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我们的“社会病理学”栏目出书了!书名就叫《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欢迎大家多多支持~

在此前的节目里,我们聊过社恐与社牛、聊过集体怀旧、聊过越来越发达的社交媒体,今天,我们想继续聊聊现代人的孤独。现代人似乎总是很矛盾,我们留恋于过去那种温情脉脉,但又特别害怕人情世故附带的麻烦;我们渴望得到陪伴,却选择成为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我们在线下和他人见面,内心则更倾向于在手机上打字聊天。

这是新的生活方式还是自我孤独的开始?孤独究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还是一种自我的放逐?在今天的节目里,作为社会学学者的孟庆延老师将和我们聊一聊,孤独何以成为现代社会规训之下的副产品。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孟庆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收听指南】

00:50 号外!“社会病理学”出书了!

02:20 现代人的孤独,是自我放弃吗?

05:05 社交礼仪是一种外部性约定

07:50 从外部性约定到人的内化机制

13:40 从身体惩罚到隐秘而日常的规训

15:20 行为的合规并不意味着观念的改变

17:20 社交距离/界限感:身体观念神圣化

19:00 行为举止有时是一种区分机制

22:18 分寸感与亲密感的社交需求悖论

23:57 孤独是现代社会规训之下的副产品

25:12 发达的互联网对自我孤独的塑造

28:15 我们是不是离真实的生活更远了?

31:10 现代人似乎越来越容易被冒犯

34:00 在理性的牢笼里,理解是稀缺品

34:55 线下活动预告(北京,07.02)

【工具箱】

01 “社会病理学”栏目出书了!书名就叫《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欢迎大家多多支持:签名本购买链接

02 《文明的进程》是德国社会学家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1897-1990)的成名之作。我们习惯把文明看成一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成财富,但在埃利亚斯看来,“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而作者推翻了这种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国家乃至社会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

03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疯癫与文明》是福柯的第一部重要的书,讨论了历史上疯狂这个概念的发展以及研究了人们如何试图治疗疯狂。在许多方面,《规训与惩罚》是《疯癫与文明》的姊妹篇。

04 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1872-1950)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主要论著有:《早期的几种分类形式:对于集体表象的研究》(1903)、《关于爱斯基摩社会季节性变化的研究》(1910)、《礼物》(1923)、《关于原始交换形式──赠予的研究》(1925)等。

05 在《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一书中,保罗·福塞尔(Paul Fussell)通过独特的视角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指出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

06 主题推荐:《自我决定的孤独:难以建立亲密感的社会》

【小助手】

由李筠、孟庆延两位学者带队的学术考察【风华:路线篇(天津-保定)】目前正在招募同行者。本次考察时间为7月26日-30日,欢迎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添加考察助理微信(eidos6719),获得具体价格和更多考察信息。

【往期回顾】

Vol.63|精神鸦片:究竟哪些东西在“毁掉下一代”?

Vol.65|算法系统:人类终将陷入自己理性的牢笼

Vol.68|全景敞视:当我们一起步入“楚门的世界”

Vol.70|城市竞争:抢人大战除了抢人,还在抢什么?

Vol.73|跟风旅游:一生有多少“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Vol.76|颜值正义:一场多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

Vol.80|制造需要:在消费主义与反消费主义之间

Vol.89|社会病理学:社会有病,我们有药吗?(番外)

Vol.92|象牙之塔:现代大学正在缓慢死亡吗?

Vol.95|老龄社会:你真的了解过你的父母吗?

Vol.108|精神危机:现代生活的意义,究竟去哪儿了?

Vol.114|集体怀旧:一场关于“过去”的浪漫想象?

Vol.117|网络戾气:短链条理性+长链条情绪

Vol.121|乡土中国:走进乡村,走出田园牧歌式的异邦

Vol.132|小妖怪的夏天:论一个配角的自我修养

Vol.136|叫好与叫座:大众媒介越发达,我们越是分母

Vol.143|进步的幻象:在卷和躺之外,重要的是走出倦怠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关注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

主播...
大观天下志
何苞旦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737886y
1年前 北京
5
不太认同这期的观点,以及两位嘉宾举例论证的方式。把现代人的孤独性的核心原因归结于社交层面的规范约束,实在是太浅了,居然还以大量餐桌礼仪来论证…成熟文明体系里,古代的餐桌礼仪和日常社交的约束性比现在不知严格多少。这个是真没说到点上啊…
麻山
1年前 浙江
5
22:23 既想要分寸感又要亲密感 不冒犯别人又不被人冒犯,又想要保持充盈的人际交往状态来去除掉自己孤零零的状态。
某戴同学
1年前 天津
7
东腔西调更新了,周末还会远吗
小森凌
1年前 江苏
8
但我宁愿孤独,也不想跟不同频的人交流
hc_hq
1年前 上海
9
23:08 破局的最好方式就是孤注一掷,要么无视所有凝视成为一个特立独行之人,要么完全融入成为规则的捍卫者。但遗憾的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充实,人们变得更难做出取舍,最终只能背负着所有的欲望与矛盾前行。
咩驼
1年前 浙江
12
32:24 享受孤独星人表示很喜欢边界感强的社会,特别不适应那种“会来事儿”的人情社会,人情是双向的,而我并不想和太多人扯上关系
Ccblue
1年前 江苏
12
28:56 还有一种现象,现实世界的朋友在朋友圈和现实是错位的,展现出完全你没见过的另一面,会让你产生一种错落感,会让你产生一种 “这人怎么这样啊” 的感觉,或者是“原来这人有这样一面啊”我会想这真是规训导致的吗,规训非常容易解释这种现象,但是我总觉得怪怪的。除人类之外的群居动物似乎也存在这种“社交惩罚”惩罚不符合规则的个体。
博多之子
1年前 广东
12
一看这标题,就知道是孟老师又来了
小岛言敢
1年前 浙江
13
34:46 15:42 07:12 05:24 1.孤独的产生—社交距离 文明的进程,礼仪的产生是基于克制人的某些动物性本能。这导致一个现实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外部性关系约定(法律,礼仪),这种关系又被逐渐内化。—外部性约定就是社交距离的产生原因。 2.行为的规训不能指向观念问题,而指向习惯。 3.沟通交往是一种本能,是你自身沉浸在社交环境中真实生活交给你的能力。这种东西不可教,技术会拉远这种关系。 马克思韦伯-理解性
黄庭杰
1年前 美国
14
基于男性视角对于“人”本能狭隘想象,本能就是暴力,粗鲁?太缺乏想象力和同理心。爱洁是所有健康生灵的共性。基于这样对本能对偏见,缺乏女性视角的观察,去讲礼仪,说文明,没有丝毫深度的夸夸其谈罢了。
Rubbby
1年前 上海
16
04:22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孟老师作为高校老师日常的环境都是高校研究教学为主(我以有限的对高校老师的认知大胆推导),那孟老师这些对社会年轻群体的洞察是怎么察觉到和总结出一种趋势的呢?
芝士粉兹
1年前 北京
22
人不能既要又要,接受时代的规律,让自己尽可能变好,就已经很好了。
大观天下志
1年前 北京
29
终于,“社会病理学”栏目出书了!书名就叫《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欢迎大家多多支持: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724759572050 如果本周日你正好在北京且有空,欢迎来参加我们的线下专场(报名方式见shownotes海报);如果你有一些心里话不知道向谁倾诉,也可以发送邮件至 ask@eidoswiki ,轻轻地告诉我们,也许我们可以和你一起面对。
好奇心奇才
1年前 天津
34
28:56 进步和便利真的退化了人类的本能,已经完全在消除“互相”的这种真实关系,还有屏幕化的生活,以视觉为主的多重信息一直在驯化我们的行为和认知,我观察的身边的朋友,一直被消费主义和扁平的审美影响的极度焦虑,“假装”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成为了普遍现象,这也是我们“累”的原因!
阿偃
1年前 广东
37
最直观的感到被冒犯,其实是总被评价,比如这个文章的字词错没有对出来,领导不会说你这里做错了还会说你是个不仔细的人,比如没有那么擅长社交和虚张声势就会被评价,那你以后应该赚不到钱,我们好像特别喜欢本质论,喜欢从一个具体的行为推广到更宏观的人格,尤其是如果总是处于一个圈子的较底层的位置,别人评价我也没有什么损失,就更容易被评价,所以即便知道要求别人保持距离,可能会导致孤独,依然觉得比被冒犯好
KyleWuhan
1年前 湖北
40
确实,现在有时候去上班,坐在办公室里,一群人可以一句话都不说。平常工作都是用企业微信沟通,然后到了饭点就各自玩各自的手机,面对面的说话都仿佛变成了一种不符合预期的意外
LK-_RHT4
1年前 上海
45
14:49 福柯提出的问题:行为合规等于道德高尚吗?我们的老祖宗针对荀子基于性恶论提出的道德观早就作出相应的批判:遵守礼,但心中无仁心 → 表面上恭敬有礼、温柔敦厚,其实是把道德规则当手段来谋取利益,也就是乡愿人格。
取名字太难了
1年前 内蒙古
49
最爱的社会病理学系列!!给我更到天荒地老!!
Ccblue
1年前 江苏
69
22:24 我体感,界限感不是孤独的核心原因,核心原因是无法寻求到同类,心理和现实的错位。
温Wendy
1年前 福建
147
所以为什么越大的城市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容易感到这种孤独,受到的规训太多了…… 太喜欢这个系列了!!感觉这期很精彩但有点短,结束得有点突然,感觉这个话题可以聊很久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