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主播:rain 崔老师
嘉宾:
程硕铭:星星雨发展官,经常和老家长、企业、志愿者在一起。
赵妍:星星雨资深老师,一线老兵,“每天听炮响的士兵”,陪娃也陪家长找希望。
星星雨墙上的视觉提示非常丰富,这一副很震撼我们,爱与信念是阳光,强化是空气
今天这一期节目挺长的,但聊到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在这个领域深耕了十几年的老师,提供了非常鲜活生动的建议,分享了很多精彩的故事。
两位老师来自1993年3月成立的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这是中国第一家为我们自闭症孩子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我们在孩子刚刚确诊的时候,就反复听过星星雨的创始人田惠萍老师在故事FM中的节目,也打过星星雨的电话,当时因为没有名额错过了星星雨的课堂,没想到因为播客,和星星雨的老师们有更多的交集。
这一期的标题,“骄傲地”活着,源自于田惠萍老师的精神力量,她曾经问家长们,你们能以自己的孩子为骄傲吗,她以杨弢为自己的骄傲。
这样的人生态度背后,是三十多年的生活实践,日复一日坚持,也是一系列的行动,养花,烹制美食,一起旅行,一起去看世界……
我们聊到了——
01:00“真的想过孩子30岁以后怎么活吗?”
父母最崩溃瞬间:义务教育一结束,娃如果没地方去没事可做,“我们可能活不下去”。
“以终为始”——先把30岁的生命图谱画出来,再倒推今天要练什么能力。
“小龄拼命干预,大龄直接断崖?”
小龄家长最怕的“跳崖”现场:知识、机构、社交场景全断档。
提前铺路:把未来资源、精力、金钱在今天就布好局。
“接纳到底是什么味?”
黑龙江驻京办锅包肉:确诊那天起,每天“了解-质疑-崩溃-重建”循环播放。
接纳不是一次性“原谅”,而是每天醒来再原谅一次。
25:18“邻居到底知不知道我家娃是自闭症?”
冯涛老师一盘饺子破冰,社区融合的意义。
手心向下:先想“我能给社区什么”,再收获邻居的“免费保安+保姆”。
36:35“孩子被霸凌了,被欺负怎么办?”
美国90% ASD娃在普校,5%才进特殊班。
抗压阈值论:小时候不经历小型的挑战,长大一点压力就碎。
定义“好”:18岁后需要多少额外照料,而不是考第几名。
46:50一位美国妈妈送给中国妈妈的话:ENJOY!
接触过这么多自闭症家庭,有没有一些因素能影响到家庭的生活质量?(家长是否学习成长?经济条件?是否连接更多社区资源?情绪调节能力?不放弃自己……)
52:29“重度娃的未来还能好吗?”
田老师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热爱美,热爱生活、旅行,把弢弢的生活和自己的热爱结合起来;
弢弢能干活儿、能出国、能主动系安全带、享受黄石公园免门票。
家境并不好的农村娃很幸福→剪纸卖出国,生活自理+兴趣变现;
家庭条件很好的孩子,尝试了各种“治疗”,状态不如预期,但只要15分钟就看到他的变化……关键不在起点,而在每一次都选择对的事情,坚持下去。
01:20:51“家长到底要学会什么?”
ABA是一种思维方式,任何事情,都可以拆解成小任务,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去拆解,万事万物皆可拆。
比如,晾衣服=递衣架→挂→对齐→收回,每一步都有反馈。
成就感循环:家长亲手把娃教会的那一刻,成就感满满。
情绪调节:崩溃时允许自己“来一杯”,再继续拆任务。
01:36:25包容孩子,还是纵容孩子?你能分得清楚吗
“蛋糕上的葡萄干+电梯按钮=未来炸弹?”
今天无限制满足葡萄干,明天可能砸车。适应能力,接受拒绝,很重要。
电梯乱按→警报器→社死现场。
规则意识从小拆:先教他“能/不能”边界。考虑他人的感受,才能融入社会。
01:41:30把孩子镶嵌在生活里
喜欢跑步,就带孩子去跑步;喜欢游泳,就带孩子去游泳;你喜欢的事情,慢慢去培养孩子也爱上这件事。
让孩子成为我们做各种事情的搭子。玩儿、干活儿,都可以。美好家庭的标准可能是相通的,相互尊重、理解,好好说话,共同做决策。
01:51:40没有“没有问题”的时候
生活就是不停地面对问题,拆解问题。
田老师说:生活其实很简单,别把它过复杂了;生命其实很复杂,别把它看简单了。
人如何面对自己的闲暇时间,孩子的适应性、闲暇能力,我们其实也要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感。
02:04:15“三年后,我们想把孩子带到哪里?”
9岁能踢两脚球,先找封闭小场地→连续传球→换位置;三年爬完20座山,不断积累更多“我们很棒”的回忆;娃突然爱上戏剧,已写下“去景德镇/乌镇/只有红楼”的Flag;孩子可以自己查攻略打游戏,可以自己攒聚——兴趣和温暖的人际关系,是未来压力的“泄压阀”。
更多推荐:
* 必看电影:《海洋天堂》→田惠萍真实故事原型
* 社区破冰:从“分享食物”开始(饺子/水果)
* 兴趣开发:斯巴达儿童赛、非洲鼓、剪纸、爬山群……
* 价值观改变:田惠萍家长会第一课,“你为自闭症孩子骄傲吗?”
嘉宾:
程硕铭:星星雨发展官,经常和老家长、企业、志愿者在一起。
赵妍:星星雨资深老师,一线老兵,“每天听炮响的士兵”,陪娃也陪家长找希望。
星星雨墙上的视觉提示非常丰富,这一副很震撼我们,爱与信念是阳光,强化是空气
今天这一期节目挺长的,但聊到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在这个领域深耕了十几年的老师,提供了非常鲜活生动的建议,分享了很多精彩的故事。
两位老师来自1993年3月成立的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这是中国第一家为我们自闭症孩子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我们在孩子刚刚确诊的时候,就反复听过星星雨的创始人田惠萍老师在故事FM中的节目,也打过星星雨的电话,当时因为没有名额错过了星星雨的课堂,没想到因为播客,和星星雨的老师们有更多的交集。
这一期的标题,“骄傲地”活着,源自于田惠萍老师的精神力量,她曾经问家长们,你们能以自己的孩子为骄傲吗,她以杨弢为自己的骄傲。
这样的人生态度背后,是三十多年的生活实践,日复一日坚持,也是一系列的行动,养花,烹制美食,一起旅行,一起去看世界……
我们聊到了——
01:00“真的想过孩子30岁以后怎么活吗?”
父母最崩溃瞬间:义务教育一结束,娃如果没地方去没事可做,“我们可能活不下去”。
“以终为始”——先把30岁的生命图谱画出来,再倒推今天要练什么能力。
“小龄拼命干预,大龄直接断崖?”
小龄家长最怕的“跳崖”现场:知识、机构、社交场景全断档。
提前铺路:把未来资源、精力、金钱在今天就布好局。
“接纳到底是什么味?”
黑龙江驻京办锅包肉:确诊那天起,每天“了解-质疑-崩溃-重建”循环播放。
接纳不是一次性“原谅”,而是每天醒来再原谅一次。
25:18“邻居到底知不知道我家娃是自闭症?”
冯涛老师一盘饺子破冰,社区融合的意义。
手心向下:先想“我能给社区什么”,再收获邻居的“免费保安+保姆”。
36:35“孩子被霸凌了,被欺负怎么办?”
美国90% ASD娃在普校,5%才进特殊班。
抗压阈值论:小时候不经历小型的挑战,长大一点压力就碎。
定义“好”:18岁后需要多少额外照料,而不是考第几名。
46:50一位美国妈妈送给中国妈妈的话:ENJOY!
接触过这么多自闭症家庭,有没有一些因素能影响到家庭的生活质量?(家长是否学习成长?经济条件?是否连接更多社区资源?情绪调节能力?不放弃自己……)
52:29“重度娃的未来还能好吗?”
田老师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热爱美,热爱生活、旅行,把弢弢的生活和自己的热爱结合起来;
弢弢能干活儿、能出国、能主动系安全带、享受黄石公园免门票。
家境并不好的农村娃很幸福→剪纸卖出国,生活自理+兴趣变现;
家庭条件很好的孩子,尝试了各种“治疗”,状态不如预期,但只要15分钟就看到他的变化……关键不在起点,而在每一次都选择对的事情,坚持下去。
01:20:51“家长到底要学会什么?”
ABA是一种思维方式,任何事情,都可以拆解成小任务,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去拆解,万事万物皆可拆。
比如,晾衣服=递衣架→挂→对齐→收回,每一步都有反馈。
成就感循环:家长亲手把娃教会的那一刻,成就感满满。
情绪调节:崩溃时允许自己“来一杯”,再继续拆任务。
01:36:25包容孩子,还是纵容孩子?你能分得清楚吗
“蛋糕上的葡萄干+电梯按钮=未来炸弹?”
今天无限制满足葡萄干,明天可能砸车。适应能力,接受拒绝,很重要。
电梯乱按→警报器→社死现场。
规则意识从小拆:先教他“能/不能”边界。考虑他人的感受,才能融入社会。
01:41:30把孩子镶嵌在生活里
喜欢跑步,就带孩子去跑步;喜欢游泳,就带孩子去游泳;你喜欢的事情,慢慢去培养孩子也爱上这件事。
让孩子成为我们做各种事情的搭子。玩儿、干活儿,都可以。美好家庭的标准可能是相通的,相互尊重、理解,好好说话,共同做决策。
01:51:40没有“没有问题”的时候
生活就是不停地面对问题,拆解问题。
田老师说:生活其实很简单,别把它过复杂了;生命其实很复杂,别把它看简单了。
人如何面对自己的闲暇时间,孩子的适应性、闲暇能力,我们其实也要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感。
02:04:15“三年后,我们想把孩子带到哪里?”
9岁能踢两脚球,先找封闭小场地→连续传球→换位置;三年爬完20座山,不断积累更多“我们很棒”的回忆;娃突然爱上戏剧,已写下“去景德镇/乌镇/只有红楼”的Flag;孩子可以自己查攻略打游戏,可以自己攒聚——兴趣和温暖的人际关系,是未来压力的“泄压阀”。
更多推荐:
* 必看电影:《海洋天堂》→田惠萍真实故事原型
* 社区破冰:从“分享食物”开始(饺子/水果)
* 兴趣开发:斯巴达儿童赛、非洲鼓、剪纸、爬山群……
* 价值观改变:田惠萍家长会第一课,“你为自闭症孩子骄傲吗?”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崔老师的播客
3天前
北京
5
非常想补充一点很强烈感受,我们是在星星雨机构的一个个训室里聊的,墙上挂着一幅完整的零错误教学的流程图,深深触动了我,星星雨的一线老师都是入行七八年甚至十来年的资深教师,个个理论实践都很过硬,但在教室的墙上挂的不是花里胡哨的口号,而是看上去十分简单基础的“硬功夫”,很多正确的事,看起来简单得让人看不上,但真的上手去做一个月一年乃至十年,需要得仍然还是日复一日的不断修正和自我提醒,才能最终看到“简单”的力量。

懒惰的候鸟
2天前
北京
4
我是星星雨程硕铭,残障人士的权益是复杂议题,我们在这里讨论已经是一种成功。荷兰ID的朋友提醒我,田惠萍老师“夸”杨弢的故事我没有讲完。
当天被夸奖的不只有杨弢,还有所有陪着杨弢玩的小朋友!即使小朋友没怎么照顾他。
被夸奖的标准可以非常的多样,背后也有不同的目的,我们的目的就只有两个,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好养好带;希望有人能加入我们看见孩子身上细微的光。

wjqiiiii_
2天前
山东
2
23:38 “以我的孩子是自闭症人士为骄傲”真的是一句好冲击的话
可可啊
3天前
北京
1
更新啦❤️❤️❤️

懒惰的候鸟
3天前
北京
1
巨蟹暖男

cacae
3天前
英国
1
👏🏾👏🏾👏🏾

秦皇岛外孤独的海怪
3天前
美国
1
32:56 完全同意赵老师的观点,能去普校还是尽量去

秦皇岛外孤独的海怪
3天前
美国
1
没事喝点,可以的🤣
可可啊
2天前
北京
1
2:28:29 听完啦 特别感动的是四个人互相理解 会心大笑的时刻

nonomom
2天前
山东
1
58:31 潘老师真是每个场合都提大米小米

秦皇岛外孤独的海怪
3天前
美国
1
55:31 这句话特别好,如果你已经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的,那今天做点什么是有意义的!想起来一部蛮有名的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也是这样一个故事。

方圆播客_邱芙方
2天前
新加坡
1
如果孩子不是自闭症 我应该也不会做播客然后走上自由职业的道路 虽然生活不易 我也算是因为苦难重生了 我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莓炒鸭
2天前
江苏
1
气愤很好耶,时不时欢声笑语,真好(。•̀ᴗ-),小崔阿润真棒,嘉宾们也很棒!
HD5997557
3天前
荷兰
1
16:42 我有个疑问,就对于其他残障人士,比如视力听力腿瘸了这一类的,有种说法是最好的尊重是把他们当普通人一样对待,要求一样。包括网上流传的那句“没把他当残疾人也没把他当人”。对于自闭症的话,标准又要降得很低,这种是不是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歧视?纯粹只是个思考啊。就像有些做大龄自闭症支持的团体,比如洗车烤面包做咖啡,目标都是希望是因为车洗的好面包好咖啡好而来,不仅仅是为了照顾生意。哪怕是nt儿童,主流也有一种说法是不要什么都夸,这样以后也有问题。这个线到底在哪,夸奖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呢?

nonomom
2天前
山东
0
1:00:21 抖音关注了一个深圳的孩子,叫汐汐,不知道你们觉得她的程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