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时间轴

00:00:33 从Stephen Shore在国内的两场展览聊起:展览内容与观展体验

00:10:14 聊聊主播们对Stephen Shore作品的主观感受

00:22:11 从Stephen Shore到”新地形“摄影

00:30:05 思考1:Stephen Shore与新地形摄影的关系?

00:34:38 聊聊”杜塞尔多夫学派“

00:39:25 思考2:杜塞尔多夫学派杀死了摄影吗?

00:46:00 思考3:浅聊当下中国的新地形摄影热潮

00:54:07 三位主播分享自己喜欢的新地形摄影师

Reference
  • 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 -- 《美国表面》
  • 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 -- 《不寻常之地》
  • 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 -- 《乌克兰幸存者》
  • 贝歇夫妇(Bernd & Hilla Becher)
  • 卡尔顿·沃特金斯(Carlton Watkins)
  • 蒂莫西·奥沙利文(Timothy O'Sullivan)
  • 罗伯特·亚当斯(Robert Adams)
  • 刘易斯·巴尔茨(Lewis Baltz)
  • 克劳斯·戈迪克(Claus Goedicke)
  • 威廉·埃格雷斯顿(William Eggleston)
  • 路易吉·吉里(Luigi Ghirri)
  • 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 《剧场》
  • 马丁·帕尔(Martin Parr)
  • 尼古拉斯·尼克森(Nicolas Nixon)
  • 格里·约翰逊(Gerry Johansson)
  • 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
@Photo Reason 2024
主播...
chaoqun_pan
白熊路一
StarAurora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mieiki
5个月前 美国
0
16:04 太妙了,我就是喜欢shore作品的模糊感:似有似无,是也不是,可能是,或许是,可以是
rvn
7个月前 上海
0
史蒂芬·肖尔因为央美事件在国内上了热搜…
黑曜BlackFloyd
7个月前 广东
0
29:55 慢速是相比传统纪实吧?所为决定性瞬间。
丁丁5095
1年前 陕西
0
我在拍摄的时候也总是想起,唉,刚拍的这张照片是不是某种某种风格。
cash2000
1年前 河南
0
新地形摄影相对于传统地形摄影是一种把被人类活动改变的景观从"观看"到“凝视”的转变。
楊师傅
1年前 云南
0
06:38 丽水这个设计很有心啊,就是为了让你只看到表面,哈哈
许多在乎你
1年前 上海
0
艺术风格是时代的烙印的精华之一
许多在乎你
1年前 上海
0
23:00 国内有一些做"中国新地形"摄影师……
Kollar
10个月前 北京
1
12:07 泳池里的女性是Ginger,肖尔的老婆
千鹤和徕卡卡
1年前 北京
1
16:52 大卫霍克尼也曾用iPad画画
石头墙
1年前 广东
1
16:17 无人机拍摄那一系列不太理解+1
Sissi_LSY
1年前 安徽
1
抛开艺术家和作品来说,只讲展览本身的话,上海的展览太糊弄人了,对艺术家极其不尊重,这样的破败的美术馆、完全没有展陈、极少的作品解释;策展人和美术馆完全没有想过这场展览到底做给谁看。一流的作品,十流的展览。
石头墙
1年前 广东
1
00:55 在上海去看了这个展!
他的发光摇摆
1年前 江苏
1
什么摄影圈月经话题
许多在乎你
1年前 上海
2
我个人认为,他的作品是摄影史的一段。我们学不会,因为我们不在那个时代,没有那时是社会现实生活。
Tanger谨言慎行版
1年前 未知
2
Shore上海展的第一天去了,听开展讲座的的江融老师说,美国表面是和当年在美国第一次展览时一样的排版
桃奈小安
1年前 福建
2
沙发
于花盆
1年前 未知
5
又来玩了!
StarAurora
1年前 加拿大
8
其实从某些角度来说带“新”字的现代摄影概念都偏crossover,从名字上来看是无法概括它们的表述的,大多夹杂了人类的行为。新地形有一种画面有景无人,但表达的都是“人”的感觉。“新地形”这概念太受限于威廉杰金斯的表达了。至于贝派和美国派的作品虽然共享一个名字和概念,但其实内核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德国新客观主义和法国如实摄影的对比)但杰金斯同志感觉是为了推出这个概念而糅合了一下…
VaNi梁
1年前 江苏
11
受益匪浅,这期信息量很大呀! 以前我也研究过一阵子这方面主题,也谈一下个人看法: 所谓“新地形”摄影,是和“老地形”对立的; 如果说老地形,指的就是亚当斯这类“地理探索”式的地形,主要展现地形表象的,山就是山,城市就是城市; 那新,指的就是不单纯展现表向的地形,比如人类活动和自然的交互。 这里有一个时代预假设,就是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已经到了尽头,地理探索不再需要了,人类需要的是思考,思考人地关系等。 于是就有了罗伯特亚当斯,史蒂芬肖尔,他们的作品都一定程度反映出了人和自然的互动(改造),相对当时地理探索的作品,确实很新。 但40多年过去了,放到现在,当然也算不上新了。 人地关系这类主题,在中国拍的人也非常多了,尤其是前些年媒体都在批评发展带来的污染的时候,这类作品很多,甚至审美疲劳了。 很多这样的作品,相对于地理探索,门槛反倒是更低了。就像总结的那些套路景大人小低饱和什么的,一旦学会了,反倒比地理发现还容易copy。 地理发现还需要到处旅行、寻找秘境呢,对光影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的, 反倒所谓的新地形套路,技术上模仿也不算难。他们的伟大在于当年拍摄这些主体的灵感,而这个灵感至今也沉积太久了,再去模仿反倒颇有刻舟求剑之感。 最后从个人角度来讲: 所谓新地形老地形,放到现在这个时代都是老地形,但老也有老的价值。不管怎么老,还是要拍自己喜欢的,或者最能抓住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对当下社会发展有独到的思考,拍一些比较“新”的风景很好;相反,不去想太多,单就每次旅行认真拍摄下当地的风景、人文、历史、美食等等,像收藏标本一样给自己留下宝贵的记忆,当然也是极好的。毕竟,摄影作品的第一个观众永远是自己呀。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