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地球》能够获得成功,电影巧妙而又非常具有原著精神的改编剧本功不可没。我们有幸请到了《流浪地球》的编剧之一杨治学老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部电影剧本创作的一些幕后故事,为什么《流浪地球》的电影要这样创作,而创作过程中又考虑了哪些故事?
- 时间轴 -
00:26 开场BGM
01:22 本期内容
02:36 始于2015年
04:00 悉德·菲尔德
04:08 三幕剧结构
04:49 原本是暑期档
05:22 第一版剧本定稿
05:34 剧本创作方式
06:04 以人为核心
06:36 架构世界观
07:12 详细的设定
07:51 投资成本
09:14 利于视觉表现
09:54 埋了伏笔
10:32 叙事要集中
11:27 考虑观众接受度
12:39 没法落实到人
13:31 巨大的木星
14:17 安德烈·巴赞
14:41 《乡村牧师日记》
15:27 符合精神内核
16:16 大刘的态度
16:51 不利于改编
17:27 参与不多
18:10 特别懂原著
18:46 冰山原则
19:36 地下城设定图
20:03 蚯蚓干
20:13 《雪国列车》
21:19 “特大杯”
21:53 标准的灾难片
22:56 易于让观众接受
23:38 高明的举动
24:09 集体主义精神
25:21 饱和式救援
26:06 全人类的成果
27:01 科幻不是类型
27:52 《她》
28:22 《机械姬》
29:00 美国主旋律
30:07 联合政府
30:46 并非刻意
32:13 电影时长不够
33:39 人物扁平化
34:02 反而不好改
34:48 色彩艳丽
35:27 最后一次日出
36:23 丹尼斯·维伦纽瓦
37:19 结局的处理
38:08 《绿皮书》
39:00 再见太阳系
39:35 前面的内容
40:34 为了全人类
41:00 贯彻到底
41:25 史诗片
42:22 从无到有
43:00 受制约的编剧
43:45 团队创作
44:35 超出预想
45:11 电影结尾的致敬
46:49 电影中的原著梗
47:34 梗的运用
48:20 小说的侧重点
49:12 很难分清
50:09 前期阶段
50:52 拍摄阶段
51:11 后期阶段
52:16 最累的导演
52:58 带病工作
53:59 陀思妥耶夫斯基
54:41 有相通之处
55:39 中国编剧现状
56:30 黄掉的项目多
56:57 经常为伴
58:00 《我不是药神》
60:39 圣丹斯电影节
60:50 新秀的跳板
61:23 达米恩·查泽雷
62:14 FIRST青年电影展
63:18 未来会有的
64:17 弗朗索瓦·特吕弗
64:27 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
64:54 电影作者论
65:46 《黄土地》
66:33 一直在进步
68:07 续集的消息
69:44 瑕不掩瑜
71:26 结尾BGM

感谢你的收听!机核App 提供与节目配套的图文时间轴,如果本期节目让你意犹未尽,欢迎下载 机核App 收看。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