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诚意制作感谢收听
本期节目时长:102分钟
本期节目录制主播:阿甘、ad
进群加:jackielygt
本期节目关键时间轴如下:
00:07节目开场引言、节目缘起,电影在海内外风评争议的讨论与《美国内战》简评
03:05导演亚力克斯加兰从业履历介绍
05:54主播对导演前作《太阳浩劫》《湮灭》《机械姬》等作品进行评论
12:15电影出品公司A24的科普
16:50《美国内战》创作背景与主创信息简介以及该片为什么会令很多观众觉得货不对板
27:25电影剧情通讲与解析
35:45第四权科普
37:00结合导演专访讨论当代媒体客观性的崩坏与电影主旨
42:05记者面对新闻事件的客观与冷漠是否占到了人性的反面
47:00 电影中记者的行为逻辑是否存在批判
54:10电影高潮部小女孩的处理部分是否存在更好的处理方式
56:40电影中的内战为何会爆发?此处结合彭博社专题报道《论美国的民主》《两个美国》与美国政治小说《我们是谁》进行讨论
81:30杰西普莱蒙枪决记者桥段的讨论
92:00导演强调的讨论是什么?非黑即白的价值观讨论时代这部电影的重要性

主播...
硬核班长
AD钙奶爱喝奶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大菠萝_cTLy
10个月前 广东
0
影片的记者只拍照,只报导,没有了解背后的原因,也不深究参与人员的想法。我觉得是不合格的。
我是Joe
10个月前 江苏
0
1:32:08 我去看的那场有好几个人中途退场。
DelRaven
10个月前 广东
0
整一期<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吧
灰太猫
8个月前 广东
0
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V_iII5
9个月前 北京
0
我片子我的确是抱着看大片的预期看的 看完还有点懵逼 直到片尾看到A24的logo才瞬间反应 哦……要是这样 味道就对了
HD982257j
10个月前 上海
0
1:28:25 感觉这个片段可能灵感有一部分来自有一次特朗普的记者会,他直接问那个提问的asian记者“Where are you from”
一只居家鸟
10个月前 上海
0
1:29:04 跟一个中国挨不上关系,这人纯纯就是个种族主义者,说香港,台湾,上海,广州,都会杀
Axiss
10个月前 上海
0
1:22:15 他演过绝命毒师 冰血暴 ,一直以为是低配马特达蒙,居然真是邓斯特的老公吗
朱噬利奥
10个月前 湖南
0
确实是名字译的有问题,叫撕裂更恰当,我是先看了影评才看得下去
盆栽TheWeeknd
10个月前 陕西
0
1:12:01 美国反对美国
听风就是羽
10个月前 浙江
0
应该让女主帮女二档手榴弹,一开始以为没事,最后拍下总统被杀后,发现大腿受伤倒下。然后女二想拍照,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没拍,而是一起参与施救。最后一幕总统死在地上无人问津,女主被众人施救,电影在强烈对比中结束。
元宝妹妹
9个月前 北京
1
25:41 那是门泰特?
oxxx
10个月前 广东
1
结合美国现在现实也够分裂,其实挺有趣的hhhhh
今生
10个月前 天津
1
1:42:03 补上一句:阿甘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夏日收音机
10个月前 辽宁
1
新婚快乐
MoMoney4
10个月前 美国
2
39:10 东方的媒体也不会,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story 😅
花泽Laaay
10个月前 广西
2
15 16年开始看A24出品的电影,确实质量都很好,然后去美国上学后发现他们近年的电影其实也是屎里淘金。很多小成本的奇观题材电影连基本的故事都讲不好,靠一些像磕了药才想出来的奇观来掩盖基本功的薄弱,导致我后来都对A24 ptsd了🚬这可能也反映了美国新一代独立导演的口味变化吧,自我表达大于一切。像瞬息全宇宙那样能平衡商业需求和个人表达的电影真的很少。
灰域旅人
10个月前 北京
3
40:18 你家小区下面有一房子天天神神秘秘的捂着掖着,全家十三口能常见面的就仨人剩下是个人就在那不知道干啥,时间长了自然流言蜚语就多
大曼谷鳄鱼
10个月前 吉林
8
感觉这个电影有脑子,但不多。 对于内战是怎么爆发的都说的那么暧昧,一上来就是战争接近尾声了,说是打了很久,但是电影里也没展现。 中间段落的华彩全在红墨镜大哥的那句灵魂质问上。 “你是哪种美国人?” 最后的结尾也有些割裂。 导演说A24干涉他创作,自己以后不陪他们玩了。这个导演之前拍过《湮灭》、《机械姬》,拍片能力是可以的。可能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最后没拍出来。
花泽Laaay
10个月前 广西
16
38:36 本在美国学新闻的听友可以科普一下:其实近年来美国学界和业界都开始试着用新闻透明性等新概念来替换新闻客观,因为正如主播所说,大家发现客观性是不可能达到的,更重要的是,追求所谓的客观性可能会强化本就不平等的权力体系。 比如说,记者“客观”地报道了政客对某些社会事件的评论,这些评论可能本身就是偏颇的、不对的(比如特朗普),如果只是单纯地呈现,那记者其实就变相地充当了这些政客的传声筒,间接地增强了政客们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因此,一些学者提倡用新闻透明性来替换客观性,意思是说告诉读者自己的信息从何而来,观点从何而来,整个报道如何完成,向读者坦诚一切,然后让读者自己来决定这些报道是否“客观”和可信。不过透明性原则也只是大家用来解决“客观性危机”的一种方式。 不过美国新老代际之间对于新闻客观性也有不同的看法。老一代的保守的记者(以老白男为主)就坚持新闻客观,新一代的更左的记者(尤其是黑人群体)则更强调坦诚自己的意识形态,用新闻报道引领社会思潮。北卡莱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Hussman新闻学院就出过一起丑闻,该校的赞助人Hussman先生(老白男)不同意某位黑人女教授的新闻教学理念,所以直接干涉行政,没让她拿到tenure(转正成副教授),在美国引发过很大争议。类似的事件也反映了美国红蓝、南北、新老等不同记者群体之间的观念冲突(美国确认是个很分裂的国家)。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