuya——ADTurnUp
终:9PM in Shibuya——ADTurnUp
联系我们
抖音同名:@SodaBella @刘不绝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