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嘉宾】李田原
李田原(小米汽车工业设计总经理兼集团设计委副主席)
主持人:潘乱(「乱翻书」主理人)
王洪浩(180科普创始人、CarStyling中国主理人)
本栏目由易车MCN发起,感谢易车平台提供大力支持。
⏰【时间线】
一、从Mi Look到CarDesign,小米从手机到汽车的进化
05:58 小米的设计语言,在汽车这个新品类上,为何没有follow小米手机时代的经验?
06:30 从Mi Look到Car Design
09:57 将“Mi Look”直接放大到汽车上的初版方案在内部遭遇了滑铁卢,被评价为“没有情感、没有购买欲”
12:38 从一个极致理性的Mi Look设计,到最终选择感性、运动的经典跑车路线,这个180度转变的决策过程?
16:21 设计被反复推翻了三次,这个推翻的过程是反反复复,还是向某一个极端不断地去推进?
17:59 更多汽车公司的设计总监反而认为未来的科技汽车应该是理性的、极简的、光滑的
24:34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你们的设计战略也是这样吗?你们对于“做对”的定义是什么?
29:05 传统车企似乎更擅长打造理性的功能价值,而在感性价值上常常失手。小米是如何识别和创造这种向往感的?
35:20 你多次强调比例是美的基础,SU7的比例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要做到1.45米的超低车身?
39:30 海湾蓝、霞光紫、宝石绿,小米这些颜色的选择逻辑是什么?如何平衡视觉冲击力和耐看性?
45:45 小米汽车为什么没有主推更大众的黑白灰色?
50:08 「多颜色的确是一个体系工作」
54:01 回看小米造车,是否可以说,你们把行业内许多原本的“常量”都变成了“变量”?比如用户群体、产品定义、设计语言——这些关键要素,是不是都被进行了重新定义?
54:52 小米汽车女性用户比例很高,似乎和“为发烧而生”的男性用户画像有差异。用户画像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从色彩选择到车身曲面语言的最终决策?
二、“非典型”设计师的成长之路和雷军的特别任命
58:38 西南科大工业设计专业毕业,你是怎么进入汽车设计这一行?
62:52 青少年时代,你最欣赏的公司或者产品是哪个?
66:33 你内心中终极的美是什么?
69:37 大学毕业之后加入小米之前,你有哪几个认知或技能的跃迁时刻?
72:18 长城华冠-雪铁龙-宝马
76:38 小米入局造车已晚,面临的是一场逆风局。2021年你才35岁,既非老外也非高管,当时雷军为何找你做整个小米汽车的设计负责人?
79:22 与小米结缘并最终被任命是个什么故事
【图】▲克里斯·班戈(Chris Bangle),1992年,35岁的他成为BMW汽车第一位美国籍设计总监
85:50 小米汽车的用人策略,是希望年轻人能够陪伴公司一起长期成长
86:44 「寻找下一个35岁的克里斯·班戈,而不是一个53岁的克里斯·班戈」
【图】▲李田原是首位中国籍宝马汽车设计师,主导设计了BMW iX旗舰电动SUV外饰设计
86:46 火焰车身与原石切割究竟有怎样的不同?他们的设计出发点,Design Thingking有什么不同?
93:51 i Circular似乎也很不宝马?你是不是在宝马做过很多很不宝马的设计?
96:47 你入职小米之后,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99:06 从一个成熟的百年豪华品牌宝马到一个全新的科技公司中国本土车企,在工作流程、设计师职责和设计文化上会有什么不同?
99:46 你是如何适应这种“一边组建团队,一边做项目”的创业节奏的?
三、小米汽车设计哲学
101:46 在设计YU7时,SU7还没正式发布,团队是否纠结过走一条更“保险”的路线?为什么YU7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条延续SU7风格但更激进的道路?
104:48 小米为什么不采取短车头设计,寻找更先锋的外观?
108:29 一个好的设计,一定要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吗?设计,究竟是为了“好”,还是为了“异”?
109:42 「我觉得设计和功能性一定存在最优解的」
111:36 小米的成功逻辑究竟哪些是普世的,哪些是不要乱学,未必适合其他企业?
112:59 设计师的致敬常常隐藏在形式之外(Styling),而是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比如任天堂的宫本茂的游戏超级马里奥里面的蘑菇灵感借鉴于爱丽丝梦游仙境,可以穿梭不同世界的下水管灵感来自于星际迷航。你在做小米YU7时的灵感来源和设计思想是什么?
115:53 轿车的好看与SUV的好看差别是什么?
117:09 如何在不同车型上保持设计DNA的一致性?YUE7和SU7在设计语言上的一一对应关系是什么?
【图】▲几组小米SU7与YU7的对比图(图片来源于直播截图)
123:53 相比蔚来以NOMI为中心、理想以家庭空间为中心的设计,小米内饰空间设计的核心理念和出发点是什么?
125:35 你提过一种设计理念叫做通过做减法来做乘法,可否用加减乘除类比下你做YU7时的思考?
127:28 小米汽车设计一直有点关键词是直觉。相比传统汽车品牌做的新产品,你们的机械按键和传统互动反而更多。这背后是什么逻辑?
131:22 小米内饰设计的核心是“可拓展的接口”,这是从消费电子领域借鉴的思维。这种“软件定义汽车”的思路,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改变汽车的形态和设计?
132:41 能代表“小米汽车设计”独特洞察或精神的核心关键词或Slogan?它应该是什么?
133:19 「做符合科学的设计,做符合自然规律的设计,做符合直觉的设计。」
四、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中国设计话语权
134:19 今天中国电动车市场其实是领先的,相比于传统的欧美日车企,你觉得中国的汽车设计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137:42 对于那些同样怀揣汽车设计梦想的年轻一代,你会给到的建议是什么?
🎵【开场&结尾音乐】
开场&结尾音乐:雷军 – Are you OK?(Mr.Lemon制作)
ℹ【关于「乱翻书」】
「乱翻书」是一档关注商业、科技和互联网的圆桌对话节目。关心How和Why,以及少有人注意到的What。内容主要方向是科技考古、行业观察和前沿思考,研究公司的兴衰循环,希望能够为你带来信息增量。
「乱翻书」主理人是潘乱,代表作品有《腾讯没有梦想》、字节跳动/快手早期关键节点的系列特写。
【相关选题】蔚来李斌 腾势赵长江 长安叶沛 智驾争夺战
【关于主播】
视频号/即刻/小红书:潘乱
公众号/播客:乱翻书
【图】▲直播后的合影,左起:李田原、王洪浩、潘乱
【图】▲直播海报
微信公众号:乱翻书
视频号:潘乱
商业合作:联系微信 tongxing717
本期编辑:怀杭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凉宫_zCzY
2周前 北京
30
刷了评论,发现开放的头脑真的很难。即使小宇宙这种平台。
金属
2周前 广东
24
得了吧,小米的核心重来都没有变过,一直都在做七个字“质价比,先抄再超。”至于IP,情绪价值等都是后续叠加的,不喜欢但尊重。
HuMw
2周前 北京
17
寻找下一个35岁的克里斯·班戈,而不是一个53岁的克里斯·班戈 这个挺好的
豆意
2周前 上海
15
44:39 调研是设计最大的敌人,当你的设计被大多数人喜欢的时候,这得平庸成什么样。如何在保留调研机制情况下,又能最大化留住产品个性,这是小米做得好的地方
不学
2周前 北京
14
su7到yu7有家族设计语言??
吃卤蛋的喵酱
2周前 江苏
12
绿牌时代为数不多的长车头设计
Nemosaidno
2周前 北京
9
31:23 用户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想法不等于用户内心的实际需求,前者是经过转换的「意识」,后者则是未经转换的「潜意识」,前者驱动语言,后者驱动行为。
潘乱
2周前 北京
9
对话小米汽车首席设计师李田原,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从设计层面来解读,小米从手机到汽车有哪些进化。比如用户群体从男性极客的米粉到女性审美的车主、产品定义也从功能至上强调性价比到注重情感价值说贵得有道理、设计语言也从那种极简理性的黑白灰到流动感性的高饱和颜色,早年小米每代手机都长得不一样,但是su7和yu7怎么一开始就确定要有自己的家族设计语言。 第二部分我们关注李田原这位“非典型”设计师的成长之路和雷军的特别任命。2021 年李田原才35 岁,被雷军挖到小米汽车负责设计团队,这个任命在当时甚至今天来看都显得很不寻常,因为当时造车新势力和整个中国车企普遍的逻辑都是从欧洲挖来一位四五十岁、经验丰富的“设计大佬”。尤其这位老兄,既不是老外也不是高管,而且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都不能算正经的科班出身。雷军怎么着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第三部分我们来聊小米汽车设计哲学,多数人关心像什么,但少有人关心是什么。我们来聊从su7道yu7的变和不变,什么是好的设计,为什么其他车企都在追求车内空间做短车头时小米却去做了更先锋的长车头外观?
Turbobobo
2周前 四川
8
这期有点仇人相见的尴尬啊。。。。
杨能昆AI
2周前 重庆
7
非常难能可贵的从田原身上感受到理想主义的活力,不油腻与谦逊;但是看到评论区的偏执,狭隘与油腻的时候,真的很难受!哎!
素霓生
2周前 山东
7
最大的败笔就是外观,前灯怪异突兀越看越难看
SNORLAZZZ
2周前 上海
5
SU7是好看的,可能为了商业和动力拔尖外观有借鉴,感觉决策没毛病的,但真很想看看还设计了哪些不一样的废稿,如果能放点出来就好了
猫不语_B7AZ
2周前 四川
4
回归车本质的设计、从用户思维出发的设计、满足物理规律的设计,这是一个初创品牌从0到1获得成功的方法论,但还是希望小米汽车在站稳脚跟后带来更创新更大胆更有引领性的设计,天际屏就是很好的一个开端
大鹏一日同风起
2周前 江苏
4
设计这个话题有点无聊
小鳄鱼商界大佬研究
2周前 北京
3
优质博主就是速更!我心中的No.1
湘江无边回头是岸
2周前 湖南
3
李田原:…………(小声:别问了,别问了。你都知道答案,还问)。
Theme
2周前 上海
2
1:05:46 同样是工业设计出身,我一直非常喜欢收集各式各样的文具,于是我现在也在文具行业干了好多年了^-^ 感动
骑马下海人
1周前 河北
2
造车这种东西,看的是ceo的审美
TinoWang
2周前 广东
2
听之前先问一句,有讨论:是抄的么?
栾先生_wmJr
2周前 广东
2
听不下去的一期,全程在舔小米这个设计师“成功”的态度。几处细节听下来就是有抄袭模版的,43:00提到紫色市场没有过 用户陌生,小米之前还没造过SUV呢,所以怎么不陌生?后面又提到绿色是最早定下来,最晚实现的,绿色是谁的已有设计呢?绿色SUV之前市场多吗?小米卖的好,设计部份老板定下来的模版是主要原因吧? 不是卖的好就是最牛的,还装起来了
奥巴熊
2周前 广东
2
第一版失败以后就锁定了保时捷
戈叶普契安勃赫斯列夫
1周前 山西
1
乱总的访谈,果然是独树一帜的耐听~
zhoudong
1周前 广东
1
我也是工业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行业的确是存在“抄一个结果然后再牵强附会一个故事”的现象
HD293669s
2周前 江苏
1
想起有个小鹏的访谈,小鹏的产品经理就说:我们看到 su7,我们就肯定,小米的决策体系,研发体系已经成型了,su7 是爆款,su8 su9 也会是爆款,因为他们的体系已经形成,这个体系出来的就会是爆款。
夏天_yrGT
2周前 北京
1
2:21:30 听完后看了评论,很感慨,不同立场听完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我不是米粉也不是米黑,现在小米的设备只有空气净化器和抽油烟机。 听之前只觉得小米车销量厉害、Su7u车速厉害,听的时候感慨小米汽车团队细节把握强,破格用35岁工程师用了“奇兵”。 但是评论区很多人却听出了主播阴阳设计师抄袭。
张睿Roy
2周前 美国
1
家族设计语言?小米自己都不说这个词语了
HHMM
2周前 江西
1
厉害了🤙
史蒂夫叫布斯
2周前 安徽
1
设计师在公司,也是遵循商业规则的,何况是小米这种强大的集团公司。目前小米的设计挺好,不可否认,但想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原创,里里外外还远着呢,商业成功是第一位的。设计相关,过几年再说吧……
二柱
2周前 浙江
1
这广子太硬了 不好意思
淡码周的东写西读
1周前 四川
0
为啥不敢问抄袭这个话题呀
VEELAN
2周前 湖南
0
我不是美术生,笑死。
JadenYao
2周前 浙江
0
所以用户选择了保时捷,但是我只愿意花20w
AndyWarhol
2周前 浙江
0
笔记📝 关于小米汽车首席设计师李田园(李天元)的访谈整理,围绕小米汽车设计、李田园成长经历及小米设计哲学等展开,以下是具体整理: 节目及嘉宾介绍 - 节目:由易车号客发起,包含播客及易车浩客直播间内容,主要讨论小米汽车相关设计等话题。 - 嘉宾:科技博主潘乱、汽车博主王洪浩,小米汽车首席设计师李田园(李天元)。 一、小米公司设计层面的变化及背后的进化 1. 变化体现 - 用户群体:从小米手机初期以男性极客为主,到小米车主更注重女性审美,女车主占比提升。 - 产品定义:从功能至上、讲究性价比,转向更注重情绪价值,追求“贵有道理”。 - 设计语言:从极简理性的黑白灰,发展到汽车上流动感性的高饱和度色彩;从早年小米手机外观各异,到苏7开始形成家族设计语言。 2. 变化原因:汽车与手机等小产品体量差异大,将原有的“me look”设计语言直接应用到汽车上,会导致缺乏情感、细节和张力,难以引发用户共鸣。小米汽车设计逻辑仍围绕功能,但在外观上追求能放大汽车个性和情绪价值的设计语言。 二、李田园的成长之路与雷军的任命 1. 成长经历 - 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非传统汽车设计科班出身),因热爱绘画,通过在设计论坛学习汽车手绘,机缘巧合进入汽车设计行业。 - 曾在多家公司工作,在宝马工作时间最长,参与过宝马IX、i vision circular等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完成了从二维到三维转化、全流程项目运作等技能和认知的跃迁。 2. 雷军任命的原因:雷军看中李田园的专业性、一线工作能力以及能与小米汽车长期共同成长的潜力,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大佬”背景。李田园在设计上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且渴望回到国内与国人一起造车。 三、小米汽车的设计哲学 1. 变与不变 - 不变:设计围绕功能出发,追求做好看耐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符合科学自然规律和直觉。 - 变:从早期尝试延续“me look”风格,到转向更具情绪张力、个性的设计;在色彩、比例等方面不断优化调整。 2. 设计选择背后的思考 - 长车头设计:注重汽车的比例美感,追求运动感和驾驶体验,认为长车头能体现更先锋的设计,同时在空间够用的情况下,将更多尺寸给到车身外观。 - 色彩选择:通过用户调研机制,平衡视觉冲击力和耐看性,如霞光紫、海湾蓝等颜色的选择,基于用户真实的喜爱度和呼吁度。 - 家族设计语言:从苏7到预期,继承核心设计元素并根据车型特点(轿车与SUV)进行调整,形成统一且有辨识度的家族风格。 3. 对“好的设计”的理解:不仅要满足功能性需求,还要具备情绪价值,能引发用户的向往感,同时要避免同质化,回归车本身应有的状态。 四、其他关键设计相关话题 1. 用户需求与向往:区分“i need(需要)”和“i want(向往)”,通过深度用户聊天、切换到用户视角思考等方式,洞察用户真实的向往感,而不只是依赖简单的调研和数据。 2. 内饰设计:以符合直觉的交互和空间感为出发点,追求左右平权、科技平权,通过可拓展接口(如磁吸、螺纹接口)等方式,将与车交互的决策权交给用户,满足多场景需求。 3. 中国汽车设计的优势:中国汽车设计师在创新上有优势,受条条框框限制少,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想象力丰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中国汽车设计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整体行业在技术、人才、供应链等方面蓄力已久。 访谈中的互动与补充 - 访谈中提到小米汽车设计过程中多次推翻方案,不断向更优的方向推进,强调设计是选择和取舍的过程。 - 讨论了科技感的不同理解,小米汽车选择避开同质化,回归车应有的拟人化状态,让车有“五官”,更具性格和情绪感。 - 李田园分享了对年轻设计师的建议,强调沉淀、坚持和保持初心的重要性。
thinkind
2周前 安徽
0
不说真话,各种瞎掰,感觉他自己都尴尬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