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59分钟
播放:
1.02万
发布:
4年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完整图文版shownotes请访问艺术有读公众号


第 55 期:殖民者抢走的文物为什么这么难还?

时长:60分钟

主播

· Sammi:Tabula Rasa Gallery 画廊联合创始人,总监

嘉宾

·在纽约的顾虔凡:翻译,双语艺术在线杂志《黑齿》编辑

·在杭州的沈逸人:文化艺术领域的从业者,硕士毕业于牛津大学视觉、物质文化与博物馆人类学专业

·在伦敦的李艺思:艺术从业者,不定期关注南美洲前哥伦比亚艺术文化及其市场走向

文字编辑

Wanying

剪辑

Sixing


概览

05:00 Pitt Rivers博物馆的由来

10:00 嘉宾阅读后的感觉

13:25 为什么英国去贝宁掠夺的原因,及英方对贝宁青铜的描述

20:00作者强调暴力持续到今天,需要终结

22:25 本书的理论依据,对比“死亡政治”对比生命政治与赤裸政治

25:00 作者作为博物馆从业者面临的矛盾

28:00 持续开放这类博物馆是帝国主义的延续

29:00 去殖民化的工作坊

31:50 展示原生艺术引发的争议

33:28 两次联合国公约

38:00 公约对成员国的两大主要约束

40:50 圣经博物馆归还文物

41:30 为什么文物归还过程漫长

42:50替代归还的作品的方案是否可行


The Brutish Museums: The Benin Bronzes(《残酷博物馆:贝宁青铜、殖民暴力和文化归还》)

走进许多欧洲的博物馆,你所看到的是属于“全世界的文化遗产”,一种“百科全书”似的展品,它们不仅仅是文物,是艺术品,他们还是欧洲殖民历史的见证。在牛津大学的Pitt Rivers 博物馆,存有来自全世界的考古和人种学的物品,这其中包括了大量来自非洲贝宁的青铜。而在这些青铜的背后,是一个被英国重新书写过的暴力殖民史。这些青铜来自于1897年在非洲古老城邦贝宁(现在的尼日利亚南部)的一次punitive expedition(惩罚性远征),在杀害了贝宁国民、放逐了国王之后,英国远征队伍带回了近万件青铜、象牙和珊瑚制品,并在几周之内就在伦敦、牛津、柏林等城市的博物馆中展出,并被安上了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救援行动。考古学家Dan Hicks在The Brutish Museums:The Benin Bronzes, Colonial Violence and Cultural Restitution(《残酷博物馆:贝宁青铜,殖民暴力和文化归还》)一书中从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那次掠夺出发,强烈呼吁西方博物馆应当即刻归还殖民地掠夺而来的文物,并讨论了更广义的殖民主义。


Dan Hicks

作者Dan Hicks,生于1972年,英国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现为英国牛津大学当代考古系教授,Pitt Rivers博物馆策展人。研究方向为当代考古学、物质文化研究、历史考古学、及考古、人类学、博物馆收藏历史等,出版过八本与考古学、博物馆学相关书籍。

参见:www.danhicks.uk


Pitt Rivers 博物馆

Pitt Rivers 博物馆是位于英国牛津的一座博物馆,展示牛津大学收藏的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藏品。博物馆的陈列别具特色,作品并不按照时期或地区分类,而是依照他们的形态类型、曾经的使用方式排列,以此展示物品设计和人类文明的演变。1884年,Pitt Rivers将军将自己的私人藏品捐赠给了牛津大学,条件是学校中需要有一名长期的人类学讲师。该美术馆隶属于牛津大学,其教员常将博物馆中的藏品用于教学与研究中,很多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在考古学和人类学部门任教。起初藏品约有2万余件,现已藏有超过50万件藏品,包括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摄影图片、手稿,由旅人、学者、传教士捐赠。

参见:https://www.prm.ox.ac.uk


“惩罚性远征”(Punitive Expedition)

“惩罚性远征”指代以“惩罚”敌人之名而发起的军事行动,该术语通常与已经是殖民地或即将成为殖民地的领土联系在一起。这种习俗本身很古老,有许多亚述人,罗马帝国和蒙古人曾发起的惩罚性远征,尤其是罗马人,以回应对其统治的攻击或威胁。


Necropolitics(死亡政治)

喀麦隆政治理论家Achille Mbembe分别2003年及2009年的名为《On the Postcolony》的同论文、书中提到这个词,其中他描述了一种建立于死亡之上的政治体系,即主权者对于个体的死亡拥有主宰权。死亡政治通常被视为对福柯主张的生命权力(Biopower)及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延展。



美国圣经博物馆向埃及归还5000件文物

自2006年,埃及外交部便与美方政府谈判协商归还文物事宜,埃及方称这些文物是美方通过非法挖掘及走私获得。近日,埃及追回5000件文物,这批文物曾存储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圣经博物馆,现已运抵开罗。这批文物包括写着科普特文、古埃及僧侣体及世俗体、希腊语的莎草纸和手稿、葬礼面具、棺材部件等。


与非洲殖民史与文物归还相关的大事件:

1884 柏林西非会议,欧洲各国在柏林会议准备他们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与发展贸易,瓜分非洲。

1884 Pitt Rivers 博物馆建立

1884 - 1914 本书作者认为在这个阶段,英国远征殖民地进行了很多“小战争”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身,他称为“World War Zero”

1897英国军队对贝宁王国进行惩罚性远征(Punitive Expedition),血洗贝宁城,掠夺了近万件贝宁文物。

1897 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世界博览会里有一个”人类动物园(Human Zoo)“将非洲人变成‘展品’展示他们的生活。

1937 - 38年 第一件贝宁文物归还,一件珊瑚王冠归还文物给Oba Akenzua II

1960 尼日利亚宣布独立

197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UNESCO Convention )

1998 《关于纳粹没收艺术品的华盛顿会议原则》(Washington Principles)

2014 当年英军掠夺贝宁城的将士后代将两件贝宁文物归还给贝宁的部落首领

2015 Rhodes Must Fall 运动在牛津

2017 法国政府承诺归还26件非洲文物

2018 法国政府委任做的非洲文物调查报告发布,可在 www.restitutionreport2018.com查看

2020尼日利亚宣布建立Edo Museum of West African Art (EMOWAA),大英博物馆将出借大量非洲文化遗产给该博物馆,博物馆预计在2023年建成。

2021 法国政府正式进行非洲文物移交

Special Guests: 李艺思, 沈逸人, and 顾虔凡.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杨林
4年前
46
中英夹杂的太多了。这个可以考虑录之前花点时间准备一下
中文部首
4年前
34
两年前有条新闻是一个智利小岛的官员在大英博物馆声泪俱下,求英国归还属于当地的一个巨型石像,真的就差跪下了,找出视频来看我又哭了一次,那位官员的原话是 We are just a body. You, the British people, have our soul 那座像是他们的部落先人的像,对这个这个部落原住民后代有特殊的意义,算是部落的神了,但她逝去的亲人却一辈子没有见过。150年来岛上的原住民鲜有人能有机会看到这尊像。对此,大英博物馆一副文物主人态度,称可以按规章办理出借,我就觉得“反正你也管不好,我们替你保管一下”的说辞相当讽刺了。每个文物的对当地人的意义都不一样,我虽然感激博物馆的馆藏之丰富,但我不愿意接受我今天能欣赏这个文物的实物,而他的部落却仍在承受痛苦。技术都这么先进了,博物馆完全可以放个数字三D展示,或者搞个VR之类的。非要给动物性的占有欲贴金,美化成无私奉献的美德,我觉得有点反胃。
晨萱-语迟者说
4年前
22
这播客的名字就有大问题,前提是归还是对的。可是,凭什么啊?看到那么多评论的一致观点,貌似归还是天经地义。可是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在某个地域,某个时代创造的文明就一定属于这个地方的后代吗?特别是当这些后代还否定他们的祖宗,砸烂了古建筑,文物,烧掉了书和字画。客观上,之前被拿走不是恰好保护了这些人类文明的记录吗?
sheldor
4年前
17
45:06文物归还给当地就能展出吗?就能服务当地人吗?就说中国,故宫的大量展品不是因为单霁翔什么时候才能被大众看到?
Jason_UYn8
4年前
16
如果这是文物本身的历史或宿命的话,那么归还也是它的宿命。此外,在大英博物馆虽然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但是就是文化的意义吗?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全部的苏州园林拆到北京来集合展览了。
HD893674t
4年前
13
啊 啊听着好难受,请注意下次
A级奎乐滴
4年前
11
中英夹杂说话确实很洋气,一下就听出距离感了。
Jesse7
4年前
8
48:24 对,我也觉得这如果是原本属于人家的东西,我们就没有权利擅自替他们做如何处置这些东西的决定
荒知
4年前
8
可能是音频节目吧,评论这么集中于中英文混杂现象。。这也就20%不到的英文吧,其他中文部分很清楚,又有逻辑,还解释了部分名词,比很多全程说中文不知所云的好多了。。况且这种人类学话题,如果只说单语言,也太没说服力了
圣诞树旁的三姆万
4年前
6
49:00 我觉得英文没问题,本来读的书做的研究都是英文,这真的很自然
Beelzz
4年前
5
44:09对啊 自己家乡自己国土的历史居然只能在大英博物馆才能看到,这对于那些被掠夺的当地人来说实在是心里会很不舒服。
cariocas
4年前
4
真的很复杂 但很有意义 谢谢这么详细的shownotes
needle_17xb
4年前
3
嗯…诶…嗯…饿…啊…嗯…
sheldor
4年前
2
59:22站在纣王的立场上看待殷墟,那应该声讨把生机勃勃的商都变成废墟的周武王和姜子牙吗?
圣诞树旁的三姆万
4年前
2
50:03 文物是属于全人类的,谁能更好的保护文物,更好的展现人类历史,就应该放在哪里展览存放!没有人和机构应该拥有它,你只是暂时守护历史。
大杯茶
4年前
2
shownote里面注释还挺清楚的,建议提前/暂停阅读注释再继续听播客
辣条手
4年前
2
要中文就全中文。要讲英文就全英文。听着难受.
Susan碳
4年前
2
55:25同意,应该尊重source country的声音
云果子
2年前 上海
2
中英夹杂过于不适了….
Treeo
1年前 四川
1
中英夹杂真的很难听谢谢,简直浪费时间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