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地而坐新的一期,我们邀请了电影、纪录片导演蒋能杰,从他的实践出发,来探讨电影、纪录片与公共议题之间的关系。
蒋导是一位性情直率的创作者,和许多爱说套话、场面话的作者不同,面对我们的提问,蒋导并不回避,而是很认真地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作经验。
在这次分享中,蒋导既谈到了他的电影《矮婆》坎坷的创作经历,也回顾了《矿民、马夫、尘肺病》,以及留守儿童、尘肺病人所要面临的具体困境。
他说,愤怒激起他创作,但他的影像又是高度节制、冷静,乃至删除了很多煽情配乐的。在对谈下半部分,蒋导“把记录作为方法”,与我们一起探讨艺术表达与公共议题的关系。
现实比影像更残酷,但现实就在那儿,你不能无视它。讨论最后,我们探讨了在结构性的困局之下,能给予留守儿童哪些具体的帮助。
【本期主播】
宗城:人类观察员,小说写作者
肖瑶:职业记者,隐藏小说写作者
【本期嘉宾】
蒋能杰:电影、纪录片导演,代表作《矿民、马夫、尘肺病》《矮婆》等
05:30《矮婆》从拍摄到上映所经历的波折
08:24 拍纪录片和剧情片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14:17 肖瑶分享尘肺病家庭所面对的处境
18:17 乡村教育氛围也身尚平的趋势
25:19 蒋能杰聊《矿民、马夫、尘肺病》
30:19 尘肺病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哪些具体的损伤
36:38 愤怒让我去创作,影像需要冷静的视角
45:10 新人拍摄纪录片,会遇到哪些挑战
49:10 蒋能杰回顾《矿民、马夫、尘肺病》免费放出资源所引起的讨论
54:04 在结构性的困局之下,能给予留守儿童哪些具体的帮助
片头曲:The Weavers《Sixteen Tons》
片尾曲:林生祥等《扬蝶仔,飞过来》
文案:宗城
剪辑:赖勇
视觉:朵朵
感谢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在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爱发电订阅我们,也可以在微博关注“席地而坐播客”,公众号“播客席地而坐”,也可以在豆瓣、微博等平台关注宗城的同名账号。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