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这期节目继续跟我妈放下偏见,聊聊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


这次的聊聊多元成家,非婚生育和女性养老共居社群。


【本期话题】

05:07 家庭是跟婚姻血缘的强绑定,还是有其它的可能性

09:43 女性养老社区在未来是否可以成为“家”的一种可能

12:20 血缘关系不再是维系一段关系的纽带,共同理念才是

15:31 不婚成家是一种被迫选择,还是去积极主动创造

16:00 养老观念是不断变迁的,没有固定的“最优解”

22:27 为什么相爱容易,但是维系一段婚姻关系这么难

23:27 非婚生育就是“不完整”的家庭,对孩子成长不利

24:57 非婚生育家庭如果缺少父亲的角色,注定是一个遗憾

28:26 父亲到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39:43 如何维系多元成家的家人之间对于彼此的承诺?


【支持创作】

https://afdian.net/@qiuhousuanzhang


【互动分享】

欢迎把你的想法、感悟和问题发至:[email protected]


【加入社群】

添加wx:mollyqiuctb,备注:社群+入群原因,即可申请加入社群信息,有机会和更多小伙伴交流相关话题和参与到更多精彩活动中来。


【节目介绍】

主题曲&结尾曲: 在那個冬天的下午,我愛你 by 萬芳

其他收听平台: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小宇宙|爱发电 搜索“邱后算账”

邱雨薇:CouragetoBecome创始人|关系咨询|媒体人

邱后算账:从对话中去探索爱与关系的不同可能性

公众号:CouragetoBecome

微博:邱雨薇Molly

主播...
邱雨薇Molly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juri_chan
1年前 美国
0
36:09 听到现在觉得最辩不明的一点是:一直听老一辈说“父亲的重要” 但是没有任何实际的细节来佐证 所谓的“男性气质”“阳刚”“家庭的完整”到底可以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母亲”这个身份的敏感 无法和女儿直接的用自身生活中的案例来讨论
茧栗
1年前 四川
0
人类有两个最基础的本能: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生存与繁衍。这位阿姨坚持要女儿生孩子是出于人类本能。看着很多人前赴后继进入母职,我却并不想将一个含有自己基因材料的生物带到这个世界上。我的父亲在我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负面消极的,他也没有太参与我的童年养育或爱,仅有的共处时光更多的是肢体暴力、语言辱骂……我一直觉得没有这个父亲的存在,可能我的身心发展会更为健康。
请叫我小威哥
10个月前 美国
0
10:41 纽带成为稳固纽带,血缘,夫妻,相对朋友,关系更紧密吧。如果是相同理念形成的,我觉得可以加个合同的约束更稳定些吧。 有共识的协议,中间有问题了可以及时解散
咔咔x
1年前 广东
0
说得挺好的,人格特质不是某一性别的专属,去强调这种分化、觉得必须有什么才算完整的这种想法才是证明了自己思想上的匮乏
粤北
1年前 美国
0
多元成家这个东西它确实是非常新的,按照父母的观念这个东西不先执行个几代人是不敢自己跳进去的。这种想法也有一部分道理,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自身并不是多元成家环境里成长出来的,所以这套全新的家庭观和伦理观是有强烈的外来理论植入色彩的,它不是一个经验性自发产生的东西。所以第一代试水的人总是挣扎,第二代人还会别别扭扭,等到第三代人眼里才会达到很高的内化水平认为多元成家简直是自古以来的。
jchen_FX2k
1年前 加拿大
0
主播想法太幼稚了
流光溢彩的幻影
1年前 北京
1
其实不管什么形式的家庭组合遇到的问题基本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形式的改变就解决了问题。上野千鹤子书中,在日本做过的老年人的社会调查,结论是最具幸福感的是独自一人生活的人,我觉得在中国也是一样,一个人年龄越大越不容易和别人一起生活,一起吃饭、玩耍和一起生活不是一个概念,异性、同性都一样,人越多,散的越快。
LittleFishBi
1年前 美国
1
48:16 可能在父亲那里学到唯一一点是以后不要找这样的伴侣😂
momo_e3xz
1年前 美国
1
笑死😆 那么多丧偶式育儿的,爸爸真的可有可无😅
钨铷锌
1年前 湖北
1
08:33 想到了日剧《最后的朋友》的结局,是非常理想化的,二女一男扶养一个孩子,孩子爹死了,反正爹不重要。
会光合的羊
1年前 江苏
1
片尾好好听,嚯嚯
一巴掌呼死七个
1年前 湖北
1
41:14 别人的关系经营的好不见得咱就能经营好,当下好不代表明天遇到问题也一定能解决,婚姻毕竟千百年来都提供给所有人一个稳定的解决模式。所以凭空给父母安利是得不到答案的,他们是过来人。只有你身体力行去做了,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能力和决心的时候,父母才会做出判断,支持或者不支持。
载阳
1年前 云南
4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48aca76eedbb7b5edc121e8 妈妈自身的成长其实就说明有没有父亲这个角色无关紧要,但对下一代、下下一代成长忧虑还是担心父亲角色的缺失。主播同样认同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亲这个角色,可以试着听一听沈老师这一期的播客。
黑糖啵啵牛乳茶
1年前 广西
5
26:57 就算有没有爸,家庭环境和周遭也可以让人自卑。主要看家庭成长给予的爱够不够。很多异性恋家庭里,父亲也没用起到任何支撑家庭的作用。感觉传统人就是,只要男的不把女的打死,就还能成家
Yolanda_xi_0429
1年前 上海
5
44:08 真的和我妈妈一样,不能说不找,但在寻找的路上就可以
-eucalyptus
1年前 四川
7
感觉妈妈对男性的看法还是很乐观,认为努力寻找就能找到好男人。但是新一代在对各类社会新闻及身边人的观察后得出的经验是:好男人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是眼前的胡萝卜,相反的是,坏男人到处都是。并且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女性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怀孕导致事业停滞、家暴等),这也是新时代女性恐惧婚姻的重要原因
摩尔根的果蝇
1年前 福建
8
“父亲的角色”不一定需要生理父亲扮演,但一定要有人扮演“父亲的角色”。这个角色是为了让孩子在小时候能够敬畏、遵从权威/大他者,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明白权威就是个不讲道理的东西,在心智成熟后能够学会与权威相处。说白了,“父亲的角色”就是要去扮演“失败的/不讲理的权威”这个东西,让孩子对权威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然那种“纯粹的自由”会让孩子没有教养、甚至毁掉自己。在这种意义上,雨薇的父亲也许算是一个成功的“失败的权威”。之所以这个角色适合男性扮演,是因为男性与权威更亲近,女性天生就更接近权威的质疑者,但总之生理性别并不是这个角色的决定性因素。
16万吨
1年前 北京
17
有没有人觉得,没有父亲会更心理健康。有没有人,正因为有父亲才心理不健康。
路路路0823
1年前 美国
17
这期停下来让我更深入明白了一个问题 父母那代人是真的深深相信不离婚 传统的婚姻就是对孩子好 而不是婚姻中实实在在的两个人真实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样子 确实每个人都是被ta所深信的信念限制的宇宙 眼界知识越宽 宇宙越充满无限可能 而所有的善和美都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旧脚本爱情婚姻没有错 就是所处时代的产物 适合适配那个时代 而稳定也是那个世代家庭成员最大的期待 而新的多元成家就是时下这个世代所产生的更适合的关系 没有所谓完美的最好的 最好的就是最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 没有乌托邦 适合的才能带来滋养
16万吨
1年前 北京
24
谨慎传统吧,“传统”家庭里的“温暖”,大都是靠女性单方面的自我牺牲和妥协实现的。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