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林诗琦。诗琦是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比较文学博士候选人,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和媒体文化、政治理论、关怀伦理学、翻译研究和城市研究。在博士阶段,诗琦研究中国新媒体所呈现的记录文化,包括非虚构写作、电影、科幻小说、流行音乐和社交媒体。

 

近三十年的中国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而作为社会成员,我们的个人生活也经历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在社会急速变革的时候,文学、电影、虚构、非虚构等作品如何记录这些变化?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关怀和“我”面对相似问题的人?种种媒介形式,包括非虚构写作,是其中的一个尝试。但非虚构一定意味着真实吗?我们如何理解作为一种社会性书写的非虚构作品,如何理解这些作品中所描绘的社会?虚构作品又怎样记录社会现实,与非虚构作品有什么不同?诗琦用镜头语言的比喻把虚构和非虚构作品联结起来,探讨两种作品中共通的“在场”与“错位”。

 

从诗琦的研究开始,我们在这期节目中和她聊到了非虚构写作、在场与错位、虚构与非虚构视角的对比、研究者的视角、研究对于个人生活的意义等话题。

 

本期嘉宾

林诗琦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00 “当代”的中国观察:剧烈的社会变革

04:50 如何产生记录社会变化的研究兴趣,与个人经历的关系

10:00 博士阶段的研究视角

13:00 非虚构、媒体如何记录、参与社会生活

18:00 对非虚构写作的反思:非虚构是否走到尽头,非虚构和虚构如何互相参照

"如何保证质量、如何参与社会"

23:25 非虚构的镜头感:在场与错位

"文学作为一种介入的手段、文学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一个文化分析者需要把不同文化作品的共性抽出来,从高度地域性和高度媒介性的文本当中找到人性相通的地方“

29:40 虚构作品比如科幻如何记录现实

“科幻以人们已知的社会为支点,对这个支点进行一种扭曲、错位的处理,再以人们不熟悉的方式把已知的社会重现出来”

32:40 从社会角度对比科幻、非虚构作品

“非虚构其实以在场的形式记录不在场:一个作者对自己当下状态的不满意、和她/他想要去的场的距离感”

“科幻以美学、文学的方式把这种距离感抽出来”

34:20 从生活出发做研究:把个人观察和感受与宏大结构联系起来

“这些文本给我提供了一层又一层重新去审视社会的机会,联结了我自己的亲身状态,我意识到的、没意识到的、没有机会经历的,让我了解、倾听那些声音”

“把这些放置在中国在全球位置中经历的变化”

“以不同的角度走近这个社会”

40:00 人类学、文学视角:陌生与熟悉

“如何把陌生的环境熟悉化,把熟悉的环境陌生化”

42:00 社会科学、文学视角的对比:“关怀和抽离”

“社会科学的角度可能更以理性的角度梳理,而不是参与”

47:20 社会科学研究、文学研究的“参与感”

“理论是一棵树的根茎,给我提供水分和养分”

“我想写一篇我的外公外婆读得懂的博士论文”

51:30 从媒体研究的视角研究社会

“不同媒介形式如何共同讲述时代故事”

54:30 诗琦从事媒体研究的方法论:理论和田野

58:20 总结

 

参考资

非虚构/错位/如何以记录的方式方法(自记录、从小人物出发 、口述历史、虚构真实等)参与社会变革

董子琪. (2020年10月27日). “一个白人男性的寻路中国:何伟究竟给予中国非虚构写作什么启示?” 界面文化由黄月编辑. 检索自https://www.douban.com/note/782105919/ 

梁鸿. (2016年)《中国在梁庄》. 台海出版社. 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42c321905d00bd42c3183cbkecc32f3013eccbc87e4b62e

黄灯. (2017年). 《用文字重建与亲人之间的精神关联》.《大地上的亲人》自序, 黄灯著. 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36e321a05e2d9636ed72515kecc32f3013eccbc87e4b62e

韩松. (2015年06月22日).《《独唱者》后记:白天写小说》. 检索自 http://hansong.blog.caixin.com/archives/86186 

孙若茜.《梁鸿:东北是可以虚构的 》三联生活周刊. 人民文学出版社转载. 检索自https://www.sohu.com/a/310604286_661695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来自 林诗琦 的照片(2016年夏天于重庆涪陵拍摄)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各大社交平台和播客平台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主播...
我是RT
我是Lucia
我是青青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筱狸
4年前
1
诶?第一篇引用是我写的。
Openmyears
4年前
2
请问诗琦有公开的社交媒体吗?
假闲的lzy
4年前
2
我觉得这期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将各种文化媒介传达的内容串联起来观察社会的角度 感觉解答了一些平常淹没在信息中总感觉看不到全局的疑惑 感谢!
七分白日梦
4年前
3
每个人的意识甚至生命都只是一个小杯子,而世界本身是江河湖海
Molnie
4年前
3
10:28导演的文化关怀 你在社会极速变革的时候,自己的镜头如何能在场。
马二_波哥
4年前
3
28:34 想到其实播客这个形式本身也会带来虚构/非虚构叙事的问题吧… 只要是叙事就逃脱不了主观…
paulette
4年前
3
这个太及时了!
WWW.L
4年前
4
40:03陌生的环境熟悉化 熟悉的环境陌化……以书写的方式,让它有距离感
著名的蓝雨衣
4年前
4
这期很棒!
马二_波哥
4年前
6
03:19 一听这些题材就想起贾樟柯!
echomelette_
4年前
6
距离感与错位这段还挺引发思考与共鸣的
我是偷儿是我
4年前
7
哇这是通过朋友圈里小伙伴的的推荐指路所找到的一集宝藏博客,听得很开心也很惊喜。一来非常喜欢不同人在相互聊天中的思想碰撞、二来是惊喜于原来自己以前很多的思考竟能够以这样的语言进行更准确的表达,棒!而其中让我感触很深的两点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以及学术研究是什么。 (文学与历史)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都会认为文学(或其他形式的表达:音乐、电影等)其实都是呈现当下社会图景和个人思考或情绪的绝佳历史材料。因为它都源于想要记住当下的紧迫感的冲动,用一种可以永恒的方式去凝固住当下,而这一当下势必会刻上个人情绪和社会图景的烙印。而当未来的读者、听众或观众进入它,就好像是被催眠一般,去跟着创作者的视角、情绪和思考去走一遭他们眼中的当下,而那个当下回头来看便是历史。 (学术研究是什么)我想可能是受爸爸的影响,让我从来都不会觉得学术研究是阳春白雪,而相比之下社会中的常识经验是下里巴人。研究于我而言,其实就是由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出发,试图寻找答案的一次旅行。而同时,一个人所遇到的问题通常很难在绝对意义上是个体性的,更多都是共性问题在个人身上的投射,但不同之处却在于:人们选择直面困惑和寻找答案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选择了电影,通过镜头进行捕捉;有的人选择了科幻,通过抽离和变形去叩问;有的人选择了音乐,通过感官直接营造氛围、运用歌词进行沟通。但是,这种多元化的探索其实都是在试图找到那句芝麻开门,学术研究应该也是众多方式中的一种。可是,当学术研究用一个一个专有化名词、自洽的理论去整理和抽象个人思考时,一方面它能够以一种更抽象的方式去阐释,但在另一方面却的确遗失了部分可沟通性。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写论文时时不时就会觉得自己说的就不是人话(˶‾᷄ ⁻̫ ‾᷅˵)可是,不以到达为目的表达都不应该被算作为好的表达,所以当诗琦在节目中提到“我想写一篇我外公外婆能读得懂的博士论文”,“能用大白话讲的就不用理论讲,理论更像是一颗大树的根基,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提供给我养分和水分,而不是好看的装饰”。我真的不能更认同了!
希杰同學
4年前
7
20:18 内容很有帮助,但是我想吹毛求疵一点:主播和嘉宾每次开始说话前,都要说一句“我觉得你刚才说得非常好”“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从音频开始就是这样🤦🏻‍♀️听得多了会觉得有点难受。很想评价或向对方表达认同的话,可以具体一点,频率也可以低一点。
马二_波哥
4年前
7
18:59 还是比如贾樟柯,他的故事很多是基于社会现实,但确实又不是纪录片。非虚构/虚构这个概念其实是流动的?
WWW.L
4年前
7
58:57在地域性中找到普遍性 在普遍性中不忘地域性
表达欲复健中的小范
4年前
9
45:46《人物》最近的几篇访谈就很接地气。 想到自己在学习各种理论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陷入理论的漩涡里失去对现实的关怀。
柯紫
4年前
10
这期太好了,值得多听几遍
苏姝雅Sue
4年前
13
我现在在国外学习儿童文学,主要就是欧洲的儿童文学。作为一个本科中文系的人来说,我会觉得在中外儿童文学上我都是白纸一张,我现在讲出来的依旧是single story,一种eurocentric的文学。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去寻找两种文学的地域性。❤️
珍珍珍
4年前
14
首页贺电😘😘😘
HD31802j
4年前
17
连着听了两遍,很享受对话的愉快氛围,也对身在国外研究中国话题感兴趣,喜欢这样的视角,将宏大的社会变迁与个体的生活变化相结合,有种熟悉的接地气的感觉。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