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113分钟
播放:
1.18万
发布:
1年前
简介...
疑问、困境、沟通,和行动的可能。
另,One More Thing 环节推荐的书,节目中有口误。正确的标题应为《冷亲密:为什么爱越来越难》(Cold Intimacies:The Making of Emotional Capitalism),作者是伊娃·易洛思(Eva Illouz)。
Show Notes:
- 吴琦主编的《单读 33:多谈谈问题》
- Mark Olsen 的文章《How Newly Married Guillermo Del Toro and Kim Morgan Found the Dark Heart of ‘Nightmare Alley’》
- Nick Petrić Howe 主持的 Nature Podcast《Facebook ‘Echo Chamber’ Has Little Impact on Polarized Views, According to Study》
- 雅克·拉康的书《拉康选集》
- Işık Barış Fidaner 的文章《Curiosity and the Passion of Ignorance》
- Alain Tanner 导演的电影《2000 年乔纳将满 25 岁》(Jonas qui aura 25 ans en l'an 2000)
- 戴锦华的文章《揭开冷战的暮霭》
- 汪晖的发言稿《未来的根据到底是什么?》
- 萨米尔·阿明(Samir Amin)的文章《当代资本主义体系的内爆》
- 秦刚的演讲稿《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的新机遇》
- 新华社的文章《宣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 新华社的文章《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 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电影《奥本海默》
- 汉娜·阿伦特的书《责任与判断》(Responsibility and Judgment)
- 万君超的文章《文人销夏——四大销夏录的前世今生》
- 鲁迅的文章《失掉的好地狱》
- 冯梦龙的书《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白玉娘忍苦成夫》
- 约翰·马科夫(John Markoff)的书《睡鼠说:个人电脑之迷幻往事》(What the Dormouse Said: How the Sixties Counter culture Shaped the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y)
- 阎云翔的文章《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 F. S. 迈克尔斯(F. S. Michaels)的书《难逃单调:当人遭遇经济浪潮》(Monoculture: How One Story is Changing Everything)
- 吴他对戴锦华的演讲《柔软 & 坚硬的银幕世界》的总结《戴锦华:我们遭遇的技术革命比工业革命更深远》
- 王维佳的文章《「点新自由主义」:赛博迷思的历史与政治》
- 张春的文章《「良食」追求的正反面:中产中国的食物足迹》
- 慢运动(Slow Movement)的官方网站
- 国际慢食协会(Slow Food International)的官方网站
- 《迟早更新》#173《那么快,那么慢》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 43 届会议《旨在防止和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的政策和做法对人权的影响 反恐中注意促进和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问题特别报告员的报告》
- G. M. Fiamingo 的文章《Italian Anarchism: A Study in European Social Problems》
- 張竹林的文章《受不了高房價,巴黎年輕人佔領空屋詩意居住》
- Anu Bradford 的文章《Hey, US Tech: Here Comes the Brussels Effect》
- 陶渊明的诗《归田园居·其三》
- 劳作纪实互动节目《种地吧!少年篇》
- 戴锦华的演讲视频《寻找另类世界——新时代乡村建设行动》
- 光明日报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调研组的文章《归巢与守望:返乡「小镇青年」群体探究》
- 郭少雅的文章《退休还乡,不要总盯着「宅基地」》
- 「社区伙伴」支援贵州侗族返乡青年的小册子《青春作伴好还乡》
- 神门善久的文章《社区规范对日本农业的影响》
- 董欢、郑晓冬和方向明的文章《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 陈赛的文章《抑郁症泛滥与特大号自我》
- 张雅兰的文章《世界首例!中国 90 后在脑中植入机器,一打开就变快乐了》
- 猛犸新闻的视频《一个「网络喷子」的自白》
- 齐格蒙·鲍曼和彼得·哈夫纳的对谈录《将熟悉变为陌生》(Making the Familiar Unfamiliar)
- 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的公开信《Pause Giant AI Experiments: An Open Letter》
- 「AlphaGo 李世乭五番棋」的维基百科页面
- Steven Levy 的文章《How Elon Musk and Y Combinator Plan to Stop Computers From Taking Over》
- Miles Klee 的文章《New ChatGPT Lawsuits May be Start of AI’s Legal Sh-Tstorm》
- Gemma Peplow 的文章《Hollywood Strikes: How Much of a Threat is AI to Actors and Writers?》
- Richard Falk 的文章《The Power of Rights and the Rights of Power: What Future for Human Rights?》
- 《迟早更新》#200《夏日漱石》
- 吴海云对戴锦华的访谈文章《我仍然相信,清醒和智慧的必要》
- 威尔海姆·赖希(Wilhelm Reich)的书《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Die Massenpsychologie des Faschismus)
- 余英时的书《自由與平等之間》
- 连清川的文章《在自由与平等之间》
- 杨兴梅的文章《小脚美丑与男权女权》
- 杨早的文章《若女性自愿裹小脚怎么办》
- 羽戈的文章《做奴隶的自由不是自由》
- 刘满新的文章《脆弱与能力:对女性「自愿裹小脚」的批判》
- 格蕾塔·葛韦格的电影《芭比》
- 上野千鹤子与戴锦华的谈话稿《「恐弱」是「慕强」的翻版》
- 《GQ Talk》#66《和戴锦华聊〈芭比〉:「后女性主义」时代的真人幻象》
- 张天祁的文章《衡水中学,一个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
- William Borders 的文章《Mrs. Thatcher Divides Feminists: A Woman in Power, but Not ‘a Sister’》
- 特瑞·乔治(Terry George)导演的电影《赤子雄心》(Some Mother's Son)
- 李银河和艾华(Harriet Evans)关于女性主义的对谈稿
- 徐鹏远对戴锦华的访谈稿《如果影院彻底消失了,电影也就不会再陪伴我们了》
- 何撒娜的文章《流行文化的公共性與社會責任:從韓國的一些例子談起》
- 伊利亚·卡赞导演的电影《君子协定》(Gentleman's Agreement)
- 玛格丽特·本斯顿(Margaret Benston)的文章《女性解放的政治经济学》
- Elizabeth Midlarsky 和 Cheskie Rosenzweig 的文章《Self-Fulfilling Prophecy and Gender》
- Holly Corbett 的文章《#MeToo Five Years Later: How the Movement Started and What Needs to Change》
- 張裕亮的文章《鐵姑娘、賢內助、時尚女——中國女性雜誌建構的女性形象》
- Cheris Kramarae 和 Paula Treichler 的文章《「女人」,「女性主义者」和「女性主义」》
- 罗斯玛丽·加兰-汤姆森(Rosemarie Garland-Thomson)的文章《整合残障,变革女性主义》
- 刘健芝的文章《恐惧、暴力、家国、女人》
- 李乔的文章《从「中庸」说到「矫枉必须过正」》
- 《迟早更新》#91《二十一世纪初叶文明之一面或在兹》
- Lauren Jackson 的文章《The Shifting State of Feminism in America》
- Caity Weaver 的文章《The Spice Girls Generation: Uniting All Women in the Pursuit of Girl Power》
- 隐形委员会的文章《致我们的朋友:资本主义反抗宣言》
- 上野千鹤子的书《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家父长制と资本制 ― マルクス主义フェミニズムの地平)
- 希拉里·克林顿在第四届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U.N. 4th World Conference on Women Plenary Session)上的演讲《Women's Rights are Human Rights》
- 周全导演、任宁担任制片人之一的短片电影《沉默的拥抱》(Woman in Fragments)
- Jackie Assayag 的文章《East and West: Orientalism, War and the Colonial Present》
- 《GQ Talk》#67《与梁文道、周轶君聊《厌女》:为什么男性害怕参与女性主义讨论?》
- 伊娃·易洛思(Eva Illouz)的书《冷亲密:为什么爱越来越难》(Cold Intimacies:The Making of Emotional Capitalism)
- 韩炳哲(Byung-Chul Han)的书《倦怠社会》(Müdigkeitsgesellschaft)
主播:任宁
嘉宾:戴锦华
「迟早更新」是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混沌关系的播客节目,也是风险基金 ONES Ventures 关于热情、趣味和好奇心的音频记录。我们希望通过这档播客,能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鲜,让新鲜的事物变得熟悉。
官网:https://podcast.weareones.com
微博:http://weibo.com/chizaogengxin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反馈,欢迎发电子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subf
1年前
瑞典
23
感谢这期访谈~听了两遍,不介意时长,对戴老师个人生命经历的那部分对话非常感兴趣,从某种程度上是更重要的个体视角,是平时会在公领域被遮蔽的部分。听完也马上分享给亲密关系中的另一半,展开长时间的讨论,以期在某些更具体的问题上获取共识。
任宁在交流过程中没有以往那么地自如,但正是这种局促证明有很多问题并不是单方面可以回答的。喜欢双方的直白,把对话引向更坦诚的状态。
ladadee
1年前
广东
22
「确实是个直男」,我理解这句话是:对典型的在男权社会既得利益和优先级环境下成长的顺直男,在面对性别争议事件时对第二性所处境遇的不能认知理解,的状态的感叹。主要感叹于因性别境况不同而带来的思维方式不同。

WJoel
1年前
浙江
20
每次看到shownotes一长串reference我就一股压力
李亚南
1年前
广东
18
快过年了,先点赞再听

荔柠
1年前
北京
12
shownotes的文章列表要划拉一分钟才能读完 绝啦

第三人称少数
1年前
广东
10
1:15:03 “可以跟您要只烟吗”哈哈哈

神奇冰开水
1年前
湖北
9
其实翻看评论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评论区出现了许多听友对戴老师关于任宁是直男这个评价有些争议,其实这一刻我刚好想说的是:(如果用传统的男性视角)这一刻如果被冒犯到,其实恰好说明了日常生活中那些对女性污名化、矮化、贬低化的一切的词汇,她们听到的时候正是你们这样的感受。而你们的这种阐释,如果被所谓的传统的女人们评价为“敏感的”“想太多的”,正好就是戴老师讲的无力感。
都是对的。你们的反应是对的,评价也是对的,戴老师的反应也是自然的,(虽然未必是对的)我想说这一刻大家完成了一次共情。
而且如果可以的话,请记住这种感觉。它正好是有关于阶级突破的、去两性语境的一种共情,或者说—
一种我们有可能看到的追求平权的方式。

Violeta_li
1年前
上海
8
梦回2021优酷跨年
奶绿塔罗Tarot
1年前
上海
8
15:32 我擦 戴锦华这句对于消夏的坚定的“不对” 好棒我操 太久没听到这种清晰的批判了
Ppvvyy
1年前
广东
6
1:17:45 感觉任宁的一些发问是有指向具体问题的,但是表达的比较泛。戴锦华明显也知道,但好像总在避让着更关键问题? 听到这里有种口渴难受没水喝的劲儿。
coconut_Ming
1年前
上海
6
1:24:03 听到印度女保镖被强暴,问她原因的这一段,不自觉的想哭,如果跟任何人分享这个时刻的话,恐怕会收到一句“你有点too much了吧”,是有些无奈的。也希望大家身边能有为你共情,最起码能愿意倾听你的感受的人。
杨大壹
1年前
北京
5
这集有价值
_hikari_
1年前
上海
5
两期一口气在podcast上听完了,又跑来这里留言。很好的讨论值得传播,虽然任宁时不时流露出的那种“没挨过爹打”的想当然让我想起与一些女权男的交流而ptsd了。戴老师“保持被动性”的说法很好,起码目前这个阶段我觉得很适用,以后再遇到就甩链接。 关于内容,我不觉得种族、阶级矛盾先于性别。相反,性别才是最根深蒂固的阶级,性别问题对于女人来说才是最fundamental的。她可以通过奋斗改变阶级,但她无法改变性别,她可以润到种族歧视相对较轻的地方生活,但父权制无处不在,欧美比东亚也不过八两对半斤。在种族和阶级上占优的女性如果觉得“我这里月亮挺圆的”而继续“岁月静好”,那父权制只不过是靠分一杯羹来维稳,毕竟更有资源去推动变革的是她们。

呼风唤雨阴月有晴
1年前
上海
3
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男性应该被动地参与女性主义运动。具体实践上,还有困惑。比如收听女性主义话题的节目,是不是应该只默默收听和了解,不留言不讨论,这种方式的被动。因为考虑到主体为男性,可能自以为真诚的发言,会隐讳地伤害到女性。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会不会造成无法沟通和局面。但再一想,这种担心会不会是我男性的想法导致的。有种套娃的感觉,需要再多实践看看。
斧子88
1年前
广东
3
1:06:01 女性做母亲得到的支持(家庭、社区、国家)目前远远远远远远不够,我们也有女人在思考讨论“红利”(偷懒…借口…)我们女人真是。
Gracie_k7Gd
1年前
山西
2
1:04:34 这个“你太敏感了”太有共鸣了,而且还是来自于女性的

半山野菩萨
1年前
中国香港
2
天啊,那麼多年過去了,戴錦華還是完全沒有進步,還是那麼爹味十足、用他那一套貌似學術的、堆疊的詞藻,敘述十分簡單的道理。而許多基本的觀點完全是錯誤、經不起反駁和推敲的。
普林的小事界
1年前
福建
2
ph打头啥意思
EMMA_MA
1年前
广东
2
45:03 hhhhh直男认证。
我听的时候在想,面对男性如此不公正的夺取女性权力的现状
男性提问,你们拿回自己的东西居然不是完美的。
啊对。
正当防卫不需要完美。

Violeta_li
1年前
上海
1
1:48:03 这几天反复在听这段,因为同样在理解被动性上产生了困难。在听的同时总有一段记忆会反复窜出来。不知道能否作为一个例子放在这里讨论。有一次我在地铁上遇到了猥亵,我的反击是在发现的第一时间转身瞪住对方,直到对方停止猥亵行为并主动走远。事后我在群里和朋友说了刚才的遭遇,说的目的一来是发泄情绪,二来是寻求安抚。虽然我主动回击了,但是依旧后怕。比如万一我的反抗无效或者因为反抗遭受更大的损失。群里的大多数人回复的都是遇到这种事真倒霉之类的言论。但是其中一个男性友人与我争论的重点聚焦在我的反抗不够有力,应该更激进的反抗。比如大声骂对方或者攻击重点部位。因为只有给予对方足够的威慑,增加他的犯罪成本才能降低再作案的可能。他的道理没错,作为朋友我也相信他没有恶意。但那一刻我的感受是愤怒和委屈,仿佛我不是个合格的受害者。我经历的羞辱也因为我的反击不当而需要被责备。他的确是在为女性发声,但这是不是所谓的“主动性”?如果说,那天现场有其他男性发现了猥亵,并帮助了我。根据戴老师的解释,这是一种被动性。无论我最终是否决定追究责任,帮助我的男性尊重我的选择,是保持被动性。如果他坚持要以自认方式的解决,而做出与我相反的决定,并认为只有那样才是对的。这就是颠倒了整个事件的主题和客体了。这是算是一种主动性吗?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