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111分钟
播放:
10.15万
发布:
1周前
主播...
简介...
《金融行业是如何运作的》第三期,聊聊银行理财以及它背后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金融行业是如何运作的》这个系列聚焦普通人日常可能会接触到/也可能接触不到但很有意思的金融行业的业务单元,聊一聊这些业务单元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他们的产出对我们的投资理财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零期的链接:《vol.77.我买的保险,要“打破刚兑”了吗?》
第一期的链接:《vol.119.券商研究报告还值得读吗?》
第二期的链接:《vol.126.公募基金还值得买吗?》
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投资产品莫过于银行理财,但是关于它的历史,以及生产它的机构——银行理财子,可能熟悉的人就没那么多了。
我在节目一开始就“妄言”,银行理财的历史,也是中国资管行业爆发的历史,理解中国资管行业的关键其实就在银行理财。
所以希望用这一期节目彻底还原一下银行理财的前世今生,带大家回到那个影子银行的大时代。当然,最后也会有一些来自内部人士的关于银行理财现在应该如何买的实用小tips,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明时间轴:
01:10 为什么要聊银行理财和理财子公司?
第一部分:银行理财的前世今生
05:08 银行理财的第一个发展阶段:2002-2006年的起步阶段
08:33 银行理财的第二个发展阶段:2007-2014年的爆发阶段,也是银行和监管斗智斗勇的开始
15:38 2012年开始的金融创新周期加速期让银行理财资金成为大资管的龙头,嵌套各类资管产品,涌向股市、债市、房市“兴风作浪”,刚性兑付预期强烈。
22:21 银行理财的第三个发展阶段:2015-2017年的规范转型阶段,影子银行已经发展到了不能不管的程度
延伸阅读:多篇财新封面文章
2016年《重塑影子银行》、《大资管硬着陆》
2017年《统一大资管》、《约束大资管》
2018年《重塑百万亿大资管》
29:00 银行理财的第四个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的资管新规落地阶段,博弈进一步加剧
35:06 解释几个理解影子银行乱象的核心词汇:非标、摊余成本法、资金池
44:09 资金池的问题在当年到了何等地步的一个案例
延伸阅读:《金融我闻》2022年的《浦发资管关键人物被查,影子银行时期的表外理财风险暴露》
第二部分:银行理财子的诞生
53:07 其他平行宇宙里的解决办法
55:53 银行理财子的诞生和规模现状
57:56 理财子诞生后的第一个任务:尽快度过过渡期
银行理财是公募还是私募产品?
如何解决非标、摊余成本法和资金池三大顽疾?
成立合资理财子,寻找海外经验
68:36 理财子诞生后的第二个任务:寻找自己的定位
获取客户?经营客户?利润中心?
73:59 吐槽并提醒大家警惕如今购买银行理财的一个“大坑”
78:05 银行理财要成为真正的资产管理机构,先要解决“三座大山”:母行的信贷文化,客户的刚兑文化,监管的行政文化
92:13 标准化资产供应短缺,也是国内理财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第三部分:银行理财还能怎么买?
93:39 过去数年的债券大牛市救了理财子,但也隐藏了更大的问题
96:19 第一个建议:扬长避短,银行理财买现金管理,低波固收类,不要买权益类。
98:16 购买低波固收类理财的技巧:在A银行的APP上找B银行的理财产品
100:55 第二个建议:能力分化,关注部分银行理财子的固收+产品体系
104:03 第三个建议:关注能以“广义并购”整合产业链的理财子公司
107:52 最后想说的话:
“没有什么是免费的午餐,我们经历的那个时代,在背后是乌烟瘴气的资金池,是银行不像银行券商不像券商的金融乱象,还有很多饱中私囊的监管套利者。那个持续了十年的阶段,不但让中国的金融市场陷入到数次股灾、债灾和房地产泡沫的危机之中,也让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走了十年的弯路。目前理财子、信托机构,以及其他很多资产管理公司的投研能力如此羸弱,与这十年有很大的关系。”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都在酒里了!酒里到底有什么呀 | 狂喜播客节·feat.大雄/馋虫/小跑》新鲜出炉~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节目BGM:
The Long Way Round - Jodymoon
许钧 - 问题
节目后期:大卫翁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金融行业是如何运作的》这个系列聚焦普通人日常可能会接触到/也可能接触不到但很有意思的金融行业的业务单元,聊一聊这些业务单元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他们的产出对我们的投资理财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第零期的链接:《vol.77.我买的保险,要“打破刚兑”了吗?》
第一期的链接:《vol.119.券商研究报告还值得读吗?》
第二期的链接:《vol.126.公募基金还值得买吗?》
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投资产品莫过于银行理财,但是关于它的历史,以及生产它的机构——银行理财子,可能熟悉的人就没那么多了。
我在节目一开始就“妄言”,银行理财的历史,也是中国资管行业爆发的历史,理解中国资管行业的关键其实就在银行理财。
所以希望用这一期节目彻底还原一下银行理财的前世今生,带大家回到那个影子银行的大时代。当然,最后也会有一些来自内部人士的关于银行理财现在应该如何买的实用小tips,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明时间轴:
01:10 为什么要聊银行理财和理财子公司?
第一部分:银行理财的前世今生
05:08 银行理财的第一个发展阶段:2002-2006年的起步阶段
08:33 银行理财的第二个发展阶段:2007-2014年的爆发阶段,也是银行和监管斗智斗勇的开始
15:38 2012年开始的金融创新周期加速期让银行理财资金成为大资管的龙头,嵌套各类资管产品,涌向股市、债市、房市“兴风作浪”,刚性兑付预期强烈。
22:21 银行理财的第三个发展阶段:2015-2017年的规范转型阶段,影子银行已经发展到了不能不管的程度
延伸阅读:多篇财新封面文章
2016年《重塑影子银行》、《大资管硬着陆》
2017年《统一大资管》、《约束大资管》
2018年《重塑百万亿大资管》
29:00 银行理财的第四个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的资管新规落地阶段,博弈进一步加剧
35:06 解释几个理解影子银行乱象的核心词汇:非标、摊余成本法、资金池
44:09 资金池的问题在当年到了何等地步的一个案例
延伸阅读:《金融我闻》2022年的《浦发资管关键人物被查,影子银行时期的表外理财风险暴露》
第二部分:银行理财子的诞生
53:07 其他平行宇宙里的解决办法
55:53 银行理财子的诞生和规模现状
57:56 理财子诞生后的第一个任务:尽快度过过渡期
银行理财是公募还是私募产品?
如何解决非标、摊余成本法和资金池三大顽疾?
成立合资理财子,寻找海外经验
68:36 理财子诞生后的第二个任务:寻找自己的定位
获取客户?经营客户?利润中心?
73:59 吐槽并提醒大家警惕如今购买银行理财的一个“大坑”
78:05 银行理财要成为真正的资产管理机构,先要解决“三座大山”:母行的信贷文化,客户的刚兑文化,监管的行政文化
92:13 标准化资产供应短缺,也是国内理财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第三部分:银行理财还能怎么买?
93:39 过去数年的债券大牛市救了理财子,但也隐藏了更大的问题
96:19 第一个建议:扬长避短,银行理财买现金管理,低波固收类,不要买权益类。
98:16 购买低波固收类理财的技巧:在A银行的APP上找B银行的理财产品
100:55 第二个建议:能力分化,关注部分银行理财子的固收+产品体系
104:03 第三个建议:关注能以“广义并购”整合产业链的理财子公司
107:52 最后想说的话:
“没有什么是免费的午餐,我们经历的那个时代,在背后是乌烟瘴气的资金池,是银行不像银行券商不像券商的金融乱象,还有很多饱中私囊的监管套利者。那个持续了十年的阶段,不但让中国的金融市场陷入到数次股灾、债灾和房地产泡沫的危机之中,也让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走了十年的弯路。目前理财子、信托机构,以及其他很多资产管理公司的投研能力如此羸弱,与这十年有很大的关系。”
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都在酒里了!酒里到底有什么呀 | 狂喜播客节·feat.大雄/馋虫/小跑》新鲜出炉~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节目BGM:
The Long Way Round - Jodymoon
许钧 - 问题
节目后期:大卫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LiWei_ia8b
1周前
上海
58
听下来,银行理财这几年最多也就是保本吧,跌不了多少但也赚不到钱。感觉短期也没法改变。那我就买买短期不收手续费的,其他大头资金考虑ETF基金一类吧。
胡子哥
1周前
新疆
57
45岁井底普信男倍速收听中……
感谢大卫翁、感谢这个时代,让我有机会扒着井沿看看外面的世界,《天道》中的村民油漆工的感觉越说越有了😊
Melphis
1周前
广东
50
从业人员表示:大老师你知道的太多了
Ass嘟嘟
1周前
河北
46
「✅银行理财」
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类金融产品。
到现在为止,还是普通投资者投资的压舱石。
「1️⃣银行理财的前世今生」
「✅第一个发展阶段:2002-2006年的起步阶段」
2002年国内银行发行第一款理财产品,美元的结构化存款产品;直到2004年由光大银行发行了第一款面向普通零售客户的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标志着中国的这一类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投资品种/金融产品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但直到2007年之前,能买到的理财产品非常有限。
「✅第二个发展阶段:2007-2014年的爆发阶段,也是银行和监管斗智斗勇的开始」
各个行业都是,监管走在行业发展之后。
2007~2012年,经济过热,央行多次加息,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控制银行的信贷。与此同时,中国是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要借助银行的渠道。银行通过设立很多的信托理财产品(表外贷款),为企业提供贷款(银信合作)。
企业获得资金继续发展,隐患是运作不透明,风险揭示不足。
2009年的4万亿,天量资金和企业的融资需求喷薄而出,而银行的表内贷款额度依然受限,表外的信贷融资喷薄而出。
表内贷款:负债端是储户的存款,资产端是放出去的贷款。
表外贷款:负债端是卖出的理财产品,资产端是通过信托理财产品放出去的信贷。就像银行在表外又开了一家银行,而且不受资本金的约束,不受很多的监管。
监管:2009年开始就收紧了银信合作的模式。
商业模式:把银行理财产品的运转模式转向了资金池(期限错配)。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
2012年开始的金融创新周期加速期让银行理财资金成为大资管的龙头,嵌套各类资管产品,涌向股市、债市、房市“兴风作浪”,刚性兑付预期强烈。
2015年那波水牛的背后,跟银行理财资金的助推是密不可分的。
最夸张的时候,银行资金通过结构化信托产品,1:30倍的把钱配资给私募基金、散户。2015年6月,场外配资规模已达2.4万亿(A股当时的总市值是60万亿左右),其中银行占7000~8000亿。
「✅第三个发展阶段:2015-2017年的规范转型阶段,影子银行已经发展到了不能不管的程度」
监管之间存在的问题是分割,导致了资管市场出现了套利泛滥,投资者散户化,杠杆搞跌、层层嵌套等等。
2015年股灾之后,监管开始加强,严查银行理财违规进入股市。
银行的同业存单,异军突起。最后1819年,包商银行事件爆发,同业存单也变成了一个乱象。
2016年,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风险偏好快速下降,导致2016年底债市出现巨大的崩塌,流动性收缩(货币基金出现负收益 - 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出现过)。
「✅第四个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的资管新规落地阶段,博弈进一步加剧」
银行理财2.0发展时代。
中国居民财富不断增长,对于投资品的需求不断膨胀。但与此同时,大众对于银行理财这一类资产管理品种的刚兑、收益率稳定等思想刚毅非常的强烈。所以有钱之后,第一个想的是买点理财。
真正让银行理财步入到下行周期的,还要论资管新规。三四年期间都在征求意见,博弈进一步加剧。
随着现在过渡期的结束,随着银行理财走上正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也是过去两年银行也整体估值出现系统性复苏的原因之一。
「🏦影子银行」
1)非标
非标: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标:标准化债券资产。
中国是间接融资体系,真正公开发行债券在融资体系占比非常小,更多的是采用非标的形式。
非标,起源于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非标的发行方为了出表,为了规避银行的监管。而对非标有需求的资金,首先知根知底,其次收益率较高,更关键的是价格不透明,为摊余成本法计价模式奠定了基础。
2)摊余成本
非标产品,如果没有市场报价,按照买入的成本计价,以实际利率在资产的剩余期间内做一个平均的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最大的好处是平滑净值曲线,最大的缺点是无法评估产品目前真正的净值水平,甚至可以用表内的盈利填补表外的窟窿,是刚性兑付的源头之一。
3)资金池
期限错配。如果推到了极致,就变成了庞氏骗局。
托管:当年银行资管发行的理财大部分由银行自己托管自己,形成了外部完全无法看透的大池子。
监管:第三方托管。但最终没有实施,采取另一种方式,强制要求银行的资管部门成立“理财子公司”,和总行的托管部进行物理隔离,部分规避资金池的问题。
股票质押:股东把股票质押给银行,换取部分贷款。跨区的股票质押业务,当上市公司股票暴跌时,银行理财的钱会受到很大损失。但被其他理财产品的钱覆盖掉了。
股权直投:底层资产是没有上市的股权,资产的评估值很难确定,损失更难认定。
LiWei_ia8b
1周前
上海
27
大卫翁的播客最大感受,深入浅出,考虑周到,逻辑清晰!

大卫翁
1周前
日本
20
本期节目的精校文字稿已经发布在我的同名公众号“起朱楼宴宾客”上,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7pEivjI-0384Qncerhr-Q 文字稿整理不易,所以设了付费门槛,不过如果已经加入我的知识星球,可以直接在星球里看到全文,可别买重了。
高Isabell
1周前
黑龙江
19
得多听几遍,以前买了封闭3年的银行推荐的基金,亏了近20%,再也不买了,后来又推荐我理财封闭3年的,我又买了,听完这期我感觉又上当了

惊天一条区
1周前
北京
19
国有行理财子权益投研人士(部门已解散)听完整夜失眠
0760
1周前
上海
18
我在中银买了用美元美汇买的固收理财产品,貌似在其他非银行平台找不到这类,算是银行理财优点之一吧~

早点睡吧困啦
1周前
北京
14
25:55 mark一下
2016年《重塑影子银行》《大资管硬着陆》
2017年《统一大资管》《约束大资管》
2018年《重塑百万亿大资管》
July_777
1周前
江苏
14
24:07 听起来有点像银行业里的“万众”创新

游游茂密
1周前
上海
13
1:20:56 应届入职头部理财几年,对投研深有感触。努力做业绩的人没激励,大家忙着向上管理,现在出去一看早被甩开一大截了。

敏-姐
1周前
浙江
9
这期大老师讲述银行理财发展史恰好我都在场,看到的是投资者这端:其实2007、08年虽然理财已经上线,但银行当年因为主要是存款考核所以不会重点推荐,也只有愿意尝新的客户才会购买,远不像后来理财成为国民产品;到2015年的宝万之争,ZS银行的这波理财资金支持宝能举牌的动作哪怕在乱象丛生的金融领域也是乱得名列前茅令人瞠目结舌的,监管缺失在这件事情里一清二楚(当然ZS的高管也是后来财新金融我闻的主角);PF这段确实是之前不太了解的,但那些年PF的私银产品几乎全盘爆雷;再到后来的理财子,其实我觉得可能也要边走边看,因为理财子的投向更广,风险属性可以做到更高,但银行客户还没有彻底习惯…“每个国家的人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腐败、管制、欺骗问题是人类的基本问题,从来没有被完全解决,但是最后的结果可以变得越来越好。所有的人也都有好的一面,如果环境良好,好的一面就会变得更强大。”
HD764531r
1周前
上海
8
大老师知道的“内部门道”太多了😂 感同身受~

风过后枝叶在晃动
1周前
浙江
8
1:26:46 背靠大树好乘凉,但也被大树遮挡了视线。
nimo_不emo
1周前
浙江
8
两周一见,想死你了

老石人
1周前
北京
6
总结一下最后的观点,买银行理财,还是买现金类的、低波固收类的,这个是银行理财擅长的。
多资产类的,可以试试招银理财、兴银、光大、信银理财的
HD329567z
1周前
上海
6
一如既往的高质量,超爱这个系列,尤其喜欢听大卫老师娓娓道来历史沿革和盘点行业生态,每次听完都有酣畅淋漓之感。感谢辛苦付出和慷慨分享!
金色的大元宝
1周前
湖北
6
47:08 跟我们公司一样一样啊,全国30个分公司,相互抢单子。本来烂客户没人搭理了,本省的竞争对手都不做了,兄弟省份给人垫资做,本省的没法子,以后只有接着给那些客户做报价,签合同,送货,然后钱收不回来。。。

叁成
1周前
广东
6
1:22:19 好一个下个月是涨还是跌哈哈哈哈
耳东
1周前
浙江
6
真是诚恳,专业和实用的一期节目。

麦迪森
1周前
上海
5
野蛮生长-抢购-乱象频出-案件突发-集体维权-强监管-覆灭 ,太标准的模式

TameSolitude
1周前
北京
5
这期特别好,解答了我一直以来关于银行理财和债券基金到底有什么区别的问题,结尾给出了特别实用的建议,感谢翁老师

马尔斯Mars
1周前
浙江
3
这期非常好,推给老人哈哈哈哈

GOOD棒
1周前
广东
3
🚢一点记录🍻
🈶️整理笔记、思维导图和逐字稿
需要可保存学习(复制到手机浏览器打开保存即可)
🔗:https://pan.quark.cn/s/12f53e9d6081
笔记(部分)📒:
✨在2017年财新的报道中,中国对于未来的金融监管体制有哪些讨论?
当时关于中国未来的金融监管体制,讨论了三种可能方案:
一是由央行承担统筹协调职责并成立超级监管者;
二是新搭建一个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
三是采取双峰模式。
但到目前为止,中国选择的是新设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来承担这一职责。
✨银行理财何时进入2.0发展阶段?银行理财步入下行周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银行理财真正迎来2.0发展阶段是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诞生之前,即从2018年至今,但博弈加剧并不意味着强监管导致理财行业的衰落,而是监管与市场之间的持续博弈。
银行理财步入下行周期的主要原因是资管新规的推出,该规定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了重大改革,尽管推出过程艰难且历经多次征求意见。
✨资金池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资金池问题通过理财子公司与总行托管之间的物理隔离得到解决,所有产品现在都需要单独建账核算,不能混同。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银行体系的强大实力以及对资管新规实施较好的时机选择。
✨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何难以做到市场化运作?
银行理财子公司通常由母行独资控股,人员配置、考核机制、销售支持等方面均受制于母行,生杀大权掌握在母行手中,子公司很难做到独立运作。同时,母行过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兜底和资源支持,并非完全体现子公司的投研能力。
✨对于未来购买银行理财的建议是什么?
建议扬长避短,购买现金管理类或固定收益类的银行理财,因为其在低波固收方面的优势明显。但投资者应注意不要被销售平台上的累计收益率误导,并掌握挑选固收产品的技巧。
✨在银行理财方面,为什么建议不要只买自己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固收加产品,您们的看法是什么?
因为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了拓展市场份额,会与其他银行寻求代销合作,通过提供更低费率和优质资源来吸引投资者购买其产品。在其他银行的理财专区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可能会有更高的收益率和更优的位置,所以推荐购买其他银行理财子公司或代销的产品。
一致认为固收加产品在中国是一个阶段性产物,随着高息债券和非标资产减少,银行理财子试图通过加入其他类型资产打造波动较小、收益较高的产品。
然而,海外市场的经验显示,他们实际上更多采用多资产配置的方式,而固收加只是其中一部分。
✨对于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投研能力,长期展望是怎样的?
长期来看,对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投研能力持悲观态度,尤其在权益类和多资产类产品上。不过,若未来能有类似海外银行系资管公司那样通过并购整合优秀团队并形成良好投研氛围的情况出现,中国或许也能诞生一两家优秀的理财子公司。
✨在当前环境下,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资管产品?
普通投资者若追求交易便利、费率低、透明度高的产品,可选择被动型投资如指数基金和ETF;若看重资产管理机构的主动管理能力,则应关注另类投资领域。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如果不能走广义并购或打造多资产团队的方向,可能会逐渐局限于现金管理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

Anoxialiu
1周前
上海
2
52:26 这是我免费可以听的么?😂
lu_9hre
1周前
北京
2
当时大量场内外股票质押穿透到最终资金来源都是银行理财资金
所以今晚吃什么呢
1周前
广东
2
保持学习
付胜昔
1周前
河北
2
沙发🛋️

独步91
1周前
浙江
1
没买过银行理财的我小板凳坐好了!

马儿想去遛弯儿
1周前
四川
1
这期值得付费,666!还有大老师,期待你到微博啊

不要变数
1周前
湖北
1
两周一见 俺也想你

老石人
1周前
北京
1
这期能大火

Gastronomy
1周前
贵州
1
No. 18 临睡先吃口大餐
钟映宜
1周前
广东
1
喜欢这个时长!

哈哈的妈妈叫马兔
1周前
上海
0
加入播单!明天学习
kicii
1周前
广东
0
太硬核了,开啃!✌🏻️
HD480942y
1周前
上海
0
09:45 ,国外更厉害
花间一壶
1周前
北京
0
信息量好大,厉害

秋尤嫣姬酱
1周前
上海
0
小白太需要了 每次都是随便买一点🥹
从现在到未来
1周前
上海
0
52:54 银行理财之前都是刚兑的,直到2022年理财产品大跌,很多封闭期的还取不出来,原来背后是这样的故事。
HD948124s
1周前
意大利
0
太详实了,对于非从业者甚至需要多次倒放才能听懂,但真的非常好!
aaR13
1周前
奥地利
0
1:02:23 推销页面上写着预期三点几,实际到账基本都是二点几😂

TameSolitude
1周前
北京
0
现在最大的资金池就剩下社保基金了吧,不知道2035会不会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