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爱老师来和主播们共同讨论情感/情动研究的话题,首先我们从思想史的角度讨论了一种基于具身性的情动所处的位置以及传统的知识生产对于情感/情绪的偏见,并由此探讨了情感研究在当代社会科学中的重要角色。从爱老师的博士论文对农村老人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我们进一步讨论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之下人们普遍遭遇到的“日常的残酷性”。面对这样的现状,一个研究者应该如何革新知识的生产范式?个体又可以如何理解自己在“历史的当下”的处境?一起来听这期节目吧!

本期主播:Evan、Lemon

本期嘉宾:Alice, 爱老师(公众号:她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兴趣:情感、性别、文化政治。《残酷的乐观主义》译者。

大家可以通过爱发电支持我们的创作afdian.net

-时间轴-

00:01:36 为什么情感/情动研究是重要的

00:09:40 “科学主义”对情绪/情感的偏见

00:13:16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身体与情感

00:36:55 从“人”开始的研究——对农村老人群体的研究

00:47:00 农村老人对完满家庭的幻想——一种“残酷的乐观主义”

01:05:10 文化研究对无产阶级的“去神话化”

01:19:21 翻译《残酷的乐观主义》时的个人思考与感受

01:35:36 危机的日常化与日常生活的“日常性”

01:50:08 当下社科学术场域中研究者的个人困境

02:02:50 情感/情动并非已然确定之物

-爱老师翻译作品-

劳伦·贝兰特. 2023. 残酷的乐观主义. 中国工人出版社

Sara Ahmed | 情感及其对象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cyNDQ5OA==&mid=2247484757&idx=1&sn=036b1f3bb1fef049cda4d33f4c586d6a&chksm=ec2b8468db5c0d7e301c02f231edd3f06bf5276a04518b42e8f66ff780884ebefda5851bed9d&token=483089109&lang=zh_CN#rd

-其它本期参考文献-

Ahmed, Sara. 2014.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motio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Butler, Judith. 2012. Subjects of Desir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rown, Wendy. 2015. Undoing the Demos: Neoliberalism’s Stealth Revolution. Zone Books.

Harding, Jennifer, and E. Deidre Pribram. 2004. “Losing Our Cool? Following Williams and Grossberg on Emotions.” Cultural Studies 18 (6): 863–83.

Illouz, Eva. 2019. The End of Love: A Sociology of Negative Rel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ggar, Alison M. 1989. “Love and Knowledge: Emotion in Feminist Epistemology.” Inquiry 32 (2): 151–76.

Turner, Bryan S. 2008. The Body and Society. Sage.

萨拉·艾哈迈德. 2023. 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 上海文艺出版社

郑艳姬. 人类学视野下的“身体感”研究: 观点与脉络. 广西民族研究, 2019, (04): 57-65.

冯珠娣, 汪民安.日常生活、身体、政治. 社会学研究, 2004, (01): 107-113.

赖立里, 张慧. 如何触碰生活的质感——日常生活研究方法论的四个面向. 探索与争鸣, 2017, (01): 104-110.

-其它与情感/情绪研究有关的中文出版物-

阿莉·霍克希尔德. 2020. 心灵的整饰. 上海三联书店

罗斯·哈克曼. 2024. 情绪价值. 中信出版集团

赫尔穆特·舍克. 2024. 嫉妒与社会.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彼得·斯特恩斯. 2024. 羞耻. 光启书局

-本期音乐-

Patti Smith - My Generation

文字编辑:鸽鸽

主播...
歧义Podcast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TIanRuI_Q642
1周前 山西
0
好有兴趣看看老师的论文,感觉和我的父母这一辈非常贴合~~~哪里能看到呀
牙印
4个月前 安徽
1
2:08:17 我就是确诊过重度抑郁的高中生,之前确实会说出“大不了去死”这样的话。当时能想象到的未来可能的美好完全吸引不到我,现在倒是不会轻易想去死了,因为找到了目前自己真正想要的也容易实现的未来。不过身边同龄人真的每天都在说想死……那种绝望感蛮痛苦的。
Chong-蟲
11个月前 广东
1
喜欢这期节目!我们太缺少及物和具身的知识了。也建议语速可以稍微慢一点,特别是一些专业英文词汇,可以稍作中文的解释,给听众更多反应、回味、咀嚼的空间~
康康like
1年前 北京
1
2:10:39 说出口的那个瞬间是认真的在想
北岄
1年前 吉林
2
2:11:41 向死而生
北岄
1年前 吉林
3
46:45 这种意义感产生了没有尽头的奉献
槛内人71
1年前 黑龙江
3
非常感谢你们制作这期节目,说了很多我有共鸣的话,也让我产生很多新的思考。这期我会之后找时间再听一遍
波波贾利亚德
1年前 四川
3
意外之喜!
超级无敌烈焰暴龙战士
1年前 福建
5
能否做一期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和批判呢☺️
找不到meme
1年前 上海
5
这一期听到现在每一句都无比赞同,听老师讲自己的研究经历太感同身受了,作为一个同样拥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生活经历的人,非常感动老师能够关注到农村老人这个群体。
宣萱_r7Oc
1年前 上海
5
1:01:30 去年看过《记忆的性别》,我常想起自己的外婆(1940年生人)和母亲。我常听她讲往日的事,往日几苦。她也是根据自己子女出生的年份回忆同一时期发生过的事情,她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生、养了5个子女。我母亲说她小时候羡慕别人妈妈好看的长发,而她从没见过自己姆妈(妈妈)长发的样子,一直是利落的短发。我母亲也经常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讲她和她个性强的姆妈。就我母亲辍学这件事情,我从外婆和母亲那听到两种叙述。 就着三代女性联结,我冒出了一个想法:以文字和视频的方式实在记录下我对我外婆、母亲的访谈。 今日听到爱老师的分享,给我了对于“访谈形式、方法”的新启发。
天使三号
1年前 山西
6
非常喜欢老师的播客内容 但是想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就是 可不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 对谈的双方能够减少一些非必要的中英混杂的陈述表达
Martha_Yao
1年前 中国香港
6
26:24 《知识机器: 非理性如何造就近现代科学》里就讲到这个矛盾,现代科学有客观可证伪的铁律,但是科学家的主观性又不可避免的影响科学发现…
祸多
1年前 浙江
7
2:09:07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定义,姑且用“我们这代人”来说吧,00后,把这个概念放在历史坐标轴上,也许可以为这样的状态找到很多解释。但如果要谈感受的话,我可以说我个人的感受:我很早很小地就明白自己的出生中包含着很多沉重的付出,并且明白这些先在的付出中包含了同样巨大的沉重的期待甚至是要求,因此从小以回报这些付出为活着的意义。我认为历史是有重量的,不论是大的历史,还是家庭的、个人的历史,并且这个重量会一代代地加重。现在的孩子,实际上承担着以往所有的历史的重量,并且要求他们不仅完成现代的使命,还有完成上一辈没有完成的使命。而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们是比从前要聪明的,是被迫聪明起来,要很早明白应该要做什么,而不要去考虑自己想要什么。 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有自我意识之后,在体会到社会与日俱增的压力后,会越来越发觉到自己是必定会辜负那些历史期待的,才产生了抗拒。但作为一个孩子,唯一拥有的,或者说唯一可以去争取的,或者说退到最后唯一可以踩到的底线,就是选择死的权利。只有感到自己握着死亡的权利,才觉得自己的生命还是属于自己的。 没有对未来的欲望,其实是因为我们早早地看到我们这一代的未来,显而易见的将是一种怎样痛苦的未来,并且觉得它没什么好期待的。更是因为,我们从小对自己的生命欲望从来没有进行过探索,就被塞满了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欲望。丧失欲望的能力。
SHErrILlll
11个月前 英国
8
07:57 我本科学的新闻,毕业论文写的与女性主义传播相关,答辩的时候台下的男老师说女性主义(传播)这个词是我自己捏造的,他说如果有女性主义那一定会有男性主义、老年人主义等等,当时真的很震惊…
hysterie
11个月前 日本
11
慢性死亡的农村老人。有时候他们晚上睡不着,就在村口坐着,木质椅的旁边放着一瓶廉价的酒。“我就是在等死,等着早点摆脱这个肉身,我就快点生病死掉就好了,就不用等着我的孩子来给我养老了。” 不绝的苦夏。无尽的农活。一尘不变的生活状态。黑暗笼罩的村口,破旧木椅上枯坐的干瘦老汉。卷边白背心和廉价的玻璃瓶高度白酒。他就是坐在那里等死。听完这段真的。那种绵长平静的绝望。又一次涌上来。
Zeng_Haoxu
1年前 中国香港
12
关于农村老人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回老家的时候有发现现在有些老人们会刷短视频也会自己拍短视频甚至还会开美颜。然后除了他们日常打牌的周边共同体外在网络上也会存在一个共同体,可能是远房亲戚也可能是网友。但后辈也会对老人相信互联网上的过度营销很头疼。另外据我观察这些老人在物质上是有一定的自我支配能力的,也就是不会把全部的养老保险给后代或者后代还会每个月给一些钱老人花。
Lizolo
1年前 湖北
12
1:59:53 好想哭,negotiate不意味着投降,边界和底线的碰撞才决定了我们是谁吧
树卜卜
1年前 山东
13
25:22 啊终于有人谈到这一点了,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位学界大牛在学术文章里用“我认为”,就想,确认主体是简单的,婴儿时期就能完成,但表达主体是要争的,就像教授才有资格或者很自然地在文章里写“我”,而普通学者大多只能将“我”隐身为“笔者”
Evan_Zhang
1年前 广东
25
由于节目篇幅问题,这次没能展开农村家庭内部亲属关系的矛盾及其对应到的性别问题,我们以后有机会会再请爱老师来聊家庭与性别的问题。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