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42分钟
播放:
476
发布:
2年前
简介...
🎙本期提要
本期节目是“女性主义系列”之网暴。近日,杭州“粉色头发”女孩郑灵华去世的新闻刺痛了大家的心,因将自己染着粉发、带着硕士录取通知书去看望病床上的爷爷的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遭遇了网络污言秽语的攻击,不久前抑郁而终。小郑的悲剧并不是个例,前几天北大宿舍与上野千鹤子的对谈在引发网友关注的同时,对谈人也是自媒体博主的全嘻嘻也遭到了网友某种程度的“扒历史”,并批评她们肤浅且不专业,辱没了女性主义和北大。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出现在新闻中,从明星马思纯、papi酱、崔雪莉到普通素人都遭遇过不同程度网暴,女性似乎更容易遭受到网络暴力。
你在生活中经历过网络暴力吗?为什么网络暴力的杀伤力这么大?女性为什么总是网络暴力的最大受害者?面对网络暴力频发的大环境,我们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这一期一期江江和美羊羊聚焦【女性与网暴】从心理学和女性主义的角度探索如何对抗网络暴力。
🔎内容剧透
- 1. 北大毕业生全嘻嘻采访上野老师的后续事件是网络暴力吗?
- 2. 网络暴力该如何定义?施暴者的心是什么?
- 3.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掉入网暴施暴者的陷阱?
- 4. 为什么网络暴力的伤害持续性那么强,不断有人抑郁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
- 5. 网络暴力伤害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 6. 女性该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知识拓展
- 网络暴力: 个体或群体做出某些线上行为,对其他个体或群体的福祉构成攻击,导致他人在身体、心理或情绪等各方面受到伤害。谩骂侮辱和人身攻击等都会在网络媒介上留下“数字痕迹”,看似是无足轻重的文字,但却能在不经意间重击受害者的灵魂深处。特征:含有负面反馈且带有恶意攻击性,含有言过其实的“批评”:出于操纵、控制、贬低的目的,PUA性质。
- 网暴者的心理解读: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网暴是一种乌合之众的行为;从社区的角度来看,网络平台本质上是一个虚拟社区,人性的丑恶被释放出来。
- 网暴产生伤害的三个阶段:(建议大家感觉很严重及时就医)阶段1:当下,站在风暴的中心,出现应激反应,因为羞辱和攻击感到愤怒和受伤,想要反驳,想要立刻删除这条动态。阶段2:内化外在评价,我可能真的很差劲。出现极度的低自尊,引发自我伤害、焦虑和生活满意度下降的风险。这种影响并不会随着物理上的断网或者逃避接触而消失。阶段3:几个月后,生活仿佛恢复了平静,但相似的场景不断再现。变得的敏感,对消极意义高度警觉和隐隐的恐惧,不相信正面而相信负面评价,大脑会反复回到那天发生的场景,身体僵硬,紧绷。
- 女性应对网暴tips:识别标签化信息、判断负面反馈,不用“照单全收”,而要思考、辨别、冷静地做出深思熟虑后的回应,接受善意批评,自我宣泄(理性回应、找朋友倾诉),做一个有攻击性的人(girl power)。
- 女性主义书籍推荐:《第二性》、《从零开始女性主义》、《看不见的女性》。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佩特洛娃
2年前
浙江
2
很有深度的且女性关怀度高的一期!赞赞

可以的你
2年前
浙江
1
应该普及最简单的逻辑学,特征关联性,和提升人的同理心,上小学就该建立这种教育。经过几代肯定能改善状况。

HD591240z
2年前
四川
0
微博名蔡(自冠夫姓)全嘻嘻,以前的视频,亲口说为了:防止老公出轨生孩子,并不是简单的困惑而已;
以前的视频,讨论老公当着她的面提出购买性服务,俗称嫖娼,她竟然有理有据反省自己性生活没能满足对方,提出会去改变自己,增加性生活满足对方需要;
她们三个在采访上野老师时,把这一切美化成:经过四年考察,我老公值得信赖才生育。欺骗老师。
最后采访还说:能得到老师对我们选择(婚姻)的认可,非常开心。

HD591240z
2年前
四川
0
这一件件事,是我不喜欢她的原因,重点是,因为她们一直强调北大,要知道多少年轻人因为她们的学校,而对她们产生信赖,会认真去听她们发表的言论,认可她们的言论,甚至价值观还不稳定事,会因为她们的学历,她们的笃定自信,把她们当做女性榜样,而不自觉代入她们的想法。
她们做的实质就是ayawawa之流,推崇的那一套理论。
但她们更隐蔽,更具有迷惑性,更权威,表现的太自信太理智,很容易把你绕进她们的思路,认可她们的思路。

HD591240z
2年前
四川
0
还美其名她们的婚姻叫功能性婚姻,她们这类人只是有瑕疵的女性主义者。

HD591240z
2年前
四川
0
她们被骂,是因为这场对话,但是有前因后果,人们才说她们不配,她们是为了寻求认同,让上野老师为她们的婚姻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