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42分钟
播放:
110
发布:
2年前
简介...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聚焦“摆脱焦虑”与“设立目标”。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和春季是制定目标计划的好时机。对于打工人来说,目标管理并不陌生,日报、周报、月报……时刻提醒着我们未完成的事项。目标是我们在一定时期内计划达成的具体成果,它指向未来。你会定新年目标吗?设立目标是好还是坏?如何面对目标没实现的挫败感?隐藏在目标背后的情感诉求是什么?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和你一起聊聊【目标】,助你找到自己松弛的力量。
🔎内容剧透
- 1. 我们设立新年目标的动机是什么?
- 2. 设定目标的意义是什么?设立目标有何效果?
- 3. 拒绝目标和积极设定目标,如何找到平衡点?
- 4. 隐藏在目标背后的真实诉求是什么?
- 5. 未来取向or专注当下取向,如何获得更多的“锚定感”?
- 6. 关注具体的生活,是否可以对抗目标遥不可及的恐慌?
📚知识拓展
- 心理学中的未来取向:未来取向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也代表了个体对未来的思考与规划的过程。未来取向的动机-认知-行为观认为,动机会帮助个体寻找未来的需要,诱导个体形成对未来的认知表征,并且促进最后的行动。
- 目标设立的局限性:人类大脑的初始设置是为了适应生存状态而非感受幸福,这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倾向被焦虑的时刻困扰,而不是为快乐的瞬间庆祝,也同时证明:我们宁可花精力制定可能永远不会实现的目标,而不愿沉浸和品味当下的美好。因为你不需要新年计划让你的生活更好,它在每一个当下已经是完整和完美的。
当我们无法完成目标时,因为大脑具有消极倾向(negativity-bias),故更倾向于自我怀疑和否定,却很少怀疑目标本身是否可行,以及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科学家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还证实:目标达成带来的快乐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人们则需要制定和达成下一个目标,从而刺激多巴胺分泌,获得快感。
- 目标与当下的平衡:《原子习惯》的作者提出:忘记结果和目标,专注在能够实现目标的整个运转系统上,花精力去设计和迭代这个系统。也就是说,把通往你想要生活的步骤打磨成日复一日的习惯。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有_Y96l
5个月前
广东
1
25:26 无线游戏和有限游戏的体验

有_Y96l
5个月前
未知
1
设立目标有毒,像一团火,很烧让人欲摆不能

有_Y96l
5个月前
广东
1
构建身份认同(新的身份需要新的证明)1.决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2.用小赢想自己证明

有_Y96l
5个月前
广东
0
00:00:02 设立目标引发的两种不同心态探讨
播客主持人美羊羊和江江就设立目标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江江习惯于为生活设定各种目标,认为这能帮助分解任务、增强动力。而美羊羊则是无目标主义者,觉得设定目标会带来焦虑和压力。两人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目标设定的利弊 - 目标可以提供明确方向,但也可能导致过度关注结果而无法专注当下,且目标达成后的快乐往往难以持久。

有_Y96l
5个月前
广东
0
00:12:57 目标设定的双面性与心理需求
讨论围绕目标设定的利弊展开。一方面,目标设定能带来成就感和认同感,特别对青少年有积极引导作用。例如高中阶段为考上理想大学而努力。但另一方面,过分关注目标可能导致焦虑和空虚感,如高考倒计时带来的压力。嘉宾分享了考证被取消的经历,建议关注目标背后的情感诉求,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将目标转化为身份认同和习惯养成,让追求变得更有意义和持续性。

有_Y96l
5个月前
广东
0
00:26:04 如何平衡播客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主播分享了在做播客过程中对目标设定的困扰。过高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容易带来挫败感和自我怀疑,特别是在看到其他播客随意聊天都能获得好效果时。建议将硬性目标转化为柔性希望,比如不要给自己设定具体的收听量指标,而是希望能为听众带来价值。同时要更关注当下,专注于每一期内容的制作和改进,而不是过分关注遥远的目标。

有_Y96l
5个月前
广东
0
00:39:03 专注当下的挑战与实践方法
从社会学和物理学角度分析,时间是人类建构的概念,当下难以被界定。心理学提供了一些方法如正念、冥想和瑜伽来帮助人们锚定当下。实践中,最简单的方法是专注于单一事务,比如专心听播客或专心吃饭,避免同时进行多项任务。要真正感知和体验当下需要持续练习,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但值得探索的过程。

有_Y96l
5个月前
广东
0
小宇宙生成节目简介:本期节目聚焦“摆脱焦虑”与“设立目标”。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和春季是制定目标计划的好时机。对于打工人来说,目标管理并不陌生,日报、周报、月报……时刻提醒着我们未完成的事项。目标是我们在一定时期内计划达成的具体成果,它指向未来。你会定新年目标吗?设立目标是好还是坏?如何面对目标没实现的挫败感?隐藏在目标背后的情感诉求是什么?这一期,江江和美羊羊和你一起聊聊【目标】,助你找到自己松弛的力量。
🔎内容剧透
1. 我们设立新年目标的动机是什么?
2. 设定目标的意义是什么?设立目标有何效果?
3. 拒绝目标和积极设定目标,如何找到平衡点?
4. 隐藏在目标背后的真实诉求是什么?
5. 未来取向or专注当下取向,如何获得更多的“锚定感”?
6. 关注具体的生活,是否可以对抗目标遥不可及的恐慌?
📚知识拓展
心理学中的未来取向:未来取向是指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偏好未来的方向,也代表了个体对未来的思考与规划的过程。未来取向的动机-认知-行为观认为,动机会帮助个体寻找未来的需要,诱导个体形成对未来的认知表征,并且促进最后的行动。
目标设立的局限性:人类大脑的初始设置是为了适应生存状态而非感受幸福,这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倾向被焦虑的时刻困扰,而不是为快乐的瞬间庆祝,也同时证明:我们宁可花精力制定可能永远不会实现的目标,而不愿沉浸和品味当下的美好。因为你不需要新年计划让你的生活更好,它在每一个当下已经是完整和完美的。
当我们无法完成目标时,因为大脑具有消极倾向(negativity-bias),故更倾向于自我怀疑和否定,却很少怀疑目标本身是否可行,以及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科学家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还证实:目标达成带来的快乐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人们则需要制定和达成下一个目标,从而刺激多巴胺分泌,获得快感。
目标与当下的平衡:《原子习惯》的作者提出:忘记结果和目标,专注在能够实现目标的整个运转系统上,花精力去设计和迭代这个系统。也就是说,把通往你想要生活的步骤打磨成日复一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