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承转合: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初学可以将四联和起承转合一一对应,但不一定一一对应)
起:“点题字缓急畜泄之异,皆从题之真际涵泳得之。先点必后做,后点必先做;先点以开下,后点以结上。”刘熙载《艺概》当中说得更清楚:
“起手贵突兀”“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晬语》
承:“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诗法家数》
转:“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诗法家数》
合:“欲如高山放石,一去不回。”《金针诗格》
“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杨万里
“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法家数》
“篇终接混茫”(杜甫《寄岑参诗》)
“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词意俱尽,如临水送将归是也;意尽词不尽,如抟扶摇是已,词尽意不尽,剡溪归棹是已;词意俱不尽,温伯子雪是已也。所谓词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词穷理尽者也。所谓意尽词不尽者,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至如词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词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白石道人诗说》
以景结情举例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起),总是关山旧别情(承)。撩乱边愁听不尽(转),高高秋月照长城(合——以景结)。
更多举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忽传剑外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起)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承)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承)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承)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起)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转)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合)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起)名成八阵图。(承)江流石不转,(转)遗恨失吞吴。(合)
2、文无定式——其他章法举例:
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的“盛 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并列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时间二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空间二分: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时空交错: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转折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混合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并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果)
。。。等等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