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60分钟
播放:
8,645
发布:
6个月前
主播...
简介...
三分钱的阿司匹林是怎么来的?当大家对于集采药品质量争议不断的时候,冒出我脑海的却是这样一个问题。在南京一个工业区的CRO办公室里,我看到了黑板上的第一个项目写的就是阿司匹林。这家CRO创始人告诉我,之前有一家公司花了上千万去做阿司匹林的一致性评价,但到了集采开标当天,直接弃标了。
“想过竞争会激烈,但没有想过竞争会这么激烈。”一家仿制药企的总经理回忆,在选择做一致性评价的时候,以为自己是市场上的前几,结果产品做出来,发现市场上有十几家都在做同一个品。
那到底是谁搅乱了市场格局?仿制药企认为是B证公司让原本复杂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复杂。但是仿制药CRO的创始人会给你另外一个视角,市场上永远存在信息差,那些本质是销售的B证公司一头扎进集采的市场空间里,妄图能赚一笔快钱的时候,也没有料到过会面临如此激烈竞争的局面。
既然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家在做了,为什么你还要入局?我去问仿制药企,他们给出的回答有点心酸。小药企是没有能力转型去做创新药,大家都在找新的管线、新的方向。找来找去,发现大家“撞款”了,只能拼价格。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有76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有 38家企业过一致性评价。
还有很多集采之外的故事,被淹没在了口水战中。中国很多玻璃厂为了生产与国外百特等大公司比肩的中棚硅玻璃,砸入几千万资金研发,厂子却破产了。老企业家坚信,进口的不是神话,也不能被神话。直到2006年,终于可以自主研发,但很少有国内的仿制药企来用这种高端玻璃包材。直到要做一致性评价,为了把药品的药效做到和原研药一样,中硼硅终于有了国内药企的市场。
故事看起来很励志。但当仿制药CRO,仿制药企和B证企业都盯着集采市场,引发了一场内卷厮杀后,价格的压榨给了这家上游包材公司巨大压力。去年,他们五分之一的订单被一些小厂子抢走。他们愤怒,转而选择降本增效。
这就是商业。
做记者太多年,都是被卷入漩涡之中,事后发现自己不过是把皮鞋擦了擦亮,皮鞋还是那个皮鞋。为什么在热度退掉之后,还要做这一期播客?因为,吵架吵了半天,行业的一地鸡毛还在。任何争议的起点,都应该是为了政策更好地落地、行业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吵了半天,起了流量,吃了大瓜,一切照旧。
就像柯楠,我这期邀请到的嘉宾,一个曾经的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如今的药企研发工作人员。他在播客中分享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把中国仿制药等于假药,或者劣质药之间的这个等号去掉。我们不否认,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在中国的这么多药企所生产的这么多的仿制药当中,有一些害群之马,但是这并不代表仿制药它本身是有问题的,或者说使用仿制药代替原研药的这个过程,它是有问题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去看哪些仿制药是有问题的,哪些仿制药是没有问题的,以及在仿制药替代原研药过程当中,哪些环节是可能会出问题的,会导致仿制药质量问题,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他承认仿制药是一个大势所趋的东西,因为涉及到医疗的成本。但对于我们来说,现在并不是去讨论该不该有仿制药的时候,仿制药是肯定会有的,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保证这些仿制药的质量。数据和决策的透明性是非常重要的,哪些药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是做了什么样的试验,结果是什么样子的,用了哪些辅料?数据的透明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必须对仿制药像原研药、创新药一样,在它上市之后仍然能够进行一个持续的监督,去确保它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都在我们期望的范围内,这样子我们才能很好的让仿制药发挥它应有的一个功能。
🌺本期嘉宾:
柯楠,前医生,现药企研发工作人员。
时间线:
2:10 仿制药争议事件梳理
第一部分: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区别是什么?
3:50 您曾经是医生,会用仿制药吗?
4:50 仿制药相对原研药具有经济优势,医保控费。
6:20 国内外医保控费数据
7:10 仿制药和原研的区别到底是什么?番茄炒蛋的比喻。
7:55 过保护期的原研药只公布了公示,但辅料等没有公布,这会导致差距吗?
8:30 仿制药的一致性标准包括了药学等效和生物等效性,药学等效包括了什么?
9:10 不担心中国仿制药的活性成分,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
10:27 华西医院教授用相机拍摄出仿制药和原研药在水中溶解的图片。
12:42 为什么生物等效性,仿制药很难和原研药一样?
14:37 对于仿制药的批评质疑目前只是患者感受,还没有具体证据。
15:11 仿制药的技术标准是可靠的,和美国、欧洲一样,不存在中国的标准低。
18:48 仿制药会不会有固有缺陷,比如辅料包材不同。
20:07 辅料包材变更对于仿制药的影响。
20:57 不能因为部分仿制药,一批倒打倒所有仿制药。
21:45 目前为止,到底有没有哪个仿制药是劣质的,还不清楚,需要相关部分监测。
22:15 把问题摊在桌面上,技术层面,看仿制药到底是好不好,它能不能做得足够好,现有的这一套标准的话,是合情合理的。接下来要看一下哪些环节是使仿制药做的不够好,
25:10 仿制药上市后的监测。
第二部分:仿制药与集采
27:36 国家医保局不想唯低价中标,一直在纠偏,但为什么企业在集采中还是杀出低价?
29:00 B证公司和仿制药CRO公司在其中的问题。
29:13 B证公司是什么?
30:00 B证公司本意是为了促进创新药发展,但很多销售公司成为B证主体。
33:30 国家严查B证后,发现有很大的隐患。
37:08 仿制药CRO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37:24 仿制药CRO希望卖出很多批文,因为信息差,甲方很难分辨批文价值,可能导致一窝蜂做了同一个产品。
40:45 盲目扩张和推项目,造成内卷的后果。
第三部分,成本的压力
43:25 在成本的压力下,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在一致性评价上偷工减料?
45:20 药品持续生产,如何确保长期达标?
46:00 不要把一致性评价变成一次性评价。
47:26 为什么很多时候评判药效,身边统计学靠不住,因为药品的独特性,它的质量波动,很难通过个体体现,需要外部来把控。
48:30 辅料包材只需要省级备案。
49:05 辅料包材的地方保护主义。
49:50 成本压力传递到了上游包材企业。
53:45 过了一致性评价之后因为价格压力再选择更换廉价辅料包材,后果不堪设想。
55:15 这一代我们好不容易赶上的外国的工艺,在下一代新技术出现的时候,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跟上?
55:40 仿制药是大势所趋,现在并不是去讨论该不该有仿制药的时候,仿制药是肯定会有的,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保证这些仿制药的质量。
58:27 花絮
🎵本期使用的音乐
木村好夫 - 通往小岛的游船
坂本龍一 - Summer Nerves
片头曲制作
北京厉害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北京厉害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陈婷老师
🔍同名公众号“医言不合”,有更多的医疗、医药深度报道内容。
☎️添加微信“Grand13301830338”加入“医言不合”听友群。
“想过竞争会激烈,但没有想过竞争会这么激烈。”一家仿制药企的总经理回忆,在选择做一致性评价的时候,以为自己是市场上的前几,结果产品做出来,发现市场上有十几家都在做同一个品。
那到底是谁搅乱了市场格局?仿制药企认为是B证公司让原本复杂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复杂。但是仿制药CRO的创始人会给你另外一个视角,市场上永远存在信息差,那些本质是销售的B证公司一头扎进集采的市场空间里,妄图能赚一笔快钱的时候,也没有料到过会面临如此激烈竞争的局面。
既然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家在做了,为什么你还要入局?我去问仿制药企,他们给出的回答有点心酸。小药企是没有能力转型去做创新药,大家都在找新的管线、新的方向。找来找去,发现大家“撞款”了,只能拼价格。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有76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有 38家企业过一致性评价。
还有很多集采之外的故事,被淹没在了口水战中。中国很多玻璃厂为了生产与国外百特等大公司比肩的中棚硅玻璃,砸入几千万资金研发,厂子却破产了。老企业家坚信,进口的不是神话,也不能被神话。直到2006年,终于可以自主研发,但很少有国内的仿制药企来用这种高端玻璃包材。直到要做一致性评价,为了把药品的药效做到和原研药一样,中硼硅终于有了国内药企的市场。
故事看起来很励志。但当仿制药CRO,仿制药企和B证企业都盯着集采市场,引发了一场内卷厮杀后,价格的压榨给了这家上游包材公司巨大压力。去年,他们五分之一的订单被一些小厂子抢走。他们愤怒,转而选择降本增效。
这就是商业。
做记者太多年,都是被卷入漩涡之中,事后发现自己不过是把皮鞋擦了擦亮,皮鞋还是那个皮鞋。为什么在热度退掉之后,还要做这一期播客?因为,吵架吵了半天,行业的一地鸡毛还在。任何争议的起点,都应该是为了政策更好地落地、行业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吵了半天,起了流量,吃了大瓜,一切照旧。
就像柯楠,我这期邀请到的嘉宾,一个曾经的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如今的药企研发工作人员。他在播客中分享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把中国仿制药等于假药,或者劣质药之间的这个等号去掉。我们不否认,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在中国的这么多药企所生产的这么多的仿制药当中,有一些害群之马,但是这并不代表仿制药它本身是有问题的,或者说使用仿制药代替原研药的这个过程,它是有问题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去看哪些仿制药是有问题的,哪些仿制药是没有问题的,以及在仿制药替代原研药过程当中,哪些环节是可能会出问题的,会导致仿制药质量问题,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他承认仿制药是一个大势所趋的东西,因为涉及到医疗的成本。但对于我们来说,现在并不是去讨论该不该有仿制药的时候,仿制药是肯定会有的,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保证这些仿制药的质量。数据和决策的透明性是非常重要的,哪些药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是做了什么样的试验,结果是什么样子的,用了哪些辅料?数据的透明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必须对仿制药像原研药、创新药一样,在它上市之后仍然能够进行一个持续的监督,去确保它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都在我们期望的范围内,这样子我们才能很好的让仿制药发挥它应有的一个功能。
🌺本期嘉宾:
柯楠,前医生,现药企研发工作人员。
时间线:
2:10 仿制药争议事件梳理
第一部分: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区别是什么?
3:50 您曾经是医生,会用仿制药吗?
4:50 仿制药相对原研药具有经济优势,医保控费。
6:20 国内外医保控费数据
7:10 仿制药和原研的区别到底是什么?番茄炒蛋的比喻。
7:55 过保护期的原研药只公布了公示,但辅料等没有公布,这会导致差距吗?
8:30 仿制药的一致性标准包括了药学等效和生物等效性,药学等效包括了什么?
9:10 不担心中国仿制药的活性成分,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
10:27 华西医院教授用相机拍摄出仿制药和原研药在水中溶解的图片。
12:42 为什么生物等效性,仿制药很难和原研药一样?
14:37 对于仿制药的批评质疑目前只是患者感受,还没有具体证据。
15:11 仿制药的技术标准是可靠的,和美国、欧洲一样,不存在中国的标准低。
18:48 仿制药会不会有固有缺陷,比如辅料包材不同。
20:07 辅料包材变更对于仿制药的影响。
20:57 不能因为部分仿制药,一批倒打倒所有仿制药。
21:45 目前为止,到底有没有哪个仿制药是劣质的,还不清楚,需要相关部分监测。
22:15 把问题摊在桌面上,技术层面,看仿制药到底是好不好,它能不能做得足够好,现有的这一套标准的话,是合情合理的。接下来要看一下哪些环节是使仿制药做的不够好,
25:10 仿制药上市后的监测。
第二部分:仿制药与集采
27:36 国家医保局不想唯低价中标,一直在纠偏,但为什么企业在集采中还是杀出低价?
29:00 B证公司和仿制药CRO公司在其中的问题。
29:13 B证公司是什么?
30:00 B证公司本意是为了促进创新药发展,但很多销售公司成为B证主体。
33:30 国家严查B证后,发现有很大的隐患。
37:08 仿制药CRO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37:24 仿制药CRO希望卖出很多批文,因为信息差,甲方很难分辨批文价值,可能导致一窝蜂做了同一个产品。
40:45 盲目扩张和推项目,造成内卷的后果。
第三部分,成本的压力
43:25 在成本的压力下,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在一致性评价上偷工减料?
45:20 药品持续生产,如何确保长期达标?
46:00 不要把一致性评价变成一次性评价。
47:26 为什么很多时候评判药效,身边统计学靠不住,因为药品的独特性,它的质量波动,很难通过个体体现,需要外部来把控。
48:30 辅料包材只需要省级备案。
49:05 辅料包材的地方保护主义。
49:50 成本压力传递到了上游包材企业。
53:45 过了一致性评价之后因为价格压力再选择更换廉价辅料包材,后果不堪设想。
55:15 这一代我们好不容易赶上的外国的工艺,在下一代新技术出现的时候,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跟上?
55:40 仿制药是大势所趋,现在并不是去讨论该不该有仿制药的时候,仿制药是肯定会有的,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保证这些仿制药的质量。
58:27 花絮
🎵本期使用的音乐
木村好夫 - 通往小岛的游船
坂本龍一 - Summer Nerves
片头曲制作
北京厉害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北京厉害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陈婷老师
🔍同名公众号“医言不合”,有更多的医疗、医药深度报道内容。
☎️添加微信“Grand13301830338”加入“医言不合”听友群。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