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这期请来了我的办公室对桌,人大新闻学院的张伊妍。我们身上有2个共同点,都是研究传播学的,还都追星。于是节目中发生了这样的对话:

“吼?对我们有所隐瞒,不知道你的小号是什么。” (八卦脸)

“就别问了。” (生无可恋脸)

在“学者”与“粉丝”两个身份之间切换观察,我们发现打榜、做数据、甚至在抖音“推销”自己的偶像,这背后是一场无声的较量——用户在不断地和平台、和算法拔河,而且彼此心照不宣。

那么,普通用户对“算法”的印象,微博、抖音等平台对“算法”的运用,与“算法”自身的性质,它们是否一致呢?当我们说算法带火了一个人时,这个人为何能成为“算选之子”?每个人都爱用的“信息茧房”概念,到底该怎么理解?

我们从学科的角度轻松地聊了一聊,希望你会喜欢。

【本期主播】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张伊妍,波士顿大学新媒体研究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shownotes】

02:04 追男团和大学老师的身份会割裂吗?

03:56 “董老师,您是有粉藉的人”

06:56 给爱豆打榜的一二事

11:39 粉丝群里流传的算法“流言”

20:39 万金油概念“信息茧房”,到底该怎么理解?

24:49 怎么把“信息茧房”变成一件好事?

31:53 算法背后,还是“人”的事

34:30 算法如乐高

36:01 创作者和算法斗智?国内外的不同

40:02 算法对内容的塑造

43:30 以郭有才为例,一个人是怎么“火”的?

49:00 “追星女勇闯抖音”

51:51 不同平台里用户不同的关注点

56:11 社群分化,会让我们这个社会缺少共识吗?

65:46 彩蛋

【背景音乐】

Em Beihold - Numb Little Bug

岩田恭明 - 馬宿

|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

编辑/小杨,音频剪辑/译丹

《董晨宇·我有一个朋友》是董晨宇×三联中读独家合作的原创播客,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豆瓣

兄弟播客:

Talk三联 | 中场时间 |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关于三联中读:

App / 三联中读 | 官网 /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公众号 / 三联中读 | 微博 / @三联中读 | 小红书 / 三联中读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三联中读
董晨宇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j_x1Xs
9个月前 上海
0
说的都是明面上的东西 灰色地带不讨论
铁啊酱啊
3个月前 上海
0
bgm 好评
捉妖z
5个月前 上海
0
听专业传播研究人员的讨论总能打开一些新的视角,对不同平台的理解也会更深一些,喜欢。 现在确实感觉不同平台之间的搬运越来越广泛,比如微博其实全都是抖音或者小红书的搬运,某个平台的用户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几乎全网的信息,不过确实会被困在自己所关注的这些话题之内。 还有一个观察是平台不仅会推送喜欢的的,也会推送不喜欢的或者说是只要是令人注意的,都会推,但可能因为我用微博比较多所以微博是这样吧,不仅是内容,就是评论区也是这样,对评论区的显示顺序规则很迷惑🥲,感觉就是越不喜欢、拉黑反而显示的越多🤔 ,是因为可以引战增加评论数量吗,很迷。 创作者运营原来是中国特有,感觉相对于创作者来说,平台在运营中感受到的安全感应该比创作者更多😂,他们对于活动的参与率或者说创作者的内容的需求应该更大。 节目中有提到电商,老师考虑一下出一期电商主题的节目吗,很好奇🥺
HD11426b
6个月前 日本
0
请问哪里能读到张老师这篇论文?
卡卡星
9个月前 福建
1
52:25 曾毅姐哈哈哈哈哈
坡咔曼
9个月前 浙江
1
03:22 83年的,高中就是王心凌男孩,那时候是真的甜
looNinj_
9个月前 上海
1
董老师开头两句话,让人很想打问号❓ 1⃣️“讲的不是什么很高深的问题” 什么是高深?高深等于有价值吗?研究问题一定要高深吗? 2⃣️“这事也能研究?” 什么不能研究?还是由于刻板印象,觉得娱乐行为没有研究的必要性。
来碗小米粥
8个月前 江苏
2
学生时期只愿意用B站,工作几年以后,抖音、小红书也都用起来了。 老实说,小红书更让我停不下来。推的内容都比较糖水,评论区氛围也友好,猎奇、负面、阴暗的帖子很少,刷的时候心情都不错。 喜欢在抖音上看地区差异的视频。山东车牌歌、山西午睡、散装江苏等等… B站看长视频的舒适度、弹幕氛围,暂无替代。有时候在小红书刷到博主更新,会特意回B站看完。 但是,小红书、抖音,我都设置了访问时限,每天不超过1小时。B站的推送不是瀑布流,需要在视频和视频间,手动跳转,等自己不知道看啥的时候,自然就停下来了。所以,目前B站没设置时限。
541别回头
9个月前 安徽
2
47:29 他到底在说谁啊有人告诉我吗哈哈哈哈哈
rs_m
9个月前 广东
2
我也是外面读书的时候开始追某团,感觉自己才把那些日子熬下来了。(可是小红书真的好难用,无论是界面设计还是po东西的操作,体验感真的好差啊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火…
ShallweHwang
9个月前 天津
2
来啦!
HD829581n
8个月前 河南
3
但是这个女嘉宾怎么这么爱搞歧视啊,看个小红书都能看出优越感了——来自一位多平台用户
MTTBK
9个月前 湖北
3
听完了全集,越听越不舒服(主要是男主播),身为学院派精英,感受不到对平台和算法的反思和批判,只有全面拥抱的为了写论文和当网红的目的,还有对自己精英身份的某种洋洋得意,就和人文学科的精神挺背道而驰的
乱想闪闪
9个月前 河南
3
40:28食贫道的付费用户对长视频的质量非常满意,尤其是《迦南孤儿》和《何以当归》。
小神仙大麦茶
9个月前 未知
4
27:44 我测试过 用常用的号和不常用的号 关注同一批节目或者同一批博主 直观的感觉是常用的号用起来比较舒服 有感情了~~ 不常用的号用起来 总觉得缺点什么 不舒服(可能大脑中对常用的号已经养成一个预设了吧~~
鳗鱼爱好者
9个月前 澳大利亚
4
这期真的很有启发,不知道老师们以后会不会继续聊algorithmic literacy?
ShallweHwang
9个月前 天津
4
13:33 流言不是假的,是非官方的
BrightLin
9个月前 河南
7
shownotes是不是多打了一个字
小神仙大麦茶
9个月前 未知
22
22:43 “选择呆在怎么样的信息茧房是媒介素养的体现”
停泊的QQ星
9个月前 浙江
29
老师们对于小红书是一个未知宇宙的比喻真的很有意思,我最开始也抱有都是美妆广告的刻板印象,但是现在发现小红书在任何领域的攻略技巧上都太好用了,通俗易懂,回复活跃度也很高。 但我觉得小红书的算法推荐有时候也会让我感到疲态,有种“我已经被算透了”的感觉,我感兴趣的圈子趣事、奇怪的八卦、搞笑图片,刷完明明一无所获,但还是觉得很有意思。 比如宝妈和童模,明明已经知道点进去会看到什么内容,看到什么回复,还是让人乐此不疲。但是我刷抖音很难连续超过一个小时,感觉人性的弱点已经被手拿把掐了。😵或许是因为我更喜欢从🍠用户视角出发的抖机灵和毒舌。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