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每一年的咖啡"奥林匹克", 是整个咖啡业界的大事件。今年6月,在雅典刚刚结束的WCC世界咖啡赛事,自然也成为了流量风口。此次全新的评分系统也成为了业界焦点,延用了20年的赛事评分表,在今年,做出了颠覆性调整,这背后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又会给我们喜爱的选手、日常钟爱的咖啡带来怎样的影响?

作为世界咖啡冲煮大赛WBrC的感官主审、世界咖啡师大赛WBC的感官评审,顾娘娘每年都保持着高强度的评审工作。而本次评分表的大动作调整,也让这位经验老到的咖啡人,略感一丝压力与紧张。不同于以往,将咖啡好不好喝作为决定性的致胜条件,调整后的评分表则多了些"人性化"。除了衡量世界赛选手们的硬技术,也同时考察着他们的软实力;如展演状态,谈吐咬字,观念传递,服务意识,个人形象等。不仅考察了选手对于所制作咖啡的了解程度,也考验选手们是否能够成为精品咖啡行业向前发展的引领者。

在冲煮赛WBrC的感官评分中,延用新的SCA评分表体系,摒弃了“醇厚度body”与“平衡度balance”;新增了"甜感Sweetness",既顺应了最新的感官科学研究,也呼应了精品咖啡的发展趋势;而在咖啡师大赛WBC中,可选用植物奶来替代牛奶的这一新规则,则呼应了以减少碳排放为目的的全球化议题,不可谓不与时俱进。相对应的,对于分制所作出的调整,摒弃了小数点的嗜好程度,改为了整分进制,让每一个评分的落点,都更为清晰且合理。

纵观此次评分系统的改变,精品咖啡这个小小的赛道,我们戏称它正从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的转变。当天价难求的咖啡豆,不再成为选手们趋之若鹜的选择,而是让比赛重新回归至最本真的部分,去展现每一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咖啡馆的咖啡师们的状态;更多地去思考咖啡与生活、与社区、与周围人们的联系,为咖啡所作出的每一点的努力,或许这才是比赛最具魅力的地方吧。

『本期嘉宾』

顾沁如 (B站/小红书:@咖啡猎人顾娘娘)

意可坊咖啡 创始人/寻豆师

Sensory Pro 专业感官课程讲师

WBrC 世界咖啡冲煮大赛 感官评审/主审

WCrC 咖啡烘焙赛国际感官评委

CoE 咖啡原产国生豆评委

新晋咖啡馆运营顾问


『本期内容』Table of Contents 

00:00:00 精彩片头

00:01:40 世界咖啡赛事简介

00:03:55 评审、影子评审、主审


WBrC世界咖啡冲煮大赛

00:08:23 评委不再用杯测勺评分?

00:12:02 新WBrC冲煮赛评分表

00:12:45 改动一:咖啡和咖啡师被明确分开评估

00:14:50 旧版WBrC评分表

00:15:40 改动二:分值计算上的改变

00:17:02 堪比应试教育变素质教育

00:19:16 改革源于最新感官研究:一心难二用

00:21:03 客观性(Descriptive)3分制 vs 主观性(Affective)9分制

00:31:56 精准界定了Mouthfeel等单项评分

00:34:20 “Sweetness甜感”登堂入室

00:38:53 什么咖啡能在世界赛上拿高分?

00:46:41 选手展演,请真诚的表现自己!


WBC世界咖啡师大赛

00:49:32 WBC咖啡师大赛新赛制和评估项目

00:51:14 最大变化“允许使用植物奶”

00:58:02 对咖啡师本人素质的评分占比更更更高

01:00:46 英文不好,展演会失分吗?

01:05:16 去泰国做感官评委的感受


赛事思考

01:11:45 越来越多选手使用拼配豆,意味什么?

01:18:35 咖啡赛事对产地的促进

01:22:16 新规是挑战还是机遇?

01:24:46 福利时间


『延伸资料』

雅典世界赛上的顾娘娘


2023世界咖啡冲煮大赛WBrC新版评分表

红色占比:Descriptive客观性评分(0-3分制)

蓝色占比:Affective主观性评分部分(0-9分制,包含评审个人主观判断、行业的客观标准)


世界咖啡冲煮大赛WBrC旧版评分表


新旧WBrC世界咖啡冲煮赛评分表对比



2023WBC世界咖啡师大赛新版评分表


担任评审工作的顾娘娘



『本期福利』

最佳巴拿马BOP赛场上的6g青瓷杯测碗



粒粒滤杯



『本期主播』 

一岢 YIKE

俣佳 YUJIA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内容,请记得「订阅频道」。如果你对本期节目感兴趣,可以在微信公众号 - Coffeeplus播客,豆瓣小组Coffeeplus播客,以及新浪微博@Coffeeplus播客与我们互动交流。推荐您在小宇宙App,苹果Podcast, Spotify等泛用性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你还可以通过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Google podcast, 平台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别忘了在小宇宙App上给我们留言互动,在苹果Podcast给我们五星好评。如针对本期节目有任何疑问,欢迎私信留言给我们,做进一步交流。


如果希望支持我们,可以通过“爱发电”平台打赏:https://afdian.net/a/coffeeplusYYY


片头音乐: Modern Attempt

片尾音乐: O Come All Ye Faithful-DJ Williams


『留言互动』

微博:@Coffeeplus播客

豆瓣小组:Coffeeplus播客

微信公众号:Coffeeplus播客


也可以搜索添加微信Fishplus_wx, 备注“播客”,我们添加您进微信交流。

主播...
Yujia_66
yike_s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北美咖啡人文波
5个月前 美国
0
刚开始打咖啡师赛的新人报道,这期收获更多对新表的理解👍。 然后, 特别点赞不要复制其他人给你的比赛概念, 可以被启发,但主题,故事最好是自己的,不然赛场上感觉就是在背稿,少了一份自信和优雅,更少了享受比赛的乐趣。 (哎,这就是我世界赛的学费,为了比赛而机械准备,那必然缺少灵魂)
yike_s
1年前 澳大利亚
1
📣新一期节目已上线,感谢@顾沁如Catherine 与意可坊团队的赞助,福利来啦🎁🎁🎁 [Party]福利一:本次顾娘娘为听友送上首次在BOP赛场上亮相的同款6g青瓷杯测碗😮一组10只,限量一套;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你们在感官训练过程中的心得或是困惑,我们将选出一条高质量评论,整套赠送😍 [Party]福利二:额外加增3只lili滤杯,参与规则如下: 将本期内容,整理成一篇听后随想,转发至📕带话题 #咖啡感官品鉴 #Sensorypro # 世界咖啡师大赛; 同时@咖啡猎人顾娘娘 @Coffeeplus播客,我们将选出3位幸运儿,送出滤杯🤗 参与时间:8月31日至 9月7日20:00 祝君好运🍀
阿雪条
1年前 广东
1
又是值得反复收听的一期! 作为一个家里市场都是追求焦麻苦涩情况下入坑喝咖啡的人,在大学遇到了一班很喜欢喝咖啡且追求浅烘与精品的同学,真的很辛苦。大学期间一直跟他们喝咖啡学习,入了冲煮的坑,也喝了很多好的豆子。但是作为初学者,当时也是木头舌,“浪费”了很多好咖啡,最难最可惜的就是分辨出一杯咖啡里面有哪些风味,经常是喝到一些味道,很熟悉但分辨不出来,喝到一些复杂的豆子,也很难从中逐个分辨出来,真的需要一些有经验有水平的人仔细去分享自己才能慢慢略微感受出来。还有一个很深刻的感悟,如果难以分辨口粮豆里面的风味、香气、酸甜等等,那就从高价的优质的豆子开始(虽然真的很贵),例如前几年的黛博拉、红标等等,但是真的是验证了,喝过好的,才真正理解到好喝的风味丰富的咖啡是怎么样的,自己也更加容易去分辨(自己也会更加细心认真,因为真的太贵太心疼啦),然后再回到口粮豆中,在自己根据喝好豆子的时候的感受去品,慢慢的自己也会略微有进步,但是依旧是需要分享交流,跟更高水平的人去交流学习才能提高。
MrSanders
1年前 江苏
1
当时练感官还是主要靠闻香瓶,但是有些风味确实就不太符合心中对那个风味的想象,印象比较深的就是“烤肉”和“橡胶”基本差不多,然后在家也会试一下和新鲜水果的对比,有一次冲了一杯云南吧还是哥伦比亚的特殊处理,反正草莓味非常明显,但再吃一个旁边的新鲜草莓就觉得not even close,蓝莓也有这样的体验。还有就是之前吃完饭喝咖啡就喝不出什么风味(可能是吃的口味都比较重一点),一般都是来一小杯曼特宁清清口,再去喝浅、中烘的那些豆子才有更准确的感官。最后就是鼻后嗅觉就是有的豆子更明显,有的豆子基本就没有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HD427412z
1年前 江苏
1
哈哈哈哈哈哈,好想大胆的说,国际评委都学中文吧🐶🐶🐶🐶🐶🐶🐶
Liathena
1年前 江苏
1
保持对一切味道的好奇心,什么都去尝试,多体会,喝咖啡的时候会更敏感,不过准确度还是有点偏差呢
ruotina
1年前 北京
1
对我来说感官训练中比较困难的就是对陌生风味的记忆,比如黑莓、覆盆子之类的。想知道在不能经常接触也没有闻香瓶的情况下,要怎样才能对这些风味有更好的辨别记忆训练呢? 另外就是对自己感受到的风味的表达也是目前不太行的地方,通常只能简单的描述出嗅觉上的味道,但味觉上的感官很难在风味环上找到准确的描述。 不过,在接触咖啡感官方面的知识之后对我自己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会去留意身边的味道了,无论是路边的青草还是吃各种食物之前都会试着停下来闻一闻,有时候便会因为这些气味记得一些场景,这也让我觉得格外有趣,虽然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在咖啡的品尝上,但却让生活中多了很多有意思的瞬间~
Yman
1年前 中国香港
1
04:47 冲煮赛 1评审 3感官评审 1影子评审 咖啡师大赛 1评审 4感官评审 1影子评审
王五岁_zftu
1年前 浙江
1
来了!认真听讲~
羽生
1年前 湖北
2
对我自己来说,感官上最难的部分就是能感受到,但很难在交流时精准地描述和表达出来自己感受到的😕(可能只是因为我不善描述哈哈)。 就像巧克力的甜和葡萄的甜是完全两种,可又很难说明巧克力的甜感和葡萄的甜感各是什么样的,最后还是只能说出类似于「这个有点西瓜的清爽」这种具体但又十分个人的感受,别人可能联想到的并不是「西瓜的清爽」,他的感受可能是「李子的酸甜」。虽然知道感官是比较个人化的东西啦。
cp分母浪流连
1年前 广西
2
想知道我们门店小伙伴们的感官好像都不太一致,主要是针对涩感,这个能校准吗?感谢顾娘娘~
柚桑
1年前 上海
2
49:18 好感人呐这段,不禁泪目,“自己的故事并不平凡”,即使是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讲述自己充满自信~
缺一个角的圆
1年前 上海
3
日常喝咖啡的时候,会尽量挑不一样产地处理法的豆子不断来喝,有时觉得即使处理法不同,甚至地域不同,也会喝出某类相近的风味,但是又说不上哪里不一样,这样细微的差别,我们该如何锻炼? 我最近有看到一本书,表示了微量的酸会刺激味蕾让人对风味有更好的感知,问一下顾娘娘,在品尝咖啡的间歇中喝🍋水是否会增加我们对感知咖啡风味?
KasoHong
1年前 广东
3
日常训练感官是多吃水果,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下的水果。多吃风味轮上有的没的食物,增加阅历。好像只能靠积累了。 有个疑惑就是,跟小伙伴(爱好者为主)吃同一种水果,如果吃的不是同一颗的时候或者不太可能同一颗,又或者比如一串葡萄,不同颗粒会有些许或者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怎么互相讨论我们品尝到的味觉信息?
KasoHong
1年前 广东
3
沙发沙发🛋🛋🛋🛋🛋🛋🛋🛋🛋🛋🛋🛋🛋🛋🛋🛋🛋🛋🛋🛋🛋🛋🛋🛋🛋🛋🛋🛋🛋🛋🛋🛋🛋🛋🛋🛋🛋🛋🛋🛋🛋🛋🛋🛋🛋🛋🛋🛋🛋🛋🛋
只会啊对对对的附和型人才
1年前 广东
4
【我一定要找时间去南京意可坊上顾娘娘的Sensory Pro应用咖啡感官课】记忆的本质是重复。感官系统训练一样,对不熟悉的风味,想要熟悉并记住,需要不断重复。一开始入行的时候,为了先能喝出各产地传统处理法的经典风味,先是死记硬背,然后买不同品牌同一产地同一处理法相似风味描述的咖啡豆回来堆量对比着喝,很快,出去探店就能大致喝出来品牌方描述的风味。广东人从小到大接触各种各样的热带水果,对热带水果风味还是非常敏感。买豆子看到品牌方对一款豆子的风味描述,只要是,菠萝,甘蔗,芒果,桃子,蜂蜜,橙子和各种花香等等自己经常大口吃肉从小吃到大的极其熟悉的风味,为了验证也是买回来不同品牌类似风味描述的豆子,从打开袋子的香气到磨成粉再到装上滤杯的干香对比,大致风味格调不会差太多,后面闷蒸和冲煮过程的湿香风味层次会一直变化。最后冲煮完成,从高温到中低温入口对着风味描述去仔细捕捉,大多数都可以喝出来。 想问顾娘娘的问题是,对于咖啡里的风味描述,类似像月季和玫瑰,猕猴桃和奇异果,菠萝和凤梨,是不是真的需要去扣品种的细节?不明白为啥很多人非要去区分菠萝和凤梨,我的家乡就是最大的菠萝产地,菠萝和凤梨就是名字叫法不一样,不存在所谓风味区别,对于不同品种的过于吹毛求疵了
咖啡酥皮大瑞克
1年前 云南
4
在感官里包括嗅觉和味觉,去做训练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先闻再吃感受酸甜。自己这样子做下来对于咖啡风味的捕捉感觉会更敏锐一些。还有就是根据买回来豆子给的信息先判断大概方向,再在喝的时候翻脑海里的风味库,没有碰到过的类别会留意生活中的体现,再加上喝的多也就记得多。但这样的记忆方式好像又有点太主观,风味记忆也不太准确,请问需要做感官培训统一一下标准吗? 还有上次节目里顾娘娘提到杯测的时候在不同温度有不同的侧重关注点,用在了门店出品时与客人的交流上,对于客人喝这杯咖啡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反馈起来也好交流了许多,感谢!
dolly
1年前 安徽
4
吃水果的时候留意水果的香气(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去上顾娘娘的感官课程) 写cotd,描述感官体会的时候脑海中会反映出相应的风味,记忆和描述很重要,反复训练加深风味映像
凤梨罐罐头
1年前 福建
4
来啦
Aniko拾贰
1年前 云南
5
我的感官训练基地是水果超市哈哈哈,会专门去感受一些日常不会吃的水果的味道,不光是买来吃还可以闻闻闻;困惑的话有点困惑这个: 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1000个人心中可能也有1000种柠檬的味道,如何让自己感受出来的风味更加贴近「标准」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