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82分钟
播放:
3,676
发布:
2周前
主播...
简介...
主播:马克欣
嘉宾:贾顺浩
时间轴:
4:20 职业球队教练没有多少休息时间
10:10 东亚杯的年轻球员发挥符合实际情况
12:10 日本球员可怕在下限很高
15:40 中国球员因为青训时期集体生活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思考
23:30 中国联赛收入没有优势,且贫富差距巨大
26:30 中国球员因为生活和家庭缺乏出国留洋的动力
34:30 中国球员目前无法发声谈困难
35:45 欧洲球员因为梯队比赛增加从而迅速成熟
38:20 中国过于庞大缺乏有效调度组织更多比赛
40:00 苏超等地方联赛的作用受到很大低估
44:00 中国球队相较于欧洲球队缺乏社区化
52:50 天赋怪哪里都有,但是没有优质培养肯定培养不出来
57:50 欧洲青少年早期的足球训练时间根本不长,中学之后训练时间才会增加
1:07:50 对于职业足球来说,适应性是至关重要
1:11:00 留洋球员就是装也要装的开朗才可以,同时还要尽力学会当地的语言
嘉宾:贾顺浩
时间轴:
4:20 职业球队教练没有多少休息时间
10:10 东亚杯的年轻球员发挥符合实际情况
12:10 日本球员可怕在下限很高
15:40 中国球员因为青训时期集体生活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思考
23:30 中国联赛收入没有优势,且贫富差距巨大
26:30 中国球员因为生活和家庭缺乏出国留洋的动力
34:30 中国球员目前无法发声谈困难
35:45 欧洲球员因为梯队比赛增加从而迅速成熟
38:20 中国过于庞大缺乏有效调度组织更多比赛
40:00 苏超等地方联赛的作用受到很大低估
44:00 中国球队相较于欧洲球队缺乏社区化
52:50 天赋怪哪里都有,但是没有优质培养肯定培养不出来
57:50 欧洲青少年早期的足球训练时间根本不长,中学之后训练时间才会增加
1:07:50 对于职业足球来说,适应性是至关重要
1:11:00 留洋球员就是装也要装的开朗才可以,同时还要尽力学会当地的语言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LJBF
2周前
上海
6
最早知道贾导是在微博,被吸引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贾导的头像是克鲁伊夫,当时我是巴萨球迷;二是因为贾导的微博上对一些热门的足球赛事会有一些针砭时弊的评论以及在技战术上的专业分析,让人醍醐灌顶。这尤其珍贵,是因为在当时的网络上充斥着缺少独立的思考、不带事实的讨论,只有观点和形容词,没什么价值和信息量,尤其是在微博上——当然这点现在也没改变。
后来机缘巧合下,在网上看到了凤凰网拍的纪录片《谁是贾顺浩?海归博士中甲执教记》,才第一次全面了解了贾导。贾导是一个很励志的人,当年34岁没有踢过职业足球,靠着热爱以及一腔热血攻读英国博士归来,为了能有执教机会选择了黑龙江的一座中甲球队。后来虽然离队了,但看过纪录片后,你才真正意识到我们落后的不仅是足球技术、人才、文化等等,更稀缺的是整个圈层都缺乏对专业人士应有的尊重,这点从纪录片就可以看出来——现在的成都蓉城不也是么?
这个现象其实不仅体现在足球圈,中国各个领域都有类似的情况。我不太懂,大胆分析一下,可能是因为中国每个阶段或时代都有各自的发展特征,底层都有大的时代背景烙印。中国整个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核心特征,例如早期的大宗商品时代(我理解是1.0时代),就是改革开放之后,矿、钢铁、煤炭和能源是发财致富的机会。那时更多关注谁敢闯,而且获取资源主要依靠关系,因此那个时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家,具体特色就是一言堂以及熟人关系的底色。
2.0时代是互联网时代,学习海外经验但也植根于国内的大市场环境,所以依然保留着一些上一个时代的特征。
3.0时代是智能化时代,现在中国成了引领者,站在最前面无人可学,只能自己探索。我认为目前足球领域大多数人还处于1.0阶段。
所以当我看到贾导这样的人,敬佩之心油然而生。能把热爱真正转化成了行动,还保留着如此不管不顾的精气神一直坚持下来,实属不易,尤其是在这个所谓国内足球大低谷的时代。
看到贾导,想起来鲁迅的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又想到自己,记得姜文说过一段话:有人问他对现在中国足球怎么看?他说“我看球不聊球,不能给人家添乱,我尊重他们付出的所有努力,绝对不干天天说片汤话的事,没用。”
不知道为啥打了这么多字,希望没有打扰到谁。深夜失眠,看到贾导的播客开始胡思乱想,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希望不要冒犯到谁,在这里道歉。
最后也希望我最爱的体坛可以更加关注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去采访他们,给广大的球迷普及足球常识,顺带讲一下足球专业知识,现在全网就体坛还有这个能力且还再坚持做这个事情了。也给体坛点赞。

o小虾米o
2周前
北京
4
这期太棒了,马克问的好,是好多普通球迷想知道的,二是嘉宾逻辑清晰接地气,说的让人能听懂!

忠心耿耿汉弗莱
2周前
江苏
4
45:04 足球在英格兰和欧洲本来就是从社区发展出来的运动,而不是他们的足球是社区化的😂中国的足球压根就不是社区居民喜欢踢球从而自发发展出来的,而是因为外国踢球,所以上面的意志指导下我们也得有足球队。中国人从统计上来看,压根就不喜欢踢球,就连常居欧美的大几千万华人,也没几个踢球的

四十二以后
2周前
北京
2
经常听的两个足球电台联动了ˆ😊ˆ
HD972916q
1周前
加拿大
0
马克这集主持得真不错,非常会提问
空调
1周前
美国
0
1:04:51 考察海外孩子打开归化通道吧😂 海外踢球的娃也不少,有好多华人也在海外办足球俱乐部。我们本地就有两个,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华人孩子。
星夜风
1周前
江苏
0
原来职业是这样的,这一块真的太多太多人不知道了
空调
1周前
美国
0
1:02:21 是不是我们只有身体异常出色的才有能力出去,但凡没有这个优势,我们的球员其他方面就很难突出了?

东翟光小子
1周前
黑龙江
0
很喜欢这期节目
空调
1周前
美国
0
59:39 分享一点我了解的美国身边的情况。我闺女6岁半,也在一直踢球。这边不同水平的足球项目选择不少。有从三四岁就开始那种一周一次带娃接触足球的的,然后五六岁开始就可以参加休闲足球,通常是家长志愿者教练,一周零到两次训练加周末比赛。同时这个年龄也可以去报名参加本地一些足球俱乐部,通过了他们的试训就能加入队伍。从六七岁开始到十几岁,每个年龄段都有好几只男女队伍,会固定参加联赛和一些杯赛。一般是一周三到四次训练,周末比赛,一年下来可以踢到二到三十场正式比赛。
空调
1周前
美国
0
59:39 我们家邮编范围附近可以找到四五家俱乐部,基本上训练地都在开车半小时范围内。不过我们还是选的最近的,双职工伤不起😂 这些俱乐部都会参加各自的联赛,各年龄段男女队一般都各自有两三只,有的年龄段男生梯队有五六支。这样内部也容易安排一些练习赛和人员流动。此外各俱乐部也会有一些对外的项目,比如免费的一周一次给四五岁小孩的训练,每周五的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冬天的室内足球等等。

谁人乐
2周前
北京
0
43:51 们黑龙江没有被邀请

太上老菌
1周前
江西
0
这是足球第一视角含金量最高的一期
汤_Buoh
2周前
浙江
0
梦幻联动了
AAA芯片刘总爱吃香菜
2周前
湖南
0
哇塞,这不我们龙江冰城队的前教练吗,印象里他的执教风格属于比较固执死板的。
梁赞采夫
2周前
安徽
0
14:39 亚洲杯上现在日本和韩国都是派出最强阵容啊
HD788111z
2周前
河北
0
来了

thankslonely
2周前
北京
0
哈哈 哥布林
kingsmill
2周前
美国
0
50:50 哈哈跟球生活在一起那是大空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