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最近因为食物又和新老朋友相聚了几次,在餐桌上我们讨论正在吃的菜式,热切分享此刻的体会,也忍不住回想和诉说从前的觅食经历。无论食物本身好不好吃,此刻都变得贯通又开阔,是非常完整且难忘的餐桌体验。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经常把食物作为一种介质,伴随着品味食物的过程,来讨论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食物这个介质直接透射出的人文地理、人际关系和成长体验。食物和藉由食物表达的文化符号,本身就是最好的餐桌话题。「食在有趣」就是这样一个系列,边吃边聊,饭都更香了!

家常菜是最真实的生活烟火,并且越家常就越容易叠加不同的经验和波动。这几次在成都和周边城市的家常小馆吃饭时,经常会点一些类似的家常菜式,而同桌的四川人表示他们的家常餐桌对此又有不同的阐述。这次的话题就由此而来,像往日里时有发生的餐桌话题一样。

【时间轴】

3:40 有些家常食材,家里永远常备

10:43 同一道家常菜,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模样

18:34 家常菜的不可能三角:好买,好做,好吃

27:30 家常食材的时令有多美妙~

34:06 可这个时令感越来越模糊了

39:14 餐厅的家常菜又如何平衡时令和稳定

47:06 家常菜面对本地人或面对游客

51:53 当家常菜不在家乡,去到异地

1:05:13 当餐厅的菜式来到家里,变成新的家常

【本期鸣谢嘉宾】

Harry,译者,美食撰稿人。

【本期配图】

最近在成都吃的一些家常小炒

【本期配乐】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 III. Rondo -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田螺姑娘hhhaze

主播...
陈宇慧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赵大宝
10个月前 辽宁
1
擂辣椒皮蛋爽口开胃我接受,虎皮青椒需要过油啊,开胃酸辣🤨?我不李姐😅
只吃脆桃o
10个月前 辽宁
1
哇!喜欢这位哈老师,经验丰富懂得多,表达也非常流畅
Moonchild97
10个月前 湖南
1
05:17 我炒土豆丝也喜欢放青椒!上次不知深浅地用了个本地青椒,把我给辣出眼泪了🤣
Wealden
10个月前 日本
1
对我来说最当季的食材就是临期打折的东西!
momo_RP5G
10个月前 河南
2
06:53 一年不吃青椒 ,顶多想起来一回。现在听见到处都有,瑟瑟发抖。ಥ_ಥ
HD696959f
10个月前 广东
2
57:21 一个非四川人的一些不成熟想法:川菜中有些味型的确很经典,但另一些味型难免给我一种自立山头强行另起派别的感觉,真的有人能将这些味型完全区分开来么?如果这样的人本来就少,又或者以前不少但按现在的时势而言必然越来越少,那么这些非经典的味型以后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prapthi
9个月前 上海
2
50:35 这跟我现在在外地吃到的江西菜/江西米粉也是一样。因为近两年铺天盖地宣传江西是吃辣王者,为了迎合刻板印象外地的店就疯狂放小米辣。在上海,比较好吃的江西米粉店,(点中辣/正常辣)端上来都是铺满了小米辣。这在江西小店里是没有的,我从小没见过这样的
脏狒
9个月前 浙江
2
感觉去菜市场会不会被宰,主要还得看性格,我是男生但留了长发,也算非标准版男性吧。但性格很 e热衷于与菜摊老板聊天,因此买的价格还算比较不错(๑•̀ㅂ•́)و✧
周粥舟
9个月前 四川
2
1:04:40 新疆大盘鸡其实是几省之交的的国道上开馆子的老板发明的,为符合甘肃客人口味,在原始川菜辣子鸡里添加了土豆,然后又给陕西客人加裤带面。
存在的存
9个月前 吉林
2
17:01 我感觉灯盏窝如果肥肉的部位特别脆特别紧实,就是下刀切手感欻欻的,它就更容易窝起来。
李勃libo
10个月前 四川
2
1:07:00 这个理解就跟四川的简阳羊肉汤是一个逻辑 哪怕是羊肉汤本来就有羊肉的油脂在汤里了 但简阳羊肉汤一定是将煮好的羊肉切片回锅再用油快速炒过后再兑入煮好的羊肉汤这才算数(只认可这样的香😂) 还有海味面清汤面(其实就是清汤素椒)也是 不是外地人理解的清汤 清指的是不红油而已 但一定是放猪油汤头油花花的才算香
阿喀琉斯爱洗脚
10个月前 广东
2
1:17:20 想起这句“有传统,冇正宗”
李小花哈哈哈
10个月前 北京
2
1:14:59 对正宗的维护,也是捍卫自己过往人生的总和
glacierlee
10个月前 北京
3
1:06:19 本集的(幕后)高光人物,姨妈
快乐小猪
10个月前 上海
3
几乎没有去过线下菜市场的人想说,觉得蔬菜还好,在上海要在线上app买到适合炒中餐的牛肉和带软骨的猪肋排太难了。之前做孜然炒牛肉,看到菜谱写着要想炒出干香扑鼻的感觉就得用鲜牛肉,虽然我冷冻里好多的吊龙,做完这道菜的确是有一些汤水不过大家都称赞好吃,但真的很想达到最好的状态我想做饭人都懂!还有其实我很爱糖醋排骨但做的少之又少,线上app里买的肋排就算写着带软骨,怎么也不是小时候妈妈带着我去菜场会买的那种不是很厚的贴骨肉就算剁成小块也是每块都带着软骨的精肋排🥹
李勃libo
10个月前 四川
4
1:04:55 八千湘女上天山(1950年代)跟大盘鸡做关联真是差得有点远 就以我40+岁新疆人的记忆和对新疆的了解来猜测 大概率就是改开后90年代去新疆打工的外地人融合本地口味改良发明的 外地人中四川的比例很高 而且根据特质不同而有很强的职业分布 四川人能吃苦 擅烹饪 做力工开饭馆的就比较多 也愿意去更艰苦的地方 另外比较多的是河南人 人多、来的早且介入得深南北疆都有 就比如李娟那种 偏手艺精细活儿比如裁缝装修木匠之类的就以江浙人居多 卖猪肉的铺子基本都是东北人 来务工的湖南人在其中不算多 来新疆当兵后留在新疆这样的湖南人更多 小时候非清真饭馆凤毛麟角我们一般叫汉餐厅 90年代中期汉餐厅才多起来 主要也是川菜 这就跟川菜在全国的流行差不多同步了
HD490079b
10个月前 广东
5
正不正宗这个呢,我好久之前就觉得是个伪命题。因为一个本地菜式,各家也有各家的做法,没有具体标准能说哪家做错了。(普宁肠粉啦,隆江猪脚饭啦) 说变迁呢,我小时候,我们都吃和河粉一样宽的粿条,现在我老家市面上已经少见宽粿条了,只有细粿条😂 牛肉火锅的苦瓜汤底也是某一天突然就变成每家店的标配的。
tipsynini
10个月前 北京
7
这个系列也好有趣~轻松又熨贴的餐桌小叙 还有新鲜的信息!(这周末刚听了祖宾梅塔的贝小协 嘿嘿~周一快落 :)💚
李小花哈哈哈
10个月前 北京
11
37:01 因为各种农业技术的发展,食材的当季/最佳状态也陷入了“正宗”的迷思啊哈哈
雨前羽街
10个月前 北京
21
说随便的人往往想表达的不是什么都行,而且什么都不行……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