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李若昱。李若昱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系的二年级博士学生。她曾经在广州小北的外贸大厦做田野调查,在她的大学毕业论文中,以此为介入点分析中非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洲人穿梭于祖国和广州,甚至在广州定居,在中国做贸易、寻找生意机会。在广州,小北路周边几公里形成了非洲和来自各国人的社区,也创造了“外国人”和“本地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场所。在这个空间下,“外来者”的概念可能发生了倒置:一个“广州本地人”会是小北的非洲人社区的“外来者”,而在广州的非洲人也是中国的“外来者”。作为研究者、外来者的若昱如何在广州的外贸大厦中开始她的田野学习和调查?在广州的非洲人对“中国”有什么理解?她从和访谈对象的接触中又产生了哪些对于身份的反思?从若昱的毕业论文开始,我们在这期节目中和她聊到了种族、种族歧视、田野调查、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研究者在研究中的角色等话题。

 

内容提要

05:00 为什么对在广州的非洲商人这个群体感兴趣

11:45 作为一个门外汉如何开始田野调查

17:25 “种族”概念作为一个过程

24:10 作为中国年轻女性在广州小北的经历

34:05 如何理解种族歧视、批判种族歧视的的原因

42:05 过度使用“种族歧视”概念的负面影响 —— 复杂维度:种族、阶级、经济

50:35 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微观视角的重要性 —— 如何定义知识、谁是知识的生产者、知识生产的等级

58:45 研究者在所从事的研究中的身份 —— 作为外来者?存在内、外之分吗?

62:55 由美国经验生发的社会理论框架在中国的适用程度

 

参考资料

纪录片

《Guangzhou Dream Factory (广州梦工厂)》是2016年发行的由美国导演Christiane Badgley创作的纪录片,讲述了在广州寻找“中国梦”的非洲人的故事。

书籍

《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麦高登著 2015年11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591565//

 

片头片尾音乐

来自 14? 的 单曲 《Dreamland》

https://music.163.com/song?id=6517045&userid=3964222755

 

封面图片

Image from Guangzhou Dream Factory

© Christiane Badgley and James Costello 

https://www.gzdreamfactory.com/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各大社交平台及播客平台搜索"双重意识"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主播...
我是RT
我是Lucia
我是青青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王愫
2年前 广东
0
为什么中间的音乐那么多,内容一点都不连贯
三套陈
3年前
0
前面做转场用的音乐也太长了,2-3秒就差不多了,放个10秒,还没次都一个声音,有种烦躁感
狲狲
3年前
0
(这位老姐姐口音太亲切了!
茜_B5Gj
4年前
0
有一次和我妈聊天,他也不知道为什么问我说黑人是不是都很懒。。。我给他讲了十分钟“枪炮病菌和钢铁”,五分钟个体和群体,在想接着讲肤色和基因多样性于人类非洲起源的关系的时候,被他严厉制止住了😂
向鸭
4年前
0
21:46 弃听 不知所云
我是RT
4年前
0
想和大家一起讨论:对种族歧视这个概念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茜_B5Gj
4年前
1
感觉现在网上玩反政治正确的梗还挺严重的,我曾经在一个很多人的大群里看到n word满屏飞,没人阻止,还挺生气的。
Spirit123
4年前
1
很喜欢这个主题哈,不过希望可以多听到一些田野调查的实际故事,以及最后得到的一些结论或者观点。可以明显感觉到你们出于严谨、以及“政治正确”的角度,很多观点是收着在讲😁
冰冰君
3年前
2
主播提到一个问题很感兴趣。什么是中国性(Chineseness)呢?中国性是外国人眼中的瞬间闪过的中国的形象吗?中国性是外国人心目中对中国的看法吗?中国性是主播在与给人话访中获得的自己的理解吗?中国性是由所有他者所构建出来的完整的形象,还是说中国本身具有一个内在的不可转移形象。 我相信两者全都有。但是主播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实则是她感受到了两者的冲突。即为何她作为经验个体从小到大感受到的中国本身的形象,与中国宣扬的形象,与外国人所感受到的形象存在差异。因此,这里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性的问题,中国性不是一个固定的有标准答案的东西,它是不断地为不同人所阐述的。这里的问题是中国人感知到的中国,宣传中的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三者之间的差别问题。究根结底,我认为是政治与经济与文化的问题。“中国性”有些故弄玄虚。 此外,或许田野调查,宏观与微观叙事,个体经验等等。我觉得这是一类问题。在主播的表达中,有一种“田野至上”的感觉。但我依旧觉得,这要区分不同学科与不同研究方法。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用“田野”。同样,使用了“田野”写出来的未必是好文章,不使用“田野”的未必是差文章。马克思从未到过印度,却写出了很多鞭辟入里的文章。不过,这里还涉及到一个真实性的问题。其实我也一直在想,真实性一定是“我眼见即为实”吗?它可能真实,但是未必就一定代表着真相。因此,就研究本身而言,研究者的个人经历当然很重要,这就好比语言。但是,我也不赞成,因没有田野经验就贬低某些研究的态度。不过,这可能与主播研究国际关系的专业相关。国际关系偏应用研究。我是研究历史的,可能更侧重于基础研究,态度有些“保守”。
Footman
4年前
4
最近正好在看Gordon Mathews的《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觉得这本书和这个话题几乎是一模一样。对这期特别感兴趣。
Jesse7
4年前
4
跟家里的长辈交流过这个问题,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对黑人还是有些排斥。可能有句老话大概能解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能是缺乏真正的沟通交流,长辈们确实多多少少觉得黑人族裔和自己有些不一样,这种身份上的不认同让他们对其他族裔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感。
色彩斑斓的黑
4年前
6
听了38:20我也没听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田野调查到底调查了个啥?就是些陈述性的普通人知道的内容,然后在那里车轱辘,放弃听下去了。
Luye
4年前
6
多好的话题,多好的选题。。。但是感觉聊的有点散,好多时候一直在澄清自己
鱼干_Yasmin
3年前
7
作为一个中东研究出身的博士生,听到这期播客感受到了很深的共鸣(一看是一年多前的播客真是发现双重意识这个播客有点晚了)。 最近正处于准备田野的前期,并且在努力融入所研究群体的欧洲diaspora communities。在欧洲融入库尔德社区,作为一个中国女性,有时候站在那里就会感受到自己外来性的存在,我无法忽视自己的性别和种族身份而只去强调自己作为researcher的社会身份,同时也开始了我对于中国性的思考。开始读博以后,已经有无数人都觉得我不是typical Chinese,在这里接触的中东人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一个中国人会说阿拉伯语和一些波斯语、库尔德语。库尔德朋友和我说,如果我觉得自己遭遇了racism一定要告诉她,因为库尔德人习惯了白人研究库尔德问题,但他们甚至觉得中国人都不知道库尔德人是什么群体。不过我很难把这种“好奇”定义为racism,虽然有时候会遭遇中东男性的harassment(来自性别身份的困扰),但大多数时候这种好奇都是善意的,大学去中东国家交换的时候就经常被女孩子们邀请回家做客,现在库尔德朋友的妈妈也会把我当成自己的女儿对待。 这又延伸出播客里讨论的是否生活在同一空间下就可以增进不同族群之间的理解,我的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做中东研究看到了太多不同族群之间存在的misunderstanding和矛盾,甚至同一族群内部的观念也相差甚远,朋友和我来过玩笑:“We Kurds are not united, now you are in it.”同样的,无论是在中东、非洲还是欧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中国城、中国社区、中资企业密不透风的围栏,即使在一个国家生活,中国社区都会有意识的和当地社群保持距离,在欧洲听过中国人和我说的最多的话可能就是小心阿拉伯人/黑人。即使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如果没有想要互相了解的欲望,这种理解和共情也很难去实现。 还想聊一聊关于理论和方法的问题。因为即将要去中东某国做田野,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而导师想让我使用的理论和我觉得合适的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也是很巧,今天刚和导师聊完自己的困惑就听到了这期播客。导师鼓励我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待所有的理论,采取更人类学的方法先下到田野感受,也许会有想要使用全然不同的理论,打破带着假设进入田野的困扰。 最后分享一点关于研究者的角色问题。Orientalism困扰了中东研究者太久太久,我现在所研究的库尔德女性运动也常被当地研究者批判为西方对于中东的浪漫化想象,subaltern geopolitics常被提出以取代western critical geopolitics。我一直觉得作为研究者下到田野能看到的只是作为个体本人的视角,不同的性别、社会、民族身份看到的视角也是不同的,所谓的“知识生产者”与当地人的视角并不矛盾,但不应该有等级,而是互为补充。每个人视角一定都是有局限性的,我目前自洽的方式是在肯定自己的身份的前提下探究可能性,了解自己的局限性。 以上是我最近思考和听了这期播客的一些小感受…一不小心就说多了…
宰予
4年前
10
个人体会:前面的highlight稍微有点长,感觉一分半钟差不多了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