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0分钟
播放:
4,434
发布:
1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卖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卖书,大家都活不了。”


近年,在大环境的不景气和电商的低价冲击下,实体书店的处境正越发艰难。然而,“书店不死”,在一波波的独立书店倒闭潮里,新的书店又在不断开出来。开一家书店,仍然有着它莫名的吸引力。书店人们正探索着以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努力活下去。卖文创咖啡、转战线上、活用社交平台、举办活动与展陈——然而光靠卖书,独立书店已经无法活下去了吗?


近期,我们迎来了一位真正的书店人,诚与真书店的老王。2021年,他经营了11年的百草园书店闭店,《百草园》纪录片一时在朋友圈刷屏;去年7月,他又回到书店江湖,在武汉昙华林开出了诚与真书店。如今,诚与真书店是西南片区最知名最活跃的独立书店之一,也许是少数能靠卖书活下去的独立书店。今年,还获得了第八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2022年度新声”。


诚与真书店的特别还在于,主理人老王与出版界、出版品牌、出版人们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活跃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常分享书店发生的各种故事,主打一个“真诚”;他用自己书店平台为一些小众的新书做首发,一周内便能卖出几百本。


从生产内容到传递内容,出版业和实体书店本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我们也十分关心实体书店的处境。本期节目,主播希颖第一次邀请到书店人做客有关紧要。不仅是从业者,也是行业观察者——作为老书店人,老王的经验给独立书店行业什么样的启示?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独立书店真的能靠卖书活下去吗?独立书店和出版品牌可以产生怎样的互动,又有哪些实践经验可以分享?当书业同行,也许我们的声音可以更加响亮。


嘉宾简介:


老王 诚与真书店主理人(微博@ 诚与真老王 小红书@ 胖胖与地瓜)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2:32 2010年独立书店的倒闭潮中,百草园是怎么开起来的?


08:25 书已经变成了难卖的物件


11:07 老书店人说:独立书店真正的价值是?


14:18 当读者迭代:“诚与真的这一批读者跟原来百草园的读者完全不是一批人了”


18:40 文创的消费群体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


20:43 独立书店的多样生存方式:除了卖书,还卖咖啡、酒和饭?


22:24 独立书店与出版品牌互动的可能性:如何加强读者对品牌的认知?


26:00 当编辑突然在书店闪现:“你看这个人就是这本书的编辑!”


29:10  在朋友圈晒营业额,是希望诚与真可以成为一个行业样本


33:31“出版是生产内容,书店是传递内容,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37:26 【复盘】短时间内获4万+赞的小红书笔记这样来


39:45  社交平台心得:真诚才是必杀技!


45:50 【知识点】推出图书盲盒、半盲盒,独立书店原来是这样的考量


49:51  对出版社的建议:过度追求码洋,可能使我们背离初衷


55:25 【划重点】上半年不景气,独立书店和出版品牌该怎么办?


61:55  读了《做书这件事》,老王说诚与真书店也要做自己的书


63:48 出版业和书店应该是休戚与共的


本期提到的书店:


百草园书店


诚与真书店


刀锋书酒馆


本期提到的书:


《孤独的义务》[韩]尹成姬


《私享录:四十年来书业》刘柠


《说时迟》谈骁


《雪落香杉树》[美]戴维·伽特森/大卫·古特森


《卡夫卡短篇小说全集》[奥]弗兰茨·卡夫卡


《社会性自我》[英]伊恩·伯基特


《尼采与哲学》[法]吉尔·德勒兹


《我要它们活下去:熊本市流浪动物零扑杀十年奋斗纪实》[日]片野由佳


《电影的节奏是心跳:罗贝尔·布列松谈话录》[法]米莲娜·布列松(编)


《大卫·鲍伊访谈录》[英]肖恩·伊根(编)


《做书这件事》[日]稻泉连


《书店不死》[日]石桥毅史


本期提到的出版社、出版品牌、编辑:


杨全强


新行思


周昀


惊奇


黄建树


拜德雅


上河文化


单读


铸刻文化


艺文志


鹿书


全本书店


周丽华


相关链接:


纪录片《百草园》


在开诚与真前,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不停为书店行业发声


409天的等待,开书店的老王,又回来了


本期还将在评论区抽2位幸运的朋友,送上明室的《做书这件事》1本~快来互动吧!别忘了点亮shownotes页面的小心心哦!


+++++++


出 品:明室Lucida


本期策划:陈希颖


本期编辑:巧克力&花丸


本期剪辑:水母


封面插画:常箩


视觉设计:山川


片尾曲:It's 4 Am I'm Lying Here And Thinking About You...-WAV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倒立小狗
1年前 广西
14
看了老王对现在出版行业自身的问题以及对实体书店的态度、目前书店行业困境、书店行业寻求生存的商业模式的结合,以及诚与真选择主动与出版社增加线下互动的看法和做法,敏锐地观察和分析着当下图书行业的现状。老王愿意主动去打破出版行业与书店间的隔阂,这也能让同行看到更多实体书店的希望。还有诚与真一直有五折的优惠价,做到了和线上一样的价格,大家不用等快递就可以买到和网上一样的优惠价,既是方便了读者,一方面也增加了实体店的人气和销量,让大家更愿意走进实体书店里买书,看到实体书店正在慢慢变好。读者可以和老王互相交流对于喜欢的书、作者的看法,也可以了解到出版业的一些故事。这是比单纯卖书更大的意义所在。正如诚与真推崇的守护内心的理想主义。这样一来,增强了书店与读者之间、编辑和出版社以及实体书店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这对整个编辑行业、出版行业、书店都是一种持续的正向的影响。能够推动行业间的发展,也能鼓励编辑们做出更多更好的书籍,让出版行业看到实体书店未来的无限潜力。
周左中右
1年前 江苏
8
大学的时候学书籍设计,然后看了巨多关于书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盯书机》《书迷》,每每都能看到落泪。现在研究生依旧选了出版文化研究,希望书业继续活下去!当然我还有一些纸质书原教旨主义,只看纸质书,又偏爱小开本,之前就很喜欢日本的读书氛围,口袋书上哪都能看。当然啦,大部头书也依旧满满的实感!书店那确实是必不可少要活下去的!
HD975837z
1年前 湖北
7
老王的店去了很多次,感受很深的是,很多书店老板总有一种书生气,要和一般的商业模式say no,但老外主动拥抱了这些,他积极探索了书店在这种资本浪潮下新的生存模式,只有把书卖出去,才能有之后的路
HelloFiona
1年前 浙江
6
很触动,老王给人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感觉。听的过程也是忍不住记录了一些笔记,分享过来: 收听笔记(via 老王的观点): - 选书原则:不完全参考市场数据,个人喜好比例会更高(e.g. 喜欢某个出版社/作者/译者等等,甚至只是想为某个书做推广) - 文创的消费群体对价格反而没有那么敏感(不会去网上货比三家),因为文创是书店独一无二的内容,所以做文创/周边目前是利润率比书高 - 目前自主设计的文创/周边内容都不会离阅读太远,而是围绕着阅读走 - 书店应该把卖书作为第一业务,其他业务是辅助业务 - 书店提供的是一个场所,对各种各样的读者都应该包容,只要不出格的都可以,而不应该是「禁止xxxxx」 - 出版是生产内容,书店是传递内容,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 出版方担心跟独立书店合作的原因:担心跑路 —— 出版社和书店应该是休戚与共的! “一些出版机构天天压榨编辑、压榨译者、压榨作者,压榨实体书店,然后讨好电商和主播,或许他们短时间内挣到了钱,但这是一个有益于书业长远发展的做法吗?但凡有点良知和行业意识,我相信他都不会这么做。” - 书店要有出版行业的担当,跟自己非常认可的品牌(esp小众品牌合作)增加线下互动,把好的内容传播出去 - 读书定价的问题是关键问题 / 价格机制:书店无法掌握选题和价格主导权,只能通过店面装修、复合经营等形式提升商业价值。未来实体书店的出路在哪?书店一定要具备出版能力和出版功能。 - 主流读者永远都是年轻人,如何做出年轻人喜欢的内容是需要去考虑的。对于老读者而言,轻文艺的东西已经无法打动他们了,要更关注现实主义内容。 - 书店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也是丰富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公共生活的一种方式
蘅芜真菌
1年前 江苏
5
1:06:55 备考出版的间隙去无锡的水塔书店实习了一个月,见证了其与磨铁读诗会联合发起的布考斯基展的从无到有。全国30座城市39家独立书店的联合布展的长名单,梦幻联动起译者里所与乐手仁科对于布考斯基的线上对谈会,这些事情都是独立书店能做起来的事,拼贴诗,放映会,读诗会联合精酿啤酒,带动起一大批连布考斯基是哪国人都不知道的年轻人走进书店,购买书籍,或许这种新模式是当下小体量的独立书店能做的大能量的事,小而美,注重格调! 8月初,读库第一家线下店在无锡开业,当我走进去,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书都是开封好的,包括那些码洋三四百的“御宅学”和“漫编室”,专门设置给小朋友的读小库空间也被满满的四面书架围起,我不得不感慨这才是书的天堂。 最后,的确很想得到《做书这件事》(倘若编辑能签个名就更好了,会更有意义!)因为真的很想去做书!这件事才是最大的意义!
有关紧要
1年前 上海
5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们积极互动!我们将在下次更新前抽2位幸运听众,送上由明室出品的《做书这件事》一本! 如果大家喜欢本期节目,期待您点亮本集小心心❤️,标记喜欢的单集~ 如果大家对本节目有任何建议、感想,或想要合作,欢迎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卡梅莉亚
1年前 湖北
4
来听老王,在武汉生活的我没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光顾诚与真,已经把那里当成了慰藉我心灵的一个地方,里面的世界,只有书围绕,开心不开心时都会去转上一个小时挑个几本带回,武汉近些年也有很多书店陆续关店,希望诚与真能够一直在
Hooliday
1年前 浙江
4
好久不见啦小室~关于买书读书,我大概见证了中国图书市场的变化吧,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书店原价买书,当然那时候价格也不贵,定价在20左右的大部分书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初中之前还不会淘宝,只在新华书店原价买书,身边的同学们也都是在线下买书。后来淘宝京东崛起,我也进入了高中和大学,买书频率和数量都大大提升,当然书的定价也提高了很多。现在定价在30元以下的图书应该已经没有了。京东当当的活动让我每次都需要借室友的账号来购买,最夸张的时候一次用6个账号。大概一年可以买到1000本书左右,那时候年阅读量也在200-300本(大学生时间很多别管🤣)。上大学的时候也会去书店看书,参与一些书店的活动,但在书店购书的频率就大大降低啦,因为网络折扣对我来说实在是有些令人心动。那时候的我大概就是出版社最不待见的一类读者,在网上进行凑单,低价买书🥺。如今已经离开校园三年了,虽然中间有很多优秀的出版品牌出现(比如明室哈哈哈),但是买书对我来说“有点儿感到疲惫”,可能是之前买多了。大促活动也变得懒的参加了,反而转向线下书店购书,偶尔买上几本感兴趣的,发现书店的活动也越来越多,这一点我感到开心🥳。但总之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出版行业啦~
一哂
1年前 湖北
4
45:30 在诚与真买了我要它们活下去,进门就被吸引了,强推!
小叶啊
1年前 湖北
2
说实话现在新书的价格真的太贵了
Autosave
1年前 未知
2
刚刚去过武汉昙华林的诚与真书店,氛围真的好,书也选的好。目前全场五折。感觉书难卖的原因可能不在于价格,而是对读者的阅读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向日葵不会来月亮算命
1年前 广东
2
每次去到一个城市都会去逛一个地方的书店,遇到一些地方独立书店很多,总会心生羡慕,在空闲无聊的时候能有书店可以走走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不过,一般都是去店里买一杯咖啡支持,买实体书的次数比较少,听到老王说很多书店还是把卖书作为主要工作的时候有一点点不好意思。以后多多支持!
用户3152024798
1年前 美国
2
随机点开的一期,感觉还蛮有意思的,下次去武汉的时候准备打卡看看
廿氨镁
1年前 广东
2
14:01 现在买书真的很纠结,在书店书展上想买的书,一看网络有着五折的折扣,有的甚至能到四折三折,结果就是每去一次书店待买书单就会加长,能入手的书基本上是和网络没有太大差价的。也很想支持独立书店,可惜钱包不是哆啦A梦的口袋可以无限掏出东西来,逛书店逐渐转向淘二手书,除了买回文字外好像也买下了别人的时光。
野狐馋
1年前 福建
2
独立书店和独立出版品牌都是我心头好,你们的选题总是特别吸引我~ 去年夏天在武汉玩,误打误撞走进昙华林的诚与真,当时还处于正式开业前的整理阶段,但已经可以进店了,第一感觉就是陈列方式独特,很中意。也不知道这是当地老牌书店,感觉在整理书架的老板很年轻,现在回想起来就是本期节目的嘉宾了吧!两位对谈者对行业现状的思考冷静又真诚。
八戒他表妹
1年前 浙江
2
月初去武汉玩儿的时候 特意跑去诚与真书店 转悠了好几圈 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书耶✌🏻️真的好开心😁 书店的书我是可以接受拆封后的 只要不是特别脏乱差 我私心觉得在书店挑的书更有分量和意义 在书店挑挑拣拣的过程也是治愈自己的过程
黑洞打洞
1年前 湖北
1
01:04 武汉啥时候变西南片区了,开头就口误还是尽量避免一下。
刘不能Kant
1年前 北京
1
阅读困境:不在定价,买过几次都知道半价买书了,而是 1 互联网更能侵占人们的注意力,游戏短视频占据更多人的时间;2 面对海量图书,良莠不齐,如何将最合适的书推到读者面前手段不多; 3 原创太少,国外经典虽然营养成分不低,不一定就适合我们吸收; 4 市场经济独大,整个社会忽视文化环境建设,zf的项目都沦为评奖、拿补助,目光短浅、不具可持续性。独立书店的生存之道:以书为媒介的社会交流场所?
Charon_VyqV
1年前 山西
1
哇梦幻联动!!!
逍遥醉梦仙THEATRE
1年前 北京
1
00:26 图书行业只有在每次遭遇磨难的时候,才会大量刷屏,被报道。确实是这样啊😂
rexx
1年前 湖北
1
1:02:29 还是之前在华中师大的百草园书店氛围好,小宋CD店在它背后,众多大学老师、文艺青年在那儿流连忘返。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