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我很欣赏孙中伦在21岁时写下的非虚构作品《回来》,一个美国知名文理学院的大三学生,于2015年夏天回国,在工厂做工,到乡村小学当老师。他的笔触真诚而有超越年龄的思考。

从行走,到出书,再到剑桥大学读完人类学研究生,再回国,在新冠疫情的当下重新寻找出路。我很有兴趣和中伦聊聊,一个从11岁开始写博客,17岁出版文集,至今还认为文字是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的年轻人,在这个短视频和直播爆炸的年代,如何保持阅读和自我表达。在中英美三国的行走当中,又有些什么样的独立观察?

在洪流滚滚的年代,如何做一个看起来有点”老派“的年轻人,在海外名校读书的年轻人,需要用何种方式融入真实的中国社会?这些都是我们聊到的有趣话题。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孙中伦,青年作家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可以在公众号“故事公园”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15岁)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然气罐
2年前
0
52:02 人类学探究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
ipse
4年前
0
56:58 这有点怪啊,就像一个搞人类学集体记忆方面的居然不和哈布瓦赫或者诺拉对话似的
HD130439c
4年前
0
12:10 我也沒有堅持寫日記嗚嗚嗚
清心丸
4年前
0
59:30 史里芬聊过的马场!
马小达
4年前
1
01:03:19读文科和社科专业的人,都开始去读法律博士了。
马小达
4年前
1
07:21刚看完嘉宾这本书。
苏西学英语
4年前
1
35:26太有想法的年轻人了,很钦佩嘉宾的想法和做法,准备去看嘉宾的书了。
Leonor_J
4年前
3
听完这一期,长久以来一个不可名状又如鲠在喉的感受总算理清楚了。正如孙中伦提到读完张彤禾的《工厂女孩》感到被冒犯,我(作为他们笔下的“中国人”)在读何伟欧逸文等的书写中国的报道一直感到被冒犯和被曲解。十几年前读过一本德国或奥地利人写的关于他在2000年前后独自在中国旅行的游记(书名想不起来,豆瓣也搜不到),读完非常愤怒——不能说他的所见所闻是假的,但如何看待他短暂的中国游历体验,取决于他自己的视野和坐标。 现在我可以想到一个类比,近些年时常会看到关于“男性凝视”的讨论,那就借这个现象来打比方吧。很多外国人书写的中国,正是把中国放在一个“西方凝视”的位置上,在这样的审视角度中,中国被打上种种标签,演化出种种刻板影响,成为一个被妖魔化的客体。中国的复杂、矛盾、模糊被忽视了,甚至绝大部分中国人也不能了解全面的中国。何伟游历过中国的很多地方,看似有机会比大部分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但他说过自己始终是个人outsider,很对。outsider只是一种perspective,并不见得就比insider客观。不客气的说,西方人的书写并没有“客观”可言。 现在我意识到为什么自己会感到被冒犯,因为一定程度上,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内化了西方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审视——我允许了这种片面浅薄的定义。但身处其中,我会体验到更复杂混沌的现实,那种超脱的、高高在上的解读并不使我的疑惑明晰。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