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 时光探宝人: 王宁远,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

- 主题: 探讨良渚文明的重要性及科技考古的变革
- 关键点:良渚文明: 东亚最早的国家级文明,早期稻作文明的代表。
重要发现: 反山墓地、外郭城及水利系统的发掘。
科技应用: 卫星成像、遥感技术、GIS和同位素分析等现代手段如何大幅提升对古代社会的理解。
良渚的影响: 良渚的考古发现改变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传统认知,展示了其先进的社会和城市化水平。
时间线:
- 00:00 - 02:00 - 开场主持人小藏介绍嘉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王宁远,节目将探讨良渚文明的神秘面纱。
- 02:00 - 05:00 - 良渚文明的世界与重要性王宁远解释了通过考古发现如何证明良渚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重要证据,尤其是在手工业、社会结构和经济上的复杂性。
- 05:00 - 10:00 - 早期文明的定义与争论探讨考古学家如何界定早期文明状态。尽管良渚缺乏冶金和成熟文字,但其社会结构和城市规划表明它已进入国家文明阶段。
- 10:00 - 15:00 - 良渚考古的历史王宁远回顾了良渚考古的起源,从1936年发现到1980年代反山墓地的挖掘,逐步揭开良渚文明的面貌。
- 15:00 - 20:00 - 考古技术的突破讨论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考古手段的应用,如何帮助发现良渚古城墙及其水利系统。
- 20:00 - 25:00 - 科技助力下的良渚探索科技手段如同位素分析和卫星成像如何大幅提升对良渚文明规模和复杂性的理解。
- 25:00 - 30:00 - 良渚的水利系统详细介绍了通过遥感技术发现的良渚水利系统,表明该文明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高度发展。
- 30:00 - 40:00 - 科技对考古的影响探讨科技,尤其是无人机和卫星技术,如何推动考古学进展,强调多学科交叉合作在考古中的重要性。
- 40:00 - 结束 - 考古学的未来与技术融合展望未来考古学的发展,重点介绍科技与考古的进一步融合,希望通过先进手段挖掘更多未知的文明。
相关书单:
在《门道》听众群里,都会有每期节目的相关资料分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小藏(微信:mmcg1011)进群。
资料分享这件事,由衷的感谢罗巍老师。

相关节目:
互动方式-
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
小红书:门道小藏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粉丝群:+微信 mmcg1011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总策划:孙锴
监制:刘佳
制作人:李汨汨
学术总顾问:沈旸
音频制作:陆正国
视觉设计:赵月茹
主播...

门道儿

你的宝藏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达达机2号
3个月前
浙江
1
这个老师的语气词好杭州啊哈哈哈哈

福居路潜水的鹌鹑
3个月前
未知
1
16:04 哈哈哈 安溪这带的农民真的能在挖地造房子的时候挖出玉管这类的小玩意儿

W的宇宙
3个月前
江苏
1
刚刚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回来,补下课
HD379715e
3个月前
浙江
1
好来,一听就是杭州人😀

天高云淡南飞雁
3个月前
浙江
1
我们很多人一直在讲周期率,那么是不是考虑一下,周期率的周期率以及时间区间呢?究竟是绝对的周而复始,还是相比较之有限阶段里的周而复始?系统论看,没有绝对的周而复始,只有阶段的趋于循环,绝对上终将湮灭。
那么,水退下平原,水涨上山岗,便可较清晰的逻辑闭环。于是,可能出现一个结果,上一个周期的末期和本次循环的初期,被我们反复研究着,那就难免出现用现在的标准设想上个周期的过程,究竟适用与否,难说定论。
不过,法海寺边上那个博物馆里的一间展室中,给出了一些可能解答的思路😁。

啊啊啊叶
3个月前
上海
1
太开眼界了

Irisly
7个月前
北京
1
讲得非常生动有趣,也非常涨知识,真的要感谢考古工作人员和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让我们能够越来越清晰地窥见良渚文明的样貌
諸微塵
7个月前
湖北
1
只知是大洪水中断了良渚文化,我以为是洪水滔天淹死了(中诺亚方舟的毒太深)。今天王老师的观点更科学,饭稻羹鱼的良渚人没有生计了,只有四处逃亡。

波罗的海底
4个月前
浙江
2
目前的考古证据也没有切实证明良渚是不是在中华文明系统里面。如果用自己国土广大的优势,在广大国土内给自己找祖宗,来证明自己有五千年历史,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好大喜功。
HD673756p
3个月前
广东
2
疯狂点赞啊,各种偶然,最后到了一个很高的视野~听得想回杭州看看,就是突然大发现出名的那几年都没时间去良渚看看
早韭晚菘
7个月前
未知
2
39:32 盗墓这里莫名喜感

芒芒芒果
7个月前
安徽
2
38:20 老太太…笑发财,老师也太可爱了吧
財迷南瓜
7个月前
甘肃
3
良渚,看来在那个时候已经进入到现在的大分工的状态了,也就是专业城市状态。同时期应该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或城邦是属于这种形态的。
BOB211
4个月前
上海
4
21:05 这个卷首语在良渚文化遗址公园入口有个雕塑,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HD863310j
7个月前
上海
4
1:06:36 哈哈这段想起了《何以中国》纪录片第三集“沿黄河一路向东的西坡青年和从淮河流域北上的凌家滩青年相遇于大汶口的那一段”
彭彭pengpeng
7个月前
重庆
5
讲得太好了,之前看过一个记录考古队长的短纪录片里面王老师就出境过,片子很短,这次小藏的访问弥补了之前看短片的遗憾。
团妈红姐
7个月前
北京
6
40:43 哈哈哈,流着大鼻涕,一拍大腿“我去”。好笑
S正听呢~
7个月前
北京
6
整期节目边听边想给专家递纸巾🧻~感冒还在接受采访,辛苦了🙏

uuw231
7个月前
海南
7
期待也能讲讲红山文化

你的宝藏
7个月前
江苏
11
良渚文化相关的内容,《门道》做了两期。今天上线的是对王宁远老师的访谈。颠覆我认知的一次采访,从方法到内容。王老师两年前接受过《路书》的采访,这次又聊了很多新的内容,他说,对良渚的认识,半年就刷新一次。而本期节目的标题,就是我采访时第一个惊讶点。史前文明的迷人是迷雾重重,而考古学的魅力是拨开迷雾后又发现了更多迷雾。说实话我有点羡慕一代又一代在这个地方做工作的人。可能,一辈子,就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