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播 / 珂珂 艾谁谁 嘉宾 / Rebecca
封面设计 / 珂珂 音频剪辑 / 艾谁谁
接着上期节目的内容,本期节目Rebecca将继续和我们聊聊中美养孩子的话题。家长总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为你好”,这仿佛是一句让你无法反驳的台词,但却往往成为了孩子逆反的开始。再说课堂教育,我们往往过于追求单一答案而忽略了踊跃发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我们往往过于关注成绩名字而忽略了教育的多样性;我们一味的照搬西方的理论,却忘记了适用性的检验。当然西方的做法也不是全对,中国的做法也不是一无是处。本期节目我们就养孩子的方法论方面继续跟大家聊一聊这个大多数人都无法避免的话题。
这期节目我们主要聊了以下几点:
⭕️2:04 如何看待美国家长“遛”孩子式的教育方式
⭕️4:34 如何跟孩子合理的解释“我是为你好”
⭕️6:44 孩子其实明白你的表达
⭕️8:25 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潜移默化形成的攀比心理
⭕️12:24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过于紧张了?
⭕️14:35 父母对孩子描述性的反馈更有效
⭕️15:05 “好看”和“我喜欢”的区别是什么?
⭕️18:00 中美老师角色的定位,家长应当如何和老师沟通?
⭕️19:21 中美不同教育环境老师对于课堂回答问题的不同反馈
⭕️20:30 中美教育的方法论不一定能照搬通用
⭕️24:30 教育孩子是否应当性别无差异?
⭕️27:45 中国教育方面有没有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29:40 孩子的某些行为都是有特定解释的
⭕️33:50 需要辩证的看待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去做与众不同的人这个观点
⭕️35:02 究竟要怎么养孩子?有什么方法论?
⭕️35:10 教育孩子尽量避面负面性的词汇
⭕️37:00 尽量给孩子描述性的鼓励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