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48分钟
播放:
1,083
发布:
1个月前
主播...
简介...
Nick 最近读到的一本有趣的书,名叫《了不起的甲骨文》。与其说这是一本甲骨文的科普著作,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商代人生活的故事书。书中借由分析甲骨文字介绍了许多商代的社会风容风貌,以及对应文字的由来,非常有趣。
本期节目中,Nick 就邀请到了本书作者、甲骨文研究者李右溪,听她讲讲甲骨文背后的轶事,以及她对于「如何把科普书写得好看」的思考。
节目章节
* 00:00:09 学甲骨文是在学什么?每天钻研骨头片吗?
* 00:09:33 学甲骨文是不是要像背单词一样背文字?
* 00:13:21 从学术研究到自媒体科普
* 00:24:04 聊聊《了不起的甲骨文》
* 00:33:00 甲骨文研究还有现实意义吗?
* 00:37:33 AI 对于破译古代文字真的有用吗?
* 00:46:20 真诚的尾声
拓展阅读
* 《一个学甲骨文的女孩无路可退》
* 李右溪在格致论坛上的演讲《如何成为一个甲骨文侦探》
* 李右溪在节目中提到的甲骨文知识库「甲骨文 AI 协同平台」
订阅《少数派播客》
* 节目 RSS 链接
* Apple Podcasts
* 小宇宙
* Spotify
* 其它平台
登场人物
* 李右溪:甲骨文研究和科普者
* 张奕源 Nick:少数派成员 | 小红书 | 微博
欢迎写信至 [email protected]
本期节目中,Nick 就邀请到了本书作者、甲骨文研究者李右溪,听她讲讲甲骨文背后的轶事,以及她对于「如何把科普书写得好看」的思考。
节目章节
* 00:00:09 学甲骨文是在学什么?每天钻研骨头片吗?
* 00:09:33 学甲骨文是不是要像背单词一样背文字?
* 00:13:21 从学术研究到自媒体科普
* 00:24:04 聊聊《了不起的甲骨文》
* 00:33:00 甲骨文研究还有现实意义吗?
* 00:37:33 AI 对于破译古代文字真的有用吗?
* 00:46:20 真诚的尾声
拓展阅读
* 《一个学甲骨文的女孩无路可退》
* 李右溪在格致论坛上的演讲《如何成为一个甲骨文侦探》
* 李右溪在节目中提到的甲骨文知识库「甲骨文 AI 协同平台」
订阅《少数派播客》
* 节目 RSS 链接
* Apple Podcasts
* 小宇宙
* Spotify
* 其它平台
登场人物
* 李右溪:甲骨文研究和科普者
* 张奕源 Nick:少数派成员 | 小红书 | 微博
欢迎写信至 [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Evarle
1个月前
广东
2
00:55 还以为是讲Oracle甲骨文公司
弗雷迪圆
1个月前
广东
1
第一次听说这个小姐姐,请告诉她各平台粉丝+1

73号小红星
1个月前
北京
1
好美的主题
立善
1个月前
上海
0
📚 甲骨文研究的真实面貌甲骨文研究并非只是整天蹲在地上用放大镜看骨头片。文字学家的工作主要是案头研究:考古学家负责发掘甲骨片,文字学家负责破解上面的文字,历史学家则利用破解成果分析背后的历史文化。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研究链条,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价值。甲骨文的数量相当庞大:目前已发现甲骨片约十几万片,文字数十万,但单字仅4000多个,其中已破译的不到1/3(约1000多个)。这些已破译的多是常用字和简单字,剩余的破解难度极大。中国文字博物馆为此设立悬赏:破解一个字奖励10万元。目前已有两届获奖者,首届10万元得主是复旦大学的蒋玉斌老师,还有一位学者因在前人基础上破解获得5万元,但鲜为人知。第二届有三位学者各获得10万元奖金。🔍 甲骨文破译的"侦探工作"破译甲骨文如同破案,需要三项基本功:甲骨文语法:甲骨文比文言文更古老,语法结构独特,如"真今日不起语"意为"真问今天不会下雨吧"汉字演变史:了解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通过后世文字反推甲骨文古代文献: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事迹常与《史记》《尚书》等文献对应,为破译提供线索🎓 甲骨文研究的传承困境与转机几年前,甲骨文研究是中文系的"三大冷门绝学"之一。李右溪老师透露,她导师培养的所有博士硕士中,目前仍从事甲骨文相关工作的仅两人,全国有研究成果的学者也只有几十人。转机出现在近几年:国家推出古文字强基计划,本科阶段即可学习甲骨文甲骨文科普自媒体兴起,相关科普书籍增多清华大学黄天树教授甚至表示"现在担心学的人太多,将来就业竞争太大"💡 从学术研究者到科普达人的转型李右溪的科普之路始于对原有工作的迷茫——为企业老板撰写个人IP稿件的编导工作让她感到价值缺失。2023年,她抱着"一个月能有1000粉丝就好"的心态开始做甲骨文科普视频。意外的是,第二条视频就获得百万播放量,讲述甲骨文学习经历的内容引发广泛关注。平台编辑(同为中文系毕业)发现了她的潜力,双方合作开发选题,共同推动甲骨文科普。如今,她专注于内容创作,拍摄剪辑有专人负责,形成了专业的科普内容生产模式。🌟 科普过程中的温暖瞬间甲骨文科普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互动:少数民族朋友分享本民族古老文字,如水族的水书,甚至邀请实地考察小学生提出充满童趣的问题,如"运动会三个字都有云,是不是会下雨"一位外卖员利用工作之余研究甲骨文,通过私信与李老师深入探讨未破解字的可能含义这些互动让她感受到科普工作的深远影响,也增强了她的使命感。📖 《了不起的甲骨文》创作故事在账号运营约一年后,出版社开始联系李右溪出书。她拒绝了多家出版社将视频文字稿集结出书的提议,因为"作为中文系毕业的人,对书有神圣感"。最终与真故出版社合作,因为主编的理念与她契合——不只是简单科普文字,而是通过甲骨文讲述历史文化。全书13章,采用"先搭大纲再填内容"的创作方式,涵盖饮食、婚嫁丧娶等主题。写作过程"蜕了一层皮",但越到后面越顺利。书中不仅讲解文字演变,还融入商朝社会生活文化,展现事物最早的产生发展过程。经典案例包括:"女"字:描绘女性双手交叉在胸前的形象"娶"字:上半部分"取"在商朝意为割耳朵,反映古代抢婚习俗"姓"字:由"女"和"生"组成,反映母系氏族社会特征🔬 甲骨文研究的现代价值与科技应用甲骨文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能改写历史认知。例如通过甲骨文记载,我们才知道商朝的妇好是一位能领兵打仗、主持祭祀的女将军,颠覆了人们对古代女性地位的认知。AI在甲骨文研究中的应用:直接破译文字仍较困难,因为未破解字中约2000多个是现已不用的人名地名在甲骨碎片缀合(拼接)方面作用显著,大大加快了研究进程辅助建立数字化资源库,方便研究者查阅李右溪认为,人文学科的价值不在于直接的实用技能("术"),而在于精神层面的滋养("道")。甲骨文研究正是挖掘文化中"道"层面的东西,这种精神滋养是永恒的。
立善
1个月前
上海
0
独特之美,了不起
Q3
1个月前
日本
0
能否问一下李老师是否考虑使用机器学习,llm以及vl来进行破解,在国外已有类似应用。外一谁用了能破解分我一点吧哈哈哈