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晚何人?
对于十几年前的豆瓣老人来说,她是一度风光无限的初代文艺女神;对于艺术从业者来说,她是把网红风刮到艺术界的搅局者;对于有过豪门名媛梦的女孩们来说,她是让许多人女权思想觉醒的一道警钟;对于晚学家来说,她或许是个靶子,也可能是个乐子。
如今正如晚晚自嘲的那样,她的形象已变成:早上起来往脸上扑十斤高光、吃大嘴做的黑暗料理、跟婆婆抢爱马仕、坐着租来的车进城。然而,围绕在晚晚身上的争议点还不止这些:身负人命、雌竞厌女、事业拉垮、攀附权贵却一地鸡毛……
不管你是在何时从何处了解到晚晚,她都似乎变成了一个徒有其表的符号,不断被人解读,被赋予或正面或负面的意义,而她身边的(男)人们却往往能躲过最猛烈的炮火。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争议不断的晚晚、经久不衰的晚学,试图拆解关于晚晚的舆论风向转变是如何反映了这十五年来社会的变迁、观念(尤其是女权思潮)的发展。
【时间线】
01:16 开场白
04:10 晚晚(雷宛萤)大事件简介
09:05 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吵十年?
14:01 糟糕的婚姻,滑铁卢的口碑
23:34 为什么有问题的男人都隐身了?
29:28 自我物化与艺术的符号化
33:25 木木美术馆:没有灵魂的空壳
37:23 缺失的同理心与被否认的责任
42:02 「嫁入豪门」就是史上最大骗局
47:36 自恋、拧巴、悲哀的时代产物
53:34 晚晚是讨好型人格吗?
58:55 理性讨论,从我做起
01:01:41 结束语
【本期音乐】
陈奕迅 - 浮夸
林忆莲 - 醒醒
【支持我们】
爱发电搜索「螈与龙」或复制链接:
【关于我们】
这是一束横跨太平洋的电波——我们从独特的人文和性别视角出发,关注流行文化议题及社会形态变迁。
【加入社群】
关注公众号「螈与龙」回复“听友群”即可添加小助手拉进VIP群哦,我们等着一个你!
Peace。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