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听友福利】本期留言的听友将有机会获得韩炳哲新书一本,截止时间:3月26日。
内卷、抑郁、绩效考核、多线程工作、被大数据算法支配,这些日常状态困扰着都市人。我们试图摆脱这些束缚,也似乎习惯了这一切。本期我们一起读了哲学家韩炳哲的作品,尝试从哲学的角度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经历。
主播:张女士、花开玛
嘉宾:小雷
韩炳哲,韩裔德国籍哲学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到德国学习哲学、文学和天主教神学。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博士学位,目前任教在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作为一名哲学家,韩炳哲对数字时代人类的精神状况做了非常多批判,他的很多书都是从这个角度来写的。
目前他在中国大陆已经出版了大约13本书,包括《他者的消失》《爱欲之死》《倦怠社会》《妥协社会》等。他的书一般从日常生活场景入手,从哲学角度来阐释其中的异化,是哲学的入门级读物,可以给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不会具体围绕某一本书来讲,而是会把他多本书中一些让人深思的点提炼出来分享给大家。
你将会听到:
「绩效工具」到底是什么?
「抑郁症」是一种现代病吗?
多线程工作是应该值得骄傲还是一种病?
你还有感觉痛苦的能力吗?
被点赞支配的人生
【即兴沉默】是一档关于读书的播客,这里有关于阅读的一切。以阅读为起点,探索文化的各种可能性。
微博:@即兴沉默2020
公众号:即兴沉默
加小助手微信:jixingchenmo ,可以入听友群与我们聊更多话题。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主播...

MsCheung
花开玛
J的昵称长度过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_本华
1年前
浙江
1
能喜欢你们播客的朋友们,的评论,也都好有水平啊!每一条都想收藏👍

_本华
1年前
浙江
1
两位主播思路清晰、口条流畅、有理有据、学以致用。

十一分三
2年前
辽宁
1
33:11 必须有感知痛苦的能力,才证明是活着的
HD727470j
2年前
黑龙江
1
被标题吸引,仔细听内容吧
奶茶啵啵
2年前
河南
1
嗯嗯!

啊Q啊
2年前
四川
1
结尾的歌是哪个版本的啊?好好听

喝一点点睡不着
2年前
未知
1
44:47 学哲学的人总会被冠之出世的标签,“你们学啥”“为什么学这个”“学了能干啥”所有的疑问其实更深层次来说不过是每个个体自我困境的借喻。我们常常会说古希腊语里哲学意味着“爱智之学”,在当下,体认自己的痛苦何尝不是爱智呢
北大荒
2年前
江苏
1
妥协
奶茶啵啵
2年前
河南
1
23:41 喜欢这句
HD17381z
2年前
英国
2
好吸引人的选题🥰🥰
ezsnow
2年前
上海
2
歌叫啥啊

学魔法的美羊羊
2年前
江苏
3
現代社會有太多自我消耗的機會,施虐者和受虐者都是自己。痛苦😣成為了常態,其實不是要以好的心態面對,而是以魔法打敗魔法。

吴言_
2年前
白俄罗斯
3
韩秉哲对现代生活挺敏锐的,但他习惯于用一种古典浪漫主义的视角去审视和批判这一切,比如他称颂他者、痛苦、无聊都有这种色彩。功绩社会本身是不缺乏痛苦的,甚至痛苦更多,只不过强调积极面又掩盖痛苦,这似乎是功绩社会矛盾的地方。比如个人经验经期吃止痛片这种事情,主要还是不希望因为痛经影响效率。但工作中的自我奴役比痛经轻松吗?不好说。
cozylotte
2年前
北京
4
之前了解韩炳哲就是通过小河的播客和视频分享,《妥协社会》《倦怠社会》《爱欲之死》这三本一定程度上算他的代表作吧,目前只看过一本,之后要认真研读。记得有博主说-他是快餐哲学金句王,畅销爽文气质。但还是很喜欢他一些一针见血的表述:无聊感不是别的,就是溶解在时间里的痛。还有他对于当今社交媒体上平滑美学的认识,还有那句“当今社会的空洞,使慢性疼痛变得愈加不可忍受”最后,表白即兴沉默✓
奶茶啵啵
2年前
河南
4
第三次听了 摘录:信息不再是有启发性的,而是扭曲变形的;交流不再是沟通,而仅仅是言语的堆积而已。 人们通过假想来构建免疫力,以获得有意义的身份。挥之不散的恐惧不知不觉地唤醒一种对敌人的渴求。敌人能快速给人以身份,哪怕是幻想中的敌人

Insidecy
2年前
天津
4
舅舅和姑妈都是乐天派,但是却在这几年已经退休后的时间里,得了抑郁症,有时候感觉世界真的从来不在自己手里,明明不用再受工作和子女的负担了,明明已经“自由”了。最近读了《工作 ,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逃避自由》,觉得生活在社会中,会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影响和规训,从童年时候开始,到上学,再到工作,家族里从来没有做出很出格的事的人,就是这么平凡安稳的家庭,舅舅姑妈会因为没有工作束缚而抑郁,妈妈会因为女儿没有在“适婚”的年龄想结婚而睡不好觉,看似幸福安稳,其实有时候经不起一点波澜。

戴尔娜
2年前
江苏
5
28:36 执迷于消除痛苦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消磨,可能只能共生共存,痛苦来了,就来了吧,痛苦去了,快乐可能就在后面跟着吧。
ajax_tomoro
2年前
江苏
6
韩炳哲的名字已经听了很久,直到它出现在即兴沉默的这期节目中,我才真的产生了好奇。其实,一直以来有种观念,至今也不置可否,就是似乎与生活过于贴近的,不太像是哲学。哲学不该为自己无法通俗易懂地解释日常而羞愧,进而换上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甚至经济学的嗓音来接上地气。前天早晨在通勤路上听完了节目,进了公司,在工位上坐下,OKR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然而我也并未因为刚刚听到的内容而鄙视它。这并非是因为我被洗了脑,而是我知道,这个场所就是按这套规则来运作的。那就玩这个游戏吧。I need money.所以,哲学千万不能产生让读者直接厌恶某种生活的效果,否则就不仅不能把我们从“都市病”里“解救”出来,恐怕反倒加速了抑郁,因为我们既不是彻底的依壁鸠鲁,也不是彻底的第欧根尼。节目最后主播提到韩炳哲通常并不深入,而是采取直给的方式,那么这样一来,似乎距离哲学就更远了。不过,嘿嘿,我希望以上都是我对韩炳哲的一种幼稚的偏见,毕竟还没读过人家的作品。这里真正想表达的或许是:从哲学思维出发理解社会,应该先了解自己的处境,正如本期题目所说的,哲学家无法解救我们,因为,哲学家完成了叙述就完成了他的使命,而我们则要完成我们自己的生活。生理疾病需要对症,心理问题往往需要迂回,正如《自卑与超越》往往无法让人释怀;《悲惨世界》或许反倒可以😊……

zelenskyy
2年前
江苏
6
发现逐渐倾向于古典自由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要保持警惕。

Angela_君
2年前
四川
14
48:44 今年把微信置顶笔记修改成了“保持痛苦状态”。过去好几年在工作环境遇到了巨大的冲突,价值冲突、行为方式冲突,被冷落、被看轻。而去年找到解决的方式居然是重新捡起书本,开始学习,用一种“系统学习”去对抗另一种“系统冲击”。经历过之后,深感在痛苦过程中,即使肉身受阻,话语受限,我们也要尽可能地让自己觉醒,正视痛苦,不否定自己的脆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