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故事FM ❜ 第 738 期
想象一下,突然,有一天,一个外国人来到你的农村老家,对你的家人说:我想买你的房子。而且这个外国人对房子下面的土地不感兴趣,她只想买房子本身。最奇怪的是,她买下房子之后,还要小心翼翼地把这栋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标记好,然后拆下来,然后搬到地球的另一端,再把它按照原来的样子重新组建起来。
什么样的人会干出这么疯狂的事?她怎么会想到搬走一栋房子?她是怎么干的?那栋房子今天的状态又如何?
故事FM 自 2020 年初和当事人建立联系以来,一直等了三年多她才终于来到中国,我们也才得以见面录下这个故事。今天,请听讲述者白玲安把这个故事的始末讲给你听。
/Staff/
讲述者 | 白铃安 王树楷
制作人 | 金松
采访 | @寇爱哲 金松
主播 | @寇爱哲
文案整理 | 金松
声音设计 | 孙泽雨
运营 | Yoyo 化晶
/BGM List/
01.SQ Story FM Theme Acoustic version – 桑泉
02.Classroom Prisoner – 彭寒
03.大浪淘沙
04.The Awaited Little – 彭寒
05.The Other Side of Shadow – 彭寒
06.经过云的时候 – 桑泉
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蜻蜓FM | 荔枝FM | 懒人听书
小宇宙 | QQ音乐 | 酷狗音乐 | 酷我音乐
Spotify | Google Podcast
微信公众号:故事FM (ID: story_fm)
新浪微博:@故事FM_StoryFM
个人微信号:gushi_fm
主播...

故事FM
爱哲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daisy_most
1年前
辽宁
4
评论中好多伙伴在感慨在遗憾,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次不可思议的迁移让我好感动,像一场浪漫主义旅行,试想老宅如果不被仔细拆解,可能也不会发现那些岁月的痕迹,它们就被埋藏在一幢普通的历史老宅里,或许难逃被拆为废土的命运,然而跨越文化和空间的大费周章精心还原,那些历史细节和异国感交织在一起,好像让老宅又焕发了新生命,太动容了!

MattDer
1年前
美国
4
去过这个博物馆两次 离波士顿很近 算是麻省的宝藏博物馆之一 里面本身就有很多清末贸易留下来的珍贵文物
HD216990f
1年前
美国
4
太感谢嘉宾和所有参与把这座优雅建筑完美复制呈现给参观者的人。上个月有幸第一次去荫余堂,我一个北方人在里面闻着亲切的木头和尘土的味道,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老式建筑元素和家具,简直要掉下泪来。尤其让我感动的是这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富人的豪宅,而是一家(相对的)普通人跨越不同时代的生活样貌被浓缩在一座老房子里。我从各种保存完好的小细节感受到生活情趣和亲情,体会房屋经历过的热闹拥挤和寂寥,也有很多记忆被唤起,实在是难忘独特的参观体验。非常期待这周六荫余堂的二十周年庆祝活动。希望国内能有更多这样有代表性的民居被保留下来,希望现在还不晚。
Andrea_3SOF
1年前
美国
6
一打开,太巧了!!作为业余摄影师,前几天刚刚完成一组要求在荫余堂拍的写真,以至于我第一次去。那天挺早的,没想到一批批已经有不少外国人专门来看,都很认真的样子,在老宅子里大家很安静,莫名感动。

啥播客的啥啥
1年前
美国
6
可能是因为年龄大了,情绪比较不稳定。一边走路一边听的热泪盈眶。就当是迎风流泪吧。
荫余堂去过好多次,每次都有新体验。作为一个学建筑的,听到一个房子是如何如何被拆成一砖一瓦,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微妙感受。这辈子要是能参与一件这样的事,就比较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

快一半乐
1年前
浙江
6
好有意思,好像拼乐高嗷
TianyuJumbo
1年前
北京
6
在波士顿上学的时候乘小火车去Salem参观了Peabody Essex Museum,当时就很震撼

沫沫哩个沫
1年前
上海
7
在波士顿对不对!

老猴猴
1年前
美国
8
我的天我去过这个博物馆,身为安徽人很激动的跟旁边的人介绍,也很认真的坐在里面看了纪录片。谢谢故事fm分享更多故事!今天刚刚说下周是育荫堂20年纪念日,打算再去看看!
肥唐
1年前
广东
8
20:07 祖宗移民
Peddy
1年前
澳大利亚
8
我是黄山人。很早就读到过这个故事,但这期当事人讲述的节目还是多出了更多有趣的细节。一定要去一次。

walker666
1年前
广东
9
#如何把做的梦变成现实
“我想买你的房子”,结果是只要房子,不要地。这本身就很有情怀。
这一篇,由口音有点像美国来的“大山”,中文很好的一美国🇺🇸老太讲述。
“一边等报批,一边办事。”
没有email的年代,如何搭车办事。
翻开老房子的木地板,不光有发卡、书信,还可能有百年前的报纸📰
#花在故事fm上的时间就很值得

midnight_ss
1年前
北京
12
作为遗产保护工作者听到这样的故事感慨万千,很难想象这样的事发生在现在了。这样的异地重建必然是the one and only。清代保存较好的传统院落现在应该能被评成市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再不济也能是未列级文物。虽然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但每每项目调研看到风貌好的建筑质量状况惨不忍睹还是心有戚戚。遗产保护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HERO_5KRd
1年前
湖北
13
17:21 唉,我们自己没保护好
Ponty
1年前
安徽
17
20:06 哈哈哈哈哈哈哈 搬了祖堂 祖宗移民
-AZP-
1年前
山东
30
这是视频资料
【【纪录片】荫余堂 Yin Yu Tang, A Chinese Home (2003)-哔哩哔哩】 https://b23.tv/JtYHdnp

拍卖狗Flora
1年前
美国
35
07:54 07:38 出资移建荫余堂的“有钱而低调”的富人是Ned Johnson,全美最大的亚洲艺术金主,Fidelity富达的老板,跺一跺脚整个麻州晃三晃,Peabody Essex基本上可以算作他的私家博物馆。去年三月去世。圈内微信八卦号有写过他的事迹《蚂蚁金服与波士顿美术馆的神秘金主》

是颗豌豆
1年前
浙江
51
我真的是边听边流泪 作为安徽人 为这种守护感动。外公外婆的老房子也是徽州最代表的建筑,周边的房子全部拆掉了,只有外公外婆自己做的老房子好好的在那片土地上生长着。屋檐下有工匠们手画的毛笔画,经过了这么多年依旧颜色清晰。整个房子都是木头构造的,是外公外婆年轻时用自己的双手搭建起来的。长大后我总是会告诉外公外婆,这座在别人眼里的老旧房子。在我心里永远是最踏实的存在。我在这里也度过了最美好的童年。(但是实际保存下的原因是外公外婆生了四个女儿,不用为讨媳妇盖新房子。这样的童年和老屋才得以保留。既幸运又觉得滑稽。)
唐僧打字用搜狗
1年前
浙江
58
好有意思 国人想建小洋楼 歪果仁却想把中国古楼搬去国外

万年青QingCheng
1年前
江苏
71
2013年为了graduate thesis开始研究荫余堂项目、Peabody Essex museum这个超棒的维基百科式博物馆、还有Salem这个因港口贸易和女巫审判而闻名的波士顿近郊城镇。
也因此采访了当时已经去BFA任职的Nancy Berliner、PEM的education dept负责人和志愿者阿姨。听到这期节目,唤起很多十年前的记忆,当时对荫余堂项目的研究和采访无比的顺利和令我感动:Nancy在BFA迎接我时一身红黑花格呢外套配她标志性的爆炸银发,在办公室里我寻找充电插座时她帮着我俯身在地面上接电源,PEM里面的docent志愿者阿姨我已经不记得名字,只记得她超热情地把我带去她们docent专用办公室,给我翻看她们准备展览项目讲解词的细致文件。
播客评论中许多评论感慨是不是中国人不懂得保护和珍惜古物,其实于徽州而言,荫余堂这样没有被列为文保单位的建筑大量存在,当然它们如果能基于徽州context而生存、而被看见是最好的结果,但如荫余堂自己这样被迁移至大洋彼岸的博物馆,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结果。PEM对荫余堂的保护、向公众的展示、解说与教育是非常上乘,荫余堂的存在一方面与PEM本身与中国文化的相关馆藏形成互文,另一方面Nancy团队在进行建筑搬迁与异地修建时保留了大量原家族在跨度长久的年代里生活的印迹/物品,再到博物馆进行展陈、解说和教育项目研发时为观众展示了多个特定时代下徽州人民乃至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博物馆团队围绕这一建筑所举办的各类活动,比如马友友的音乐会、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等都丰富且精彩,虽然偶尔有一点“旧中国”的气息,但仍旧瑕不掩瑜。
另PEM本身就是一个“收藏故居”出名的博物馆,荫余堂在这里的呈现是为PEM的house collections增加了极具特色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