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席地而坐新一期,我们继续跟吴琦、宗城聊天,从文学杂志聊到了这个时代创作者的实践与反思。在本期分享中,吴琦围绕着《把自己作为方法》,以及他对采访、写作等知识生产的实践,谈论了他对知识分子、公共写作、对话方式等问题的思考。

《把自己作为方法》似乎成为了一种号召式的存在,公众开始越发开始意识到知识分子走向实践的必要性。但,这一“号召”是否值得二次反思?重重矛盾之中,知识分子如何自处?实践和创作可以分割吗?处于实践和创作交汇点的杂志,该怎样更好地当前社会发生联系?

和项飙对谈是一种什么体验?回顾访谈过程,吴琦解释了自己当时的种种考虑。同时,吴琦谈及了一些关于自身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自己的双重身份、为什么要做播客、为何选择留在传媒行业等。宗城也分享了自己的播客实践经历,以及他对于杂志和青年对话空间的感知。


【本期主持】

海涛,留日学子,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在读

【本期嘉宾】

吴琦,《单读》杂志主编

宗城,「席地而坐」常驻嘉宾,青年写作者


07:19 吴琦谈创作和实践的关系:在“专业性”和“接地气”之间,知识分子的左右为难

15:52 宗城:论辩和“新奇”是杂志自我革新的重要武器

20:54 好的作品就像疫苗:吴琦谈文学杂志如何抵达读者

28:00 吴琦回应提问:如何处理自己编辑和创作者的二元身份?

33:58 吴琦再忆对谈项飙:回避碰撞是为了彻底释放对谈者的思想水域

42:44 吴琦谈为何做播客:把播客作为备忘工具,让文学和新闻混合出一条新轨道

52:48 宗城分享做播客的心得:构建真正的实践共同体,以及在实践中的种种困扰、对播客前景的思考等

1:05:47 吴琦谈自己的职业选择:在“夕阳产业”坚守自我乐趣,不做主动缴械的人

1:17:48 宗城和吴琦分享自己学生时代的杂志记忆和互联网记忆,以及706等青年自组织


【本期提到的书籍、杂志】

中文杂志:

《新青年》《每周评论》《读书》《萌芽》等

外语杂志:

《小评论》

其他书籍:

金特《冬民》

胡波《大象席地而坐》

彭剑斌《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

雷蒙·阿隆《介入的旁观者》

肖斯塔科维奇《见证》

贝内特·塞尔夫《我的兰登书屋》

项飙《把自己作为方法》


【本期配乐】

Run Of The Mill - George Harrison

Sitting Here In Silence (On My Own) - Oasis

【后期剪辑】空心菜

【页面文案】严艾雯

【封面设计】野生朵

【文字校对Xiao,宗城


感谢收听。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在小宇宙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到豆瓣、微博、喜马拉雅等平台关注宗城的同名帐号,还可以到公众号关注「宗城的小黑屋」以及通过推文下方的赞赏码或支付宝([email protected],蔡宗城)给我们打赏,打赏费用将用于支持团队小伙伴的劳动。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主播...
夏懒腰
赵一静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秦小破po
3年前
0
1:00:20 哈哈哈哈同社恐
Sylvin
7个月前 江苏
0
1:25:58 天,突然听到片尾曲还以为跳到了我的网易云歌单,今天还在听的。
秦小破po
3年前
0
51:42 哈哈哈哈哈哈作为听众也很喜欢《螺丝在拧紧》这个名字,也喜欢《席地而坐》~
秦小破po
3年前
0
28:14 哈哈哈是的是的,一开始对单读感兴趣就是因为五七的序言
BearDo
4年前
0
1:03:08 实录非常有必要啊
秦小破po
3年前
1
30:34 可以明白五七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种夸奖不能鼓励到自己”,其实就是对既成表达的一种警惕,经常地去反思去写的必要性。
Ting‘er
4年前
1
想请问下,提到的706的尝试?
王内样儿
4年前
1
来听听听啦
雷蒙在鼓里
4年前
1
沙发
空空如斯
3年前
2
宗城怎么去改变自己的声音 说话方式?
Andrew多跑步
4年前
4
很喜欢这一期内容,感谢嘉宾宗城、吴琦,主持海涛和幕后工作人员!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